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1028带你了解川西民俗风情

11.推“汤圆”

汤圆是旧时川西居民(所有汉人)为大年初一提前准备的一种年节食品(俗称办年货)每年腊月二十四日后,家家便开始推“汤圆”,做汤圆心子了。过去初一早晨的第一餐即是吃汤圆,意即抢“元宝”。是希望新的一年能发财的“饮食祈祷”。这是川西人初一吃年饭的习惯(这与北方人的习俗是有差异的)。川西吃汤圆要从初一起断断续续的吃到正月十五过大年为止。川西人的习惯是汤圆粉子要用吊浆,而汤圆心子是红糖加猪油,炒芝麻、核桃仁、花生仁等用“碓窝”舂细而成的(这与汤圆铺的心子不同)也有用板油的,各家也有小的差别。

12.舂“糍粑”

川西过去春节办年货就有舂“糍粑”或者做年糕。昔日舂糍粑、做年糕,出了一部分自食外,主要做走人户(川西话:走亲访友拜年之意)的礼品。过去糍粑的吃法是:煮糍粑(醪糟煮糍粑)当早点,煎糍粑作为打尖,糍粑炒隔夜回锅肉等。年糕常用油煎,做早餐或打尖用。

13.腌腊肉

腌腊肉是每年川西人必备“年货”之一。每年农历十一月,家家先后开始腌腊肉了。做腊肉的时间有讲究,民谚云:“七臭八烂九生蛆,过了十月好东西”。农历十一月,邻里院坝的主妇们便相约一起,熏腊肉,灌香肠。她们买柏枝、糠壳,烟熏腊肉时青烟缭绕,一阵阵柏枝香。穷人家自然没有这条件,只能将做好的腊肉挂在灶上,用平日做饭所用的柴草烧出的烟熏制腊肉、香肠,吃起来味也不差。那时的腊肉,家家所作之味绝不相同,说来龙去脉净是主传秘方,个个都是娘家里学来的。能否下得厨房,菜做得好不好,过去也是选媳妇的条件之一。每过年节,自然也是主妇们斗巧的时光。腌腊肉香肠的同时,也是腌鸡、鸭、肚、心、猪肝等。这些多是根据家里的经济及喜好所选做的。腌腊肉是“团年饭”的主要菜肴之一,是当时不可缺少的过年菜,也是川西过年的习俗之一。

14.划“蛋”

这是旧时川西民间常见的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吃蛋形式。那时“划蛋”犹如盛行的“划神水”一样能治病。当时的小儿夜哭、惊吓等症都以“划蛋”的方式来治(类似中医“祝由科”治病方式)。划蛋由孩子的母亲或是祖母亲自办理。先取一鸡蛋,用手心托着(顺放),右手拿三支香,孩子拉着大人的衣角随后跟着。大人嘴里不断念念有词:“XX娃儿的三魂七魄回来喽。”如此绕着住宅一周后进厨房,在水缸前用刷把搅水。在如此这般吟词数遍,然后在缸中取水,用来煮蛋,然后让小孩吃这蛋。一般如此两三次即可。当然现在看来这是迷信的做法,当今人们不得效仿。

15.满月酒

过去川西人家家都有新生小孩满月摆“满月酒”的习俗。除了请三亲六戚外,世交和好友也是邀请之列。满月酒一般在家里办,是小孩第一次与长辈见面,亲戚们都要送厚礼的,特别是舅舅家。因为是小孩与亲戚、长辈首次见面的日子,四盘八碗必然是少不了的。当然,这不是所有人家都能办到的,酒菜的多少、好坏都要根据各家的经济状况而定。酒席间长辈要为孩子说祝福和希望的话。

16.离娘粑

“离娘粑”是20世纪初川西人家嫁女儿时,母亲为出嫁的女儿必备的一种面制食品,在花轿中作打尖之用。由于这种食品是在上花轿前母亲才会给女儿,因此这种面制品便有了一种象征寓意,所以当时的川西百姓都叫它“离娘粑”。女儿出嫁,花轿抬到门口,女儿上了花轿,此时母亲拉着女儿的手,从怀里取出一包东西,放在女儿手心上,“饿了打开吃。”这是娘为女儿准备的点心,怕女儿因为这几天忙,没人照顾吃饭的事。从此女儿便是别人家的人了。离娘粑从食物转变成一种复杂的情感,这是可以理解的。离娘粑代表着母亲的关爱,也是女儿由此起离开娘家独立生存的象征。这离娘粑在北方是由母亲亲自做成;川西人在做面食方面向来不是好手,所以过去川西有专卖“离娘粑”的素面店。做离娘粑要些手艺,只要看过北方人做的“花馍”,你即会说声巧的。

17.祭灶神

过去川西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祭灶自然是男人们的事,是当家人的事。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有地域差异),家家都要祭灶神爷,祭祀品有“灶糖”(即川西人叫的“叮叮糖”,小饼圆形)两盘供在灶台上,另有“双鱼烩”一盘和一个煮了的整猪头。贫穷人家买不起猪头和鱼,但“灶糖”是少不了的,为什么“灶糖”不能少?老人们说:“是因为要粘住灶神爷的嘴,不让他在玉帝那里说坏话。”祭祀当日是不生火做饭的,而头一天灶房要打扫干净,用具要放好。过了腊月二十四又要迎灶神爷,自然为他摆上好酒好菜了。川西百姓心中的灶神爷自然也是吃川菜的了。祭灶始于汉、盛于清。中国人有许多祭祀品,但只有“祀灶”的“灶糖”是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少不了的。

18.团圆饭(团年饭)

团圆饭又称团年饭,是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辞旧迎新的过年饭。昔日川西百姓过年吃团年饭前先要祭祖,其中“雄鸡刀头”(鸡肉和炒回锅肉用的刀头肉)是不可少的。还要将祖先生前所爱吃的食物摆上供桌,先让祖先们领受子孙们的孝心。祭品供奉后,由家中最长者先向祖先跪拜,依辈分再一一跪拜,并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安,家业兴旺,托祖宗的福等。祭祖过后是小辈给长辈拜年,要压岁钱,礼毕全家吃团圆饭。守岁一般放鞭炮,耍兔儿灯,等天门开。过去川西的老人说,年三十晚上天门要开,谁能看见就要走好运,不当官都要发财(等天门开即守岁的另说)。昔日的团年饭所吃的菜品(也是祭品)大致如下:凉拌鸡(雄鸡)、回锅肉(刀头)、腊肉、香肠、蒸肉、甜烧白、咸烧白、笋子烧肉、韭黄肉丝、红白萝卜(腊肉汤煮)、豆瓣鱼等。各家出入不大,有几样菜是不可少的:鸡、鱼、腊肉、香肠、烧白、回锅肉等。其中的凉拌鸡与回锅肉即“雄鸡刀头”是祭祖后再制成菜品的。

19.祭祀

昔日川西百姓祭祀与全国各地不同。可以这样说,无论家祭、敬神或宗祠祭祖,均用一种叫“雄鸡刀头”的祭品、以“雄鸡刀头”为祭,只有蜀中(四川)才有。这祭品除了用于祭祀外,过年时每家的“团圆饭”也少不了它。过去还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叫“初二、十六打牙祭”。可以这样讲,“雄鸡刀头”是川西百姓的主要“祭品”,它是百姓最为熟悉的祭品,也是吃得最多的祭品之一。川西百姓吃“刀头”大概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通过几百年的不断实践“刀头”的吃法,最终吃出了如今享誉世界的名菜“回锅肉”来。如今多不祭祀了,但“回锅肉”是经常要吃的,它作为“乡情”和厚重的饮食文化而融入了川西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了。

20.春较野宴

在清明前后,川西一般家庭均要邀请亲戚于郊外扫墓(川西人叫“上坟”)或“踏青”。这时必然要准备些酒菜,以及死者生前所喜食物祭祀。祭后,便选一合适之处,将祭品摆上,全家共享。到郊外踏青,一般人家都买些方便之食,而大户人家多数是吩咐家厨办理,还有的是先与包席馆预定按时送往指定地方。进餐时,选风景较佳之处,席地而坐,或选于船上,或与亭中,以赏春为雅事。画面表现的是当时人们在郊外踏青或祭祖的一种饮食状况,也是时令之饮食习俗。

新春佳节之吉,.8给全体乐山人民拜年。恭祝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点击右上角菜单键,分享至朋友圈吧·

好吃,好玩,好听,好看。尽在FM.8公众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好
治愈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cp/65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