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靠什么,这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

做活土地文章,催生成都最美田园村

  春风浩浩。菜花黄,桃花粉,天府之国春来早。

  战旗飘飘。3月19日,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广场前,络绎不绝的人群沿着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调研考察的路线,探寻一个村庄的振兴之道。

  “你看,这些房子多漂亮,这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位中年游客拿着手机与友人视频通话,远程直播他所看到的美丽战旗村。

  年,战旗村集体资产达到万元,集体经济收入万元,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余元。

  “经济发展强,人人参与入股,大家都有获得感,农民收入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住房让很多城里人都羡慕”,总书记来村里考察时直夸奖战旗村“发展建设得好,名副其实”。

  “农村要发展,落脚于土地;农业产业化,根植于土地;农民要致富,根源在土地。”战旗村党支部书记高德敏说,他们的经验就是,像经营企业一样,经营村里的土地。

  “房子为啥建得这么好?”就拿总书记一进战旗村就问老高的事说吧,就是靠土地做成的文章。

  年,战旗村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村里和成都市惠农投资公司按照“资源换资本”的方式合作,通过整理复垦村民原有的宅基地、院落等,新增.8亩建设用地,其中亩用于安置村民及基础设施建设,这就是眼前这个成都市第一家新型农民社区的由来。

▲战旗村新型社区一角。首席记者李倩摄

  腾退出来的23.8亩集体建设用地派上了大用场。战旗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以50万元/亩作价入股,招商引资建设了四川第一家规模化熏衣草种植基地“战旗·五季花田”。村民们将多亩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熏衣草等各种花卉,每年七八月,紫色花海随风起伏,散发出迷人的花香,谁不愿到此驻足观光呢?如今,这个被誉为“小普罗旺斯”的宝地,成了都江堰、青城山旅游线上著名的田园休闲度假基地。

  盘活土地搅动了农村发展的源头活水,带动了一三产业的联动。战旗村吸引社会资本建基地、创品牌,引进“人人耘”网上重养、京东云等项目,催生了订单农业、众筹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年集体总资产已超过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过2万元,住进了乡村“别墅”,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战旗自此成了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成都最美田园村庄”。

  灿烂的阳光轻洒在50岁出头的潘大姐肩头,她坐在自家的二层小楼前,轻松惬意地整理着买保险的客户资料。

  潘大姐家的日子过的巴适。土地流转出去了,村里的资产由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统一经营,全家住进了平方米的小洋房,除了每年在村集体分红外,自己在人寿保险当销售员,丈夫在本地一家企业上班,儿子儿媳在成都工作,全家都是“领工资”的人。

“集成版”土改政策,催生更多“战旗村”

  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吹到乡间沃土,战旗村的土地经营之道越走越宽阔。

  年2月,郫都区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33个试点之一。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入市的好政策,让高德敏和村民们盘算着,占地13亩的村老办公楼已闲置多年,是时候给它找个好“婆家”了。

  郫都区国土资源局局长陈刚说,当年3月,国土、规划等部门按照“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三原则,通过定基数、定规模,并结合权属来源、入市可行性等因素,确定了试点工作的首批入市土地。9月,战旗村以每亩52.5万元的价格出让给四川迈高旅游公司,净收益.97万元。

  曾经沉睡的土地上,塔吊耸立,机器轰鸣,车辆进进出出……不出半年,独具川西民居风格的“第五季香境”旅游商业街区已经拔地而起。

  “这个项目不但有入市分红,家家户户还能开农家乐,吃旅游饭。”高德敏说。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给了好机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给了好政策,但经营土地可绝不是简单地卖地,而是要激活农村土地要素,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发展。

  用高德敏的话说,就是“找到好项目”。战旗村还有7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总面积接近亩。“地只有那么多,不能全都出让。要为村民长远的利益着想。一定要把家底规划好,留下一部分地,看准项目后自己干,把更多的红利留在老百姓自己手里。”

  这不,眼下战旗村正依托“第五季香境”,自主开发乡村十八坊农旅项目,专门培育、传承、发扬民间传统技艺。拥有多年历史的唐昌布鞋、美轮美奂的蜀绣、郫县豆瓣等传统工艺,将以新的“打开方式”被更多人熟知。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把乡村振兴这件事做好,核心是要建设好基层组织。”总书记在战旗村考察调研时的叮嘱,高德敏记得牢。

  四川农民灵活、务实、经济。战旗村经营土地,从土地集中、综合整治、股权量化、公司运营到收益分配,都牵涉到户个村民的切身利益。

  “村民为什么都愿意改革?”记者问。

  高德敏笑答:“看得见的利益,够得着的收获,是引导农民群众开展农村土地改革的法宝。”通过土地改革,村里完善了公共设施配套,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要素,发展了乡村旅游,统一运营集体资产,村民收入高了,自然愿意跟着村两委,全心全意拥护和投身改革。

  “集体的地,集体说了算。只要公开透明,谁不同意把闲地用起来呢?”战旗村村民告诉记者,哪块集体土地入市、收益如何分配使用,都由村民投票表决。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据郫都区国土局副局长宋绍繁介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年多来,随着改革的统筹深入推进,郫都围绕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不断创新用地供给模式,集成运用土改政策,为乡村振兴释放了发展空间和动力,越来越多的村子像战旗村一样富起来、强起来。

  “调整入市+生态保护”助推绿色发展。位于成都市饮用水源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的炮通村再不是附近最穷的村子,村民即将搬入新房子、过上好日子。郫都在保护区内开展集体建设生态搬迁用地整治,统筹零星分散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调整到产业园区集中集约开发利用。

  “整理入市+田园综合体”打造美丽新村。“村是景区、景在村中”的青杠树村在“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榜上有名。该村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出让4宗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获得土地出让价款.8万元,建成“小组微生”田园综合体,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现代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

  “配套入市+特色农业”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干撕韭黄”发源地的广福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变身为韭黄精深加工产业用地,原来被当垃圾扔掉的韭菜叶、根变废为宝,一条韭黄生产、加工、提纯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形态已具雏形。全村韭黄种植面积逾亩,总产值0.45亿元,辐射带动周边5个镇的余亩连片种植规模,年该村人均收入4万余元。

  郫都区国土局土改办主任杜锁平告诉记者,截至目前,郫都区已完成38宗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成交价款3.28亿元,其中97%为新建产业项目。

  郫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证明,国土资源政策对乡村振兴具有基础性、平台性、关键性作用。“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制度支撑就是土地制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说,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能够把农村的产业活起来,让农村实现和城市平等的发展权。

  这个道理,飘扬在春风里,飘扬在战旗村生机勃勃的土地上。

赞赏

长按







































白蚀丸价格
北京中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cp/8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