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天津冬天最走心美味还属冬令四珍

何为“冬令四珍”?

年轻人知道吗~

冬令四珍指的是:

铁雀儿、银鱼、紫蟹、韭黄。

津菜专家说了:

冬令四珍虽是津菜的典型菜肴,

但它们不是饭店菜肴,

而是天津最家常的冬日美味。

天津人的冬日下酒菜炸熘铁雀儿

炸熘铁雀儿曾经是天津人的冬季下酒菜,已经有数百历史。铁雀儿就是麻雀,爪黑,羽毛呈暗褐色。

为啥麻雀前面一定要加一个“铁”字呢?据老天津人说,抓来的麻雀根本就养不活,最后都是撞笼死的,所以说这东西性子“铁”,才叫铁雀。

每到严冬,铁雀儿的羽毛渐丰,肉脯肥嫩。炸铁雀儿需要用料酒、精盐、蒜末,最后加入糖醋,淋上芝麻油。

如今,鸟类已受到保护,也不提倡食用。小心违法哦!

味似黄瓜的清香卫河金眼银鱼

为啥叫做金眼银鱼呢?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每逢秋末冬初之时,成熟的银鱼会成群结队地游入海河,逆流而上涌向三岔河口一带产卵,此时,银鱼的眼圈会由银色变成金色,成为金眼银鱼。

《津门竹枝词》中写到:“银鱼绍酒纳于觞,味似黄瓜趁作汤;玉眼何如金眼贵,海河不如卫河强。”银鱼因不用清理可直接烹制,又因其肉质鲜美,味似黄瓜的清香,从明代起就备受皇室的喜爱。每年的冬天,皇上会派太监住在天津,等待捕捞金眼银鱼。

但近年来,在三岔河口已经看不到金眼银鱼,它也从餐桌上消失了,而现在烹饪的银鱼为红眼银鱼,多出自七里海和太湖。

把富含钙质的银鱼做成卫河银鱼汤,营养与鲜味两全,大冷天的喝上一碗,养生又滋补;不爱喝汤没关系,银鱼炸制也好吃,裹了糊过了油的银鱼,外酥里嫩,只添香味不减滋味。

紫蟹一菜压百味紫蟹

“紫蟹一菜压百味”,这是老天津人的一句俗语,天津人对于海鲜,口味刁钻,但紫蟹能使天津人为之倾倒。紫蟹不同于大河蟹,从春夏孵化出来,长至秋凉,也就如银元、铜子大小,通身青褐色,壳上布满紫色的斑纹,因此得名“紫蟹”。

紫蟹壳薄,肉质细嫩,而且有足足的蟹黄,鲜美程度非一般螃蟹可比。

☉掐窝紫蟹

掐窝紫蟹,指的是在入冬后不久,未等紫蟹爬出来,就整窝的将紫蟹捉出来。因掐窝紫蟹最肥美也最名贵,在清代时就誉满皇城了。

☉酸沙紫蟹

紫蟹也是宁河三宝之一,立冬之后的最好吃,皮薄不说,还有两层蟹盖儿呢。不过说起“酸沙”,这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是咱天津菜中独有的一种烹饪技法,已故津菜大师杨再鑫曾讲到:“这类菜肴讲究酸甜沙口,略咸微辣,故称酸沙。”鲜嫩的蟹肉搭配酸甜咸辣的口感,光是想想口水就要留下来了。

☉银鱼紫蟹火锅

银鱼和紫蟹单独做菜都那么好吃,组合起来还了得,而且还是做成火锅,简直是最强结合,传统的做法先要将雪里蕻提前一天用净水泡去咸味,切成寸段,码在火锅底部,再将银鱼、紫蟹码在上面,然后另起勺置旺火上,加入清汤烧沸,以食盐、味精调口,慢慢浇入火锅内,点燃火锅,汤沸上桌。

小时候的味道韭黄炒鸡蛋

天津菜讲究应时到节,什么季节选什么食材。韭黄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是冬季栽冬季采的一种蔬菜,成为天津人冬令的必备菜品。有多少天津的孩纸,一回到天津就让妈妈给炒这道菜,纵使外地有万般美味,但是一闻到韭黄的清香,就开始回忆渗入思念里的那一份美食记忆。

韭黄其实是一种意外发现的变异蔬菜。清同治年间,一位姓朱的花匠于冬日在自家花窖中发现了一丛金黄色的韭菜。与青色韭菜不同,由于一直生长在不见太阳的花窖,韭黄不仅色泽淡黄清新,而且口味极佳。与青韭相比,别具一格,于是大量引种。至光绪年间已普遍栽种,成为人们冬季菜蔬中之佳品,一直延续至今。

在二毛写的《民国吃家》里记载了关于韭黄炒肉丝的故事。袁世凯的五姨太是天津人,烧得一手好菜,深得袁的喜爱。袁世凯爱吃的韭黄炒肉丝以及红烧肉,最开始就出自她的手,后来家厨学会,成为袁家的常菜。这道菜鲜嫩可口,据说袁世凯最喜欢用馒头夹这道菜吃,非常下饭。

好啦,说了这么多

大家也饿了吧?

“冬令四珍”您吃过吗?

和广播君分享一下

你与“冬令四珍”之间的故事吧!

编辑

于婧

综合

天津日报、城市快报、天津市旅游局、掌上天津、五大道等

天津广播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里治疗
白癜风土方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cp/94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