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二毛的手工菜诗意的韭菜

 原文标题:韭

  韭,荤物也。专取韭白,加虾米炒之便佳。或用鲜蚬亦可,肉亦可。

  ——袁枚《随园食单·杂素菜单》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字表示大地上

  长满了韭

  那是韭叶四处披散

  张开的香

  迎接着壮阳

  我看见帝王

  用一年之头鲜祭祖

  在周朝的二月献上小羊

  诗人们隐藏谷雨之后

  伺机开刀

  头刀品新韭

  二刀尝肥嫩

  三刀炒鸡蛋

  刀刀剪味道

  在我的记忆中,韭菜给我最好的印象有两个,一是在富有弹性的面皮里与肥瘦猪肉柔润爽滑的相拥在一起,做成饺子馅;另一个是在唐朝的一个晚上做了诗人杜甫诗中的“夜雨剪春韭”。

  韭菜是真正的国货,早在三千多年前已有栽培,《诗经·七月》的“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即可佐证。韭,其发音为久,即宿根生长,久生久割不败。有混名“懒人草”、“草钟乳”、“起阳草”等。

  如果诗人杜甫用“夜雨剪春韭”来赞美了韭菜之嫩,诗人李白则用“秋韭花初白”来赞美了韭菜之香,诗人陆游则用“雨足韭头白”来赞美了韭菜之肥。三诗人虽然对韭菜各有其好,但归根到底都是想那一口,不过不知道他们当时知不知道此物壮阳。

  无独有偶,当代诗人李亚伟也对韭菜叶情有独钟,虽然在他的长诗《河西走廊》中没有一句提到甚至连一个韵脚也没有沾到过韭菜的气息(这是我至今都感到遗憾的),但他把一行行韭菜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移栽进了自己的阳台。除了获得韭菜的长了剪剪了又长之快感,并满足韭菜炒虾蚂下白酒的口腹之欲以外,五十岁的信奉中医的李亚伟的终极目的就是壮阳。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韭菜壮阳,为了证实这一说法,也为了日后本人壮阳做准备,我专门去查阅了有关的医书,其中由江苏人民版社年再版的《食物中药与偏方》(叶桔泉编)有韭菜一味:味甘、辛、性温、无毒;含有挥发油及硫化物、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维生素C等;为振奋性强壮药,有健脾、提神、温暖作用。根、叶捣汁有消炎止痛之功。适用于盗汗、遗尿、尿频、阳痿、遗精、噎膈、反胃、下痢、腹痛、妇女月经病、经漏、带下以及跌打损伤吐血等症。看来韭菜的药力的确宽广而强大。

  我个人特别喜欢让韭菜呆在皮薄馅大的饺子里,一口咬下去,那股破皮而出的冲香从口腔直达鼻腔,然后进入脑门酥麻神经;其次喜欢韭菜炒鸡蛋,记得小时候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母亲才会去街上买来半斤左右的韭菜,洗净切成细末搅拌进两个鸡蛋里,加点盐花和料酒,起一个五成热的猪油锅,煎成两面金黄的蛋饼,与白米饭一起入口咀嚼,那也算上世纪60、70年代的幸福啊!

 其实韭菜炒鸡蛋在中国古代早就有了,《诗经》上的“维春荐韭卵”、汉代《盐铁论》上的“杨豚韭卵”都是指“韭菜炒蛋”;清代盐商童岳荐的《调鼎集》上共有九款韭菜肴馔,其中就有两款韭菜做蛋,即“韭菜炒摊蛋皮”和“韭菜牙拌摊蛋皮”。

  在古代韭菜的吃法还有很多,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上有一道“柳叶韭”,是用嫩柳叶和韭菜一同炸熟而吃。我估计是把韭菜绞成汁,加入面粉或芡之类的东西调和成浆,然后将柳叶挂糊上浆油炸而成;另外,元朝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上有一道“河西肺”:羊肺一个,韭六斤,取汁;面二斤,打糊;酥油半斤;胡椒二两;生姜汁二合。右件(上件),用盐调和匀,灌肺、煮熟,用汁浇食之。此菜是河西地区少数民族食用的菜肴,由于在元代的盛行,忽思慧直接把它提拔成了元代的宫廷名菜。我以为,这两道古菜都值得我们当今厨人加以创新和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韭菜生长在温室里的纤柔表妹韭黄,一开始就受到了皇室贵族及白马王子们的喜爱。一道“韭黄肉饺”成了乾隆皇帝御膳单中的宫廷名菜;“春在何处?一叶韭黄”成了诗人苏东坡的自问自答;“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成了诗人陆游画在成都西南部新津县的一幅油画,这同时也成就了川菜的两道名菜“韭黄山鸡卷”和“韭黄炒肉丝”。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cp/72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