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个空壳村全部脱壳,这个地方
点击蓝字, 一村一公司、一池一抓手、一地一产业、一环一配套,近年来,安顺市普定县聚焦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整合农村分散的要素资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让87个“空壳村”全部“脱壳”,减少贫困人口1.9万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今天请听安顺台记者发回的报道:
村民们合力把整理好的韭黄装上车
眼下,在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贵州新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里,一捆捆鲜嫩成熟的韭黄被工人们分拣、装车,运往周边各个批发市场。贵州新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叶德富:
贵州新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叶德富在地里割韭黄
不同于过去的单打独斗,从年开始,化新村就探索“一村一公司”做法,搭建资金筹措平台,开始组织农户规模化种植韭黄。如今,全村韭黄种植面积达到了亩,收购商稳定,销路不愁。普定县化处镇化新村党支部副书记、贵州新益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勇:
村集体经济壮大带来的是村民收入的增加。但作为贫困村的化新村,贫困人口达到了人,无劳动力的占了一大半。如何让这部分人实现增收,普定县又积极探索“一池一抓手”做法,盘活资金要素资源,通过流转农户土地加上银行的“特惠贷”,让他们入股公司,共同发展。村民缪毓兰:
此外,为了保证资金使用效果,按照“一地一产业”的做法,普定县规划由村支两委兼任村级公司管理人员,形成村级组织、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合三成一”的村企模式。村级公司拥有了对农村集体所有的林地、荒地等资源进行整合、配置的权利,让资产发挥更大效果。普定县化处镇党委委员熊元兴:
普定人民村、景湖村养殖的肉兔
村级公司作为撬动村里产业发展的实体,如何实现精准投资、科学经营?为此,普定县整合全县农、林、科技等部门资源,成立了生态种植产业发展专班和畜禽产业发展专班,让专家进公司、到现场,对村级公司的发展提供“技术打包”跟踪服务,实现“一环一配套”。普定县畜牧局技术人员程志祥:
畜牧局技术员对兔子进行常规检查
如今,普定县个村级公司中有资产经营型31个、资源开发型19个、产业带动型87个、服务创收型22个、异地置业型13个,实现了村村有公司,寨寨有产业。而通过一村一公司、一池一抓手、一地一产业、一环一配套的做法,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普定县,87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脱壳”,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贫困人口减少1.9万。如今,普定正全力开辟出一条条通往小康的平坦大道,一个经济强、产业兴、基础实、百姓富、生态美、社会稳的“活力普定”渐行渐近。
黔农在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cp/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