鸡蛋这么吃,真的有可能增加致癌风险赶紧
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又物美价廉的食物,推荐大家每天都吃1个,对身体多有益处。
但是,哪怕营养完美的鸡蛋,如果用错误的方式去烹饪,非但不能尽其所用,而且还可能增加致癌风险!
这种鸡蛋吃法增加致癌风险
不可否认,煎鸡蛋快速方便,而且味道香,能饱腹,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这种吃法。但事实上,“煎炸”却是所有吃法中最不可取的。
煎鸡蛋的步骤,一般是先烧热油,然后敲鸡蛋下锅。有的人会让油冒烟了才放鸡蛋,然后等蛋煎得金黄,甚至有点泛黑才收锅。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煎鸡蛋会令其营养损失比较大。
而且,油冒烟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加上鸡蛋在高油温煎炸过程中会增加糖化蛋白含量——研究显示增加为原来的30倍之多。无论是煎荷包蛋还是煎蛋饺,糖化蛋白含量太高,就有机会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
其中的糖分,会与体内蛋白质结合,产生糖基化终产物,增加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糖尿病合并血管病的患病风险。而且也会让致癌物成倍增加。
所以,煎鸡蛋可以偶尔吃,但不要每天吃。
煎鸡蛋的注意事项
1、热锅冷油
比起把油烧的冒烟,建议大家不如先让锅热一热,然后倒入油,微微加热,再直接放入鸡蛋。这样可以避免油花四溅的问题,也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
只要油温不高,煎出来的鸡蛋会更健康一些。
2、适时改小火
鸡蛋下锅后,如果还是用一样的大火,很容易把鸡蛋边缘煎焦,但是蛋黄又可能不熟。最好就在鸡蛋下锅以后,改为小火,慢慢煎熟,再关火收锅。
3、用平底锅
煎鸡蛋,用不沾的平底锅最好,鸡蛋不容易粘住,能让它完完整整到你的餐盘上。
4、撒水焖煮
在鸡蛋白开始凝固、蛋黄还未凝固但却即将凝固的时候,可以在鸡蛋上撒2小勺热水,然后煎个2分钟左右,会令鸡蛋羹鲜嫩美味哦。
如果你这样做,还怕鸡蛋会产生有害物质,那不如就选择吃带壳水煮蛋、水煮荷包蛋、蒸鸡蛋羹。
这几种吃法是比较健康的,而且可以尽多可能保留鸡蛋的营养价值。
另外,吃炒鸡蛋(比如尖椒炒蛋、西红柿炒蛋、洋葱炒蛋、韭黄炒蛋、胡萝卜炒蛋等),同样要注意「热锅冷油」,别等到油冒烟再放鸡蛋。
警惕吃鸡蛋的10个误区
误区一:红壳蛋比白壳蛋有营养。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红壳蛋更有营养,市场上红壳蛋的价格也更贵。检测表明,蛋壳的颜色和鸡品种有关,与营养无关。
误区二:农家蛋更营养。真正的农家蛋(土鸡蛋)可能会更好吃一些。但检测表明,农家蛋的各个营养素含量并不比普通鸡蛋更高。另外,放养土鸡的产蛋环境卫生状况不好把控,鸡蛋受到粪便污染的可能性较大。
误区三:“初生蛋”和“功能蛋”更有营养。一般来说,鸡在生长期~天之内所产的蛋都会被称为初生蛋。没有任何检测证据表明,初生蛋的营养素含量比普通鸡蛋更多。实际上,初生蛋个头较小,每个约40克,因重量不够标准,在国外是不允许出售的。功能蛋是指通过饲料技术使鸡蛋富含锌、碘、硒、钙等营养素。这听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因为没有标准也不好检测,很多产品都有过度宣传之嫌。
误区四:蛋黄越黄营养越好。蛋黄颜色与其含有的各种色素有关,其中一些色素如胡萝卜素等的确具有营养价值。不过,现有的技术手段很容易让蛋黄颜色加深,不仅与营养无关,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误区五:鸡蛋不宜和豆浆一起吃。主张这个说法的人认为,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物,会影响蛋白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但大豆制成豆浆后,胰蛋白酶抑制物在加热的过程中被破坏,和鸡蛋一起吃没有任何问题。
误区六:煮鸡蛋时间越长越好。吃鸡蛋最好的状态是蛋清已经凝固,而蛋黄处于半凝固或流动的状态。这样既可以保证消化吸收率,又可以避免营养素损失。
误区七:生吃鸡蛋更有营养。生吃鸡蛋会干扰生物素(一种B族维生素)的吸收,虽然偶尔生吃鸡蛋不会导致生物素缺乏,但生吃鸡蛋易感染细菌。
误区八:产妇要多吃鸡蛋。产妇坐月子时大量吃鸡蛋是我国一个习俗,但在食物丰富的今天,已经不再适用。产妇应该保证食物多样性,除了每天吃一两个鸡蛋,还要吃肉类、奶类、豆类、粮食和果蔬,以达到膳食平衡。
误区九:感冒时不能吃鸡蛋。感冒发烧时,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抵抗力就会下降,也吃不下什么东西,缺乏营养,适当补充鸡蛋等蛋白质比较高的食物,对身体的恢复是有好处的。不过,鸡蛋羹、蛋花汤是首选,而炸鸡蛋或煎鸡蛋不容易消化。
来源:39健康网、家庭医生在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gx/7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