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得活卖得脱划得着普定韭黄产业闯出
韭黄产业成为助力普定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大特色产业。
普定种植韭黄历史悠久,但一直不成规模,经过最近一年多的迅猛发展,韭黄种植在12个乡镇推广面积达10万亩,投产面积3万亩,年产量6万吨,成为普定“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通过打造全国最大的韭黄种植、销售基地,普定闯出了一条“种得活、卖得脱、划得着”的产业发展新路。
种得活:从亩到10万亩的蝶变普定韭黄,源自于白旗,发展在化新,崛起于当下。
据史料记载,普定县白旗村韭黄种植已有余年历史,但一直停留在家庭式、零散式的种植和经营状态,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年以前,以韭黄村为核心的韭黄种植面积仅有亩。
变化起于年,那一年,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长期从事蔬菜种植的陈国勇整合7家合作社,流转多亩土地,开始规模化种植韭黄。改变过去笋壳包裹、泥土掩埋的传统培育方式,用轻便、高效的塑料套筒捂韭黄,种出来的韭黄色泽金黄,品质更佳。
第二年,化新村连片的韭黄基地上,韭黄青葱嫩绿。
年,我省开展“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普定韭黄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韭黄是我们的名牌产品,在农业产业革命中,我们因地制宜,把韭黄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坚持全区域式规划、连片式打造、差异化发展,把韭黄打造成决战脱贫攻坚的大产业,农民致富的好产业。”安顺市委常委、普定县委书记徐德祥说。
把韭黄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和决战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普定县按照“五步工作法”,牢牢把握“八要素”,以村级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销一体化发展模式,全面打造以焦家村水母河流域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全县发展10万亩。目前,全县已完成种植10万亩,其中投产面积3万亩。
卖得脱:市场思维下的畅销品在化处镇焦家村村级公司—鑫隆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清洗台前,10多个村民正在清洗刚刚收割的韭黄,还有几名村民正从冷库把包装好的韭黄搬上车,准备运往浙江。
村民张要翠抱起一捆韭黄,放在清洗池内,麻利地清洗,她说:“现在普定韭黄品牌已经打响,根本不愁卖,浙江来的老板天天等着要货哩!”
率先将普定韭黄卖到浙江市场的客商金科义,对普定韭黄赞不绝口:“普定韭黄有三好,品种好、品牌好、市场好。”
以前,普定韭黄并没有这么大的名气。年6月,陈国勇到浙江省良渚农贸交易市场推销,拿出的韭黄色泽金黄、香味扑鼻。金科义被深深吸引,随即来到化新村韭黄基地考察,与陈国勇签订战略合作,负责将普定韭黄销往长三角和珠三角,成功打响了普定韭黄品牌,去年销量达数百吨。
随着普定韭黄在浙江等地市场“走红”,化处镇化新村直接在浙江良渚农贸交易市场开设了专卖店,到目前为止,专卖店已销售韭黄多吨。该村村级公司还与广州、深圳、青岛等城市的农贸市场达成直供合作协议,春节刚过,各地客商的订货电话不断,普定各种植区正铆足劲抓生产,让韭黄一年四季不断货。
据测算,普定县发展的10万亩韭黄全部投产后,每天可生产韭黄吨,能够满足广大市场需求。
目前,普定正全力谋划,拟建设韭黄研究中心、韭黄大数据中心、韭黄交易中心等特色产业研发中心,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分析监测该县10万亩韭黄的上市时间、产量、品质等,实现统一管理,以产定销,保证市场大订单的需求。同时加快冷链物流建设,加强韭黄的保鲜运输,确保韭黄“卖得出”、“卖得好”。
划得着:遍地韭黄遍地金化处镇文化中心负责人韩兴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割一刀韭黄可产斤左右,一年可割两刀以上,经过清洗后,每亩可产0斤成品,每斤价格5.5元,亩产值最低也有1.65万元,是种玉米的20多倍,水稻的10倍。”
普定县以村级公司和示范园区为载体,引用“秀水五股”发展模式,风险兜底、利益共享,构建“利益联结”共同体,让农民实打实地获得韭黄产业发展的效益。
化处镇焦家村73岁村民王昌友家共有6亩地,以前种玉米,一年只能收五六千斤,现在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韭黄,每亩流转费元,他还成了公司聘请的运输员,每个月多元工资,年收入达3万多元。
化处镇化新村村民张和顺也因韭黄而致富,三年前,家人生病,孩子上学,他家成了村里有名的贫困户。村里发展韭黄产业,他申请“特惠贷”5万元入股到村级公司,自己在基地里上班,从工人一直干到基地种植负责人,现在每月工资0元,加上年终入股分红,一年收入3万多元。
如今,韭黄产业在普定遍地开花,惠及贫困户余户,贫困人口0余人。一个个叶黄如金、茎白如玉的财富故事正在上演……
来源:贵州日报多彩扶贫
主办单位:贵州省扶贫办承办单位: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编辑:蒋明镏审校:郑娟王猛杨鸿云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cp/1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