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收入近2万,甘肃榆中韭黄标准化栽培

韭黄生产过程是早春嫩叶迅速萌发生长,收割青韭,夏季采收韭薹,秋冬季用麦草或棉毡覆盖生产韭黄,周年可以供应食用产品。传统韭黄栽培收获上市期为12月上旬至翌年1月,销售期在春节前,每亩收入2.0万~2.5万元,虽然收入高,但生产期气温低,需大量的麦草保温,还要覆土加强保温。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年开始试验推广韭黄标准化简易覆盖栽培,韭黄栽培收获上市期为9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市早,生产期气温高,采用棉毡遮阴,不需覆盖大量的麦草来保温,每亩收入1.8万~2.5万元。韭黄生产可以分期上市,受市场波动影响小,农民种植收益稳定,目前榆中韭黄种植面积达亩。通过多年的示范推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韭黄标准化栽培技术。

1、培育壮苗

生产韭黄应选择前茬为非葱蒜类蔬菜的地块。选用生长速度快、抗寒、耐热、分株能力强、丰产性和内在品质好的品种,兰州地区韭黄栽培一般选用雪韭6号、农大雪韭、雪韭4号、平韭5号和兰州小韭等品种。韭黄标准化栽培采用直播的方式,播期为每年的4月上、中旬。

1.1 播前准备 

播前需深翻25~30厘米,结合整地每施优质农家肥千克,然后南北向起垄,垄宽55厘米,沟宽25厘米,垄高30厘米。在沟底每撒施尿素10~15千克、过磷酸钙60千克、硫酸钾12千克,上覆厚5厘米左右的土。

1.2 种子处理 

每播种量2.5~3.0千克,若发芽率低于80%,则播种量应酌情增加。播前将韭菜种子放在阳光下曝晒1~2天,然后进行催芽处理。先用40℃温水浸种,并保温在25~30℃条件下继续浸泡24小时,洗净种子,用干净的湿布包好,勿透光,放在15~20℃条件下催芽,每天在清水中淘洗1~2次,并抖松散,3~4天后、80%种子露白尖即可播种。

1.3 均匀撒播 

干籽直播要求土壤湿度为手捏成团,不易散开,捏成团时指缝不渗水。催芽后播种要先在垄沟内灌水10厘米深,待水渗入土壤后,土表稍晾不粘时,将催好芽的韭菜种子均匀撒播在垄沟里,撒后覆盖细土0.5厘米厚(以盖住种子为宜)。如需喷施除草剂,在播种后即可使用50%丁草胺乳油,每用~mL兑水40~50千克喷施在畦面上。播后立即用地膜覆盖垄沟。播种期遇高温、光照太强时可在垄上覆盖秸秆或麦草,以遮住垄沟保湿。待幼苗出土60%~70%时,陆续撤除地膜和覆盖物。

1.4 出苗后的管理 

从出苗期至长出3~4片叶时应注意及时洒水,保持种植沟内土壤湿润,4~7天用喷壶洒1次水,每1平方米用水量一般为3~4千克,根据气温高低适当调整;待幼苗长出5片真叶、苗高17~20厘米时,10~14天浇1次小水,水量达到20厘米深,并能迅速下渗,不能出现积水,适当控水促壮苗。齐苗后应及时人工除草。根据韭菜苗长势,若叶片细弱,直立性差,生长速度慢,可在韭菜幼苗期进行追肥,每次每追施尿素10千克。

2、田间管理

韭菜第1年为培养幼苗,从第2年开始转入生产韭黄田间管理。

2.1 肥水管理

兰州地区韭苗生长期处于高温和强光季节,要随时掌握天气情况进行灌水,每10~14天沿种植沟灌水1次,土壤保持湿润,以手捏成团、指缝不出水、松手不散为原则,下暴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涝害。

追肥应根据长势、天气情况,结合灌水采取轻施、勤施的原则。6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追施4次,每次间隔30天。苗高35厘米以下,每次每亩结合培土撒施腐熟有机肥千克左右;苗高35厘米以上,每次每亩施腐熟有机肥千克左右,同时加施尿素5~10千克、三元复合肥(N-P-K为17-17-17,下同)5千克。韭黄生产若肥料过多极易造成叶尖干枯,湿度大易导致灰霉病发生;水肥不足,植株长势弱,鳞茎不发达,韭黄产量低。因此要勤于观察,加强管理,保证韭叶长势旺盛,不发黄。

韭菜在10月下旬逐渐受冻、叶片干枯,土壤封冻后转入休眠期,此期可不用管理。第2年土壤消冻后清除干枯的韭叶,4月韭菜恢复生长,5月中旬当韭菜长到40~45厘米高时,进行第1次收割,割后留茬1~2厘米。韭黄新叶的萌发和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主要依靠韭菜鳞茎和根茎中所贮藏的营养物质,所以培养肥大的根株是获得高产、优质韭黄的基础。准备生产韭黄的韭菜,每年只割1~2刀春韭;夏季韭菜处于生长旺盛期,每15天左右进行1次追肥灌水,每次每亩施腐熟有机肥千克、尿素5~10千克、三元复合肥5千克,灌水量不能高于垄顶,田间积水不能超过8小时;韭菜生长期还可15天左右进行1次叶面追肥,每次每亩用磷酸二氢钾克兑水50~60千克喷施,以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形成肥大的根株。

2.2 韭黄生产 

2.2.1 培土施肥 

5月中下旬,待植株长到40~50厘米高时,结合追肥进行培土。第1次培土时,要将垄上土轻轻削到垄沟,两边同时削土,保持韭菜直立生长,培土量掌握在厚10厘米左右。每隔40~50天培土1次,以后土量加大,经过3~4次培土,种植韭菜的垄沟覆土后变高形成垄,原垄上处变低形成垄沟。春、秋凉爽季节,培土高度应在叶片和叶鞘的交界部位;炎热的夏季,培土高度应在叶片、叶鞘交界处以下3厘米左右。

结合培土每次每亩施腐熟油渣~0千克、三元复合肥30千克,油渣要提前腐熟,碾压过筛。施肥方法:将油渣和三元复合肥撒施于行间土沟内,用耙将肥料与土壤混匀,培土成垄,然后垄沟浇足水,水量不超过垄顶。培土时注意培土高度,不能将韭叶埋入土壤,否则容易使韭叶变黄腐烂,产生病害;一次培土量不能过多,可采用多次少量培土的方法。

2.2.2 及时收割韭薹 

韭菜在7~8月生长旺盛期,如果不销售青韭,会长出韭薹,平均每亩韭薹产量千克,收入0~0元,当韭薹抽出韭心15~20厘米,要及时采收销售,不能让花蕾开放而消耗养分。

2.2.3 土壤封冻前的韭黄生产 

根据韭黄上市期,11月之前销售的,提前15天左右进行覆盖。一般从9月中旬开始,日平均气温低于15℃,当韭白长至15~20厘米高时,先把培土埂上的青韭叶片割去,割口在叶鞘上1厘米处,并用耙轻轻疏松土壤,在每行韭菜上直接铺放棉毡,棉毡选用保温单层毛毡,裁剪成宽80厘米,长度依韭黄垄长度定,棉毡上再覆盖5厘米厚的麦草,麦草上覆盖少量的土,防止麦草被风刮掉。

为了均衡上市,可进行分批覆盖,做到分批上市。覆盖10~15天后,应在韭田中选2~3个点,扒开棉毡上的麦草,掀开棉毡的一角检查韭黄生长情况。当韭黄已萌生3~4片叶、叶长7~10厘米、并已顶起棉毡5厘米以上时,即可收割。由于当地土壤11月已封冻,采用以上简易覆盖进行的韭黄生产在11月中旬结束。

2.2.4 土壤封冻后的韭黄生产 

越冬生产韭黄要在土壤封冻时铺棉毡,榆中地区在12月中下旬,每行韭菜上直接铺放棉毡,棉毡上再覆盖20厘米厚的麦草,麦草上覆盖30厘米厚的土。覆盖30~35天后,即1月中下旬,应在韭田中选2~3个点,扒开棉毡上的麦草,掀开棉毡的一角检查韭黄生长情况。当韭黄已萌生3~4片叶、叶长7~10厘米时,即可收割。

3、病虫害防治

3.1 病害 

韭黄的病害主要是灰霉病、疫病及黄萎病。

3.1.1 灰霉病 

一般发病期在7~9月,此期雨水多,湿度大,灰霉病易发生,主要为害叶片。防治方法:如发现有少量植株感病时可用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0倍液喷雾,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防治,每次间隔7~10天,防治2~3次。

3.1.2 疫病 

一般发病期在6~9月,长势差的或培土太多、埋心的发病严重,可为害根、茎、叶,尤其以假茎受害重,湿度大时发病较重。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可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倍液或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倍液喷施,每隔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为佳。

3.1.3 黄萎病 

发病期在9~10月,老韭田发病严重,主要为害叶片,当叶片感病后叶尖逐渐黄化,叶下垂变黄,严重时全株萎蔫黄化而死。防治方法:及时发现病株,在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每次间隔7~10天,防治2~3次。发病严重的田块要轮作10年以上。

3.2 虫害 

韭黄的虫害主要为韭菜迟眼蕈蚊。韭菜迟眼蕈蚊又名韭蛆,主要聚集在地下部为害嫩茎,春、秋两季为害韭菜的幼茎引起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防治方法:合理施肥,多施有机肥,少施氮肥,增施磷肥。腐熟的有机肥施用前,每1立方米有机肥用乐果乳油20~30毫升加水10~15千克喷拌混匀,堆闷1天后施入韭菜田;还可结合冬灌或春灌消灭部分根蛆幼虫,方法是在冬季土壤结冻前、春季化冻后,每亩用1.8%阿维菌素(爱福丁)乳油毫升,兑水15~25千克制成母液,在入水口随灌溉水慢慢注入,使药物随水入田,可以减轻为害;在成虫羽化盛期,用2.5%氟氯氰菊酯(功夫)乳油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或20%氰戊菊酯(杀灭菊酯)乳油,均稀释0倍,于9:00~10:00喷施,10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也可用药液灌根防治幼虫,发现韭菜叶尖发黄、植株零星倒伏时,每亩用孢子亿个/g球孢白僵苗水分散粒剂75~90毫升,兑水30~45千克,将药液顺垄喷入韭菜根部,持效期可达25~30天。

4、生理障碍

露地栽培的韭菜经常发生黄叶或干尖,心叶或外叶褪绿后致叶片变白或叶尖枯黄变褐,后渐枯死。病因较复杂,一是灌水太多,沤根使叶尖变褐、枯萎。二是韭菜生长适温为5~35℃,当气温高于35℃,且持续时间长,导致叶尖或整叶变白、变黄。三是微量元素过剩或缺乏。硼素过剩,叶尖干枯;锰素过多,中心叶轻度黄化,外叶严重黄化后枯死;缺镁时外叶变黄;缺锌、缺钙则中心叶黄化。

防治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施用不同微肥,同时也可喷施芸苔素0倍液或10%宝力丰韭菜烂根灵倍液,连喷2次,间隔7~10天。生产上遇有高温要及时浇水,否则容易发生叶烧。

5、收割方法

收割时必须选择晴天,在9:00~10:00气温高时,先将麦草上的土清除干净,再将麦草拿下,揭开棉毡,采收一垄揭一垄。用锄沿韭垄旁挖10~13厘米深的沟,用特制的韭镰,从鳞茎以上2~3厘米处割断,边割边整理,抖掉韭黄上面的泥土,然后用塑料带扎成1千克左右的韭黄把子,气温低时注意保温。

6、收割后的田间管理

韭黄收割以后,在韭田割茬处撒一层草木灰,可以防病,也可以补充养分,并平整韭田,让韭菜转入越冬休眠管理。第3年春季韭菜发芽后,继续按正常田间管理进行。第3年韭黄生产管理同第2年田间管理,继续培土,追肥,秋冬季生产韭黄。一般韭田可以连续收获4~6年韭黄,当韭黄长势弱,每亩产量不足0千克时清理韭田,改种其他作物,另外选择耕地进行韭黄种植。秋冬季生产韭黄所用的麦草及棉毡要移出韭田堆贮,用过的麦草和棉毡需及时晾晒,麦草待干燥后收运堆垛,以备来年续用。

文章来源:《中国蔬菜》年12期

《蒋卫杰博士:聚焦生产一线(三十)——榆中韭黄标准化栽培技术》

作者:杨海兴 宋学栋 侯栋 余宏军 蒋卫杰

《中国蔬菜》感谢您的陪伴和支持!长按指纹识别







































白癜风专家在线
哪家治疗白癜风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cp/91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