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扩大韭黄的销售

他于1993年种植韭黄,第一年便赚了1万多元,之后陆续增大栽种面积,最多时有13亩,分布在美成围、东盛围、子周围、暗边围4个地方

1958年后,韭黄的销售纳入国家计划,以供应港澳为主各生产队收获韭黄后,按计划价卖给国营果菜副食品公司开设的收购站,由收购站按计划安排出口及内销1981年前,出口部份由江门粮油食品进出口支公司经营,由于当时统计部门没有把韭黄分列,故无法知道其具体数量,据推测,年出口量大约在100-300吨之间至于调拔给江门、广州等地的内销数量,也找不到记录

一百年前,新会菜农采用软化栽培技术育出了韭黄

5

富贵菜与放心菜

3

1、种植韭黄,先种韭菜种菜时,菜农们都是用农家肥做基肥,用复合肥、尿素作追肥,韭菜整个生长期都没有使用激素;

经多方努力鸡蛋韭黄炒瘦肉,2002年12月,经有关方面评价核准,茶坑村成为广东省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因而该村生产的韭黄,就是让人们吃食放心的“放心菜”

1981年7月后,会城韭黄由新会粮油食品进出口支公司经营出口经查阅该公司的统计台帐,1983年的出口量为291吨,收汇31.7万美元;1984年的出口量371吨,收汇26.6万美元,其它年份的出口量也在300吨左右按收汇额计,在1983年新会出口的鲜蔬菜中仅次于菜芯(70.4万美元)、粉葛(39.4万美元)而排第3位,是新会大宗出口蔬菜品种之一

除了种植韭黄外,茶坑村还有一些人当起菜贩,经营韭黄的批发、销售生意做得较大、时间较长的有梁团结、梁喜来、梁珍、袁权力等

《本草纲目》是中国医学宝典,又是一部传世名著,其菜部内共辑录了菜类凡105种,而排在第一位的便是韭菜,韭黄冷藏所以称为百菜之首

茶坑村种植韭黄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农村推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分田到户,一些人见韭黄经济效益好,便试着小量种植最早试种的有梁关钳、梁社宦、梁文东、梁万寿等农户

会城韭黄,以北门和城东为最正皆因这里采用来自圭峰山的山涧水灌溉,且菜农经历代耕耘,种植经验丰富,又靠近城区,上市时能保持新鲜可惜的是这里现已变成“石屎森林”,再也无法找到韭黄的身影了,韭黄产地早已向南迁移

《珠江三角洲农业志》(初稿)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新会城的蔬菜产区不但集中在西门外,而且北门外也发展为主要产区……这期间蔬菜的特殊栽培技术已普遍地应用,如新会用软化栽培的韭黄”

据1908年版的《新会乡土志》载:“韭菜,脆味甜,韭黄蛋或用瓦器于初生时复之,令不受日光,则生黄叶,谓之韭黄,尤为甜脆,菜园多种之,收利甚厚,每亩年中可割百元,但费工颇烦”这是广东省最早有关韭黄栽培技术的文字记载,中原诸省虽然很早便有利用风障阳畦复盖栽培韭菜的技术,然而直到“上世纪50-70年代,韭菜的软化栽培技术”才成为“冬季广大北方地区主要的栽培方式”(宋之林等主编《蔬菜软化栽培枝术》笫3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韭黄在种植后的第一年只能收割一次,笫二、三年也只可收割2-3次,笫四年就要换地另种,由于韭黄产量低、技术含量高,因而比其它蔬菜售价都贵又因其煮食时,要配搭鱼肉蛋才好吃过去,韭黄以供应富贵人家和高级酒楼为主,平常百姓人家难得一尝,因而被叫做“富贵菜”直韭黄什么相克到开放改革后,韭黄才得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解放后,韭黄仍是新会主要的蔬菜品种之一县城周围,大部份农田都是韭黄地,即使在“以粮为纲”的年代,韭黄的种植面积也没有减少为了增加韭黄的出口以创收外汇,1971年,县革委会实行粮菜挂钩,用减免粮食征购任务的办法,在会城郊区建立了1860亩蔬菜生产基地,用于种植韭黄1973年,新会被列入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韭黄作为主要出口蔬菜品种之一,其种植面积大大增加,种植范围也从会城、环城(今属会城)扩展到大泽的莲圹、李苑等地

韭黄是由韭菜培育出来的韭菜,又名草锤乳,起阳草,因韭字像叶出地上形,种下后可久生,故名韭如果不见阳光,则韭叶呈嫩黄色,称为韭黄

会城韭黄销往港澳

由于施肥、杀虫都在韭菜种植期间进韭黄的种植方法行,韭黄培育期间只需控制土壤湿度和棚内温度,不须施肥和喷药,即使韭菜生长时用过农药,到韭黄收割时也早已过了残效期

江门市新会区的茶坑村,位于熊子塔下、银洲湖畔如今,它成为远近闻名的韭黄村

李时珍把韭菜列为百菜之首

4

李时珍曰:“五谷为养,五菜为充”,“韭、薤、葵、葱、藿,五菜也”《本草纲目》载:“韭菜,味辛,微酸,温、涩、无毒”,“归心,安五脏,除胃中热,利病人,可久食”,“煮食,充肺气,除心腹痼冷痃癖,……归肾壮阳,止泄精,暖腰膝”《本草拾遗》说:“在菜中,此物最湿而益人,宜常食之”

韭黄

民国期间,新会成为供应港澳蔬菜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会城的韭黄种植也从西门、北门、城东扩展到城南、都会、奇榜等地,种北京哪儿有卖韭黄的植面积和产量都比清末大为增加

梁启超故居

江门有一个驰名省港澳的蔬菜品种叫韭黄,它产自会城

3、韭菜病虫害很少,偶尔有些蓟马虫,也只需喷洒松青2号、六福等低毒农药,无须使用有机磷农药

为了扩大韭黄的销售,茶坑村委会还“搭”上了“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引领韭黄进入信息化时代,把韭黄的种植面积、可供货数量、价格等资料上网(网址:),以招徕各地菜商

2007年冬末,笔者访问了梁启超故居所在地茶坑村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主管农业的党支委何权庆向笔者介绍了该村种植韭黄的盛况:去年,全村种植韭黄的有300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四分之一;种植面积175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占会城镇(街道办)韭黄种植面积的六成多;产量(连韭菜)2185吨,销售收入(连韭菜)约1700万怀孕初期可以吃韭黄炒蛋吗元,占全村工农业总收入的六成多

梁任新是笫三村民小组的组长,1984年便开始种植韭黄,是茶坑较早种植韭黄的农户之一初时没有经验,一边种一边摸索妻子见用瓦筒复盖人工大、成本重,便试着用竹搭了一个矮棚,上面盖上沥青纸,试用后效果很好,之后便全部使用沥青纸复盖有了经验后,便越种越多(最多时种植面积13亩多),收入也就多了起来,两个儿子读大学的学费、建一间两层半新屋的钱,主要便是来自韭黄

为扶持韭黄种植业的发展,村委会见菜贩们到菜地收菜,很不方便,便特意在茶坑市场内辟出一区作为韭黄交易点,并购置公磅一台,免费供买卖双方使用前来交易的除本村菜贩外,还有水口、台山及新会三江的菜商

2002年12月,茶坑村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生韭黄是不是韭菜产基地”,该村生产的韭黄,是让人们吃食放心的“放心菜”

梁任新、梁元周与梁启超是同一个大伯公的,茶坑村姓梁的都是梁启超的族人,他们大多都靠种植韭黄为主业,其中有些发了家,建起了小洋房,形成一条茶坑新村

会城韭黄的种植渊源

2、韭菜长旺后割掉,然后用竹搭一个矮架,盖上沥青纸,内衬以蔗壳,韭黄就是在这“暗无天日”中培育出来的,连空气也接触很少,因而避开了大气中的污染物质;

韭菜作为百菜之首并非浪得虚名,它是我国特有的蔬菜品种,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全国广为种植,并被收入1988年出版的《中国百年名产荟萃》中韭菜营养丰富,含维生素a、c和醣、蛋白质等,并含有抗生素,具有调味、杀菌作用,韭黄又因其色相好,因而常常被选为韭黄叶子能上菜名肴的配料

解放前,菜农收割韭黄后,除小部份在县城销售外,大部份被运到江门沙仔尾的菜栏,售卖给香港、广州、澳门的菜商

“全靠韭黄,我才有今天”在渡口围韭黄地里,65岁的菜农梁元周对笔者说夫妻俩起早摸黑,日夜侍候着韭菜、韭黄十多年来,一家人吃的、用的,全靠出售韭黄所得1996年,他用种植韭黄赚得的钱盖了一间兩层半、建筑面积240平方米的新屋

江门自1897年开作外轮上下客货口、1904年开作通商口岸后,很快成为省内蔬菜出口的最大口岸之一那时,每天开往香港、广州的客货船各有8艘,开往澳门的有3艘会城韭黄便是被装上这些船只销往省港澳的据江门海关统计,1908年江门出口的鲜蔬菜为1.1万司担(1司担=60公斤),1912年为2万司担(见《china,trade return韭黄孕妇可以吃不s,1913.》,总第1313页),不过未有列出韭黄的数量据说,那时香港、澳门酒楼所用的韭黄,大多是来自新会的会城韭黄

为了保证韭黄灌溉水源不受工业污染,也为了保护熊子塔、梁启超故居周围的生态环境不受人为破坏,2004年5月,会城镇政府把茶坑村列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不准兴办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不准搞房地产开发

茶坑村今日成为韭黄村

笔者采访中了解到,为使韭黄成为消费者放心吃用的“放心菜”,茶坑菜农和当地政府都做足了功夫:

会城韭黄的身价有多高?这可以从香港的售价看出一、二据资料显示:1978年,佛山地区出口香港的鲜蔬菜平均售价(香港交货价):咸蘑菇为每吨950美元,菜芯为每吨417美元,生菜为每吨151美元,而新会(会城)韭黄每吨则高达1515美元,其售价是生菜的10倍、菜芯的韭黄的做法大全3倍多1983年,会城韭黄在香港的平均售价为每吨1089美元,而新会所有出口鲜蔬菜的平均售价仅为每吨312美元

2

茶坑村姓梁的都是梁启超的族人,他们大多都靠种植韭黄为主业,其中有些发了家,建起了小洋房,形成一条茶坑新村

1

一百年后,茶坑村梁启超的族人靠韭黄当家、发家


治好白癜风费用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cp/2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