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建设基地派驻队伍抓实项目郫都

郫都区助推乡村振兴老党员工作室是一支由区老科协退休干部党员组成的老科技人才团队。自年4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将乡村振兴项目落实在田间地头,让老党员走入农户家中”,通过“建设基地、派驻队伍、抓实项目”等方式,有力有效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成为一个特色明显、亮点突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品牌老党员工作室。

呼应结合,应需建设服务基地

“广撒网”收集需求。依托区老科协党总支下属5个支部领导的工作队伍和街道(镇)老科协分会,主动与街道(镇)、村(社区)、区级部门及新型社工组织等加强沟通联系,收集到各街道(镇)需要工作室协助完成的项目需求、各部门针对村(社区)的薄弱环节委托工作室完成的工作需求、新型社工组织提出的各类需求共余条。“细研究”确定项目。坚持每月碰头会制度,对收集的需求信息及时研究,对工作室的人力、物力、财力深入分析,先后确定深化林下经济发展调研、历史文化资料挖掘、广福村韭黄起源研究、风景区楹联撰写、农村专业技术人才评定、特色教材编写授课、国学文化讲座、家风家教传承资料编写等近10类项目。“深服务”建设基地。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将需求量大、项目时间长、具备长期服务条件的村(社区)确定为服务基地的建设点位。截至目前,已在唐昌镇先锋村,友爱镇筒春村和麻柳村,安德街道广福村和安龙村,郫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书院社区、双柏社区、岷阳社区,友爱职业中学等10个点位建立老党员工作室的服务基地。

在安龙村收集项目需求

举办国学文化讲座

有的放矢,据实派驻工作队伍

实地走访摸清本底。工作室积极与点位所在村(社区)的干部进行沟通,对每个村(社区)自然资源情况、人员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现场调研各村(社区)的重点需求。因需定人派驻队伍。工作室按照“一基地、一负责人、多支队伍”原则,选派与村(社区)重点需求相符合的工委书记担任基地负责人,并根据村(社区)提出的其他需求派驻对应的工作队伍,接受基地负责人的统一指挥。畅通机制做好联络。建立服务基地与村(社区)的联络机制,由服务基地所在的村(社区)指定一名在职的村干部或志愿者担任联络员,专门负责服务基地与村(社区)的联络工作;发动部分当地老党员参与基地的工作,增强基地的工作力量,提升工作的便利性。

帮助石羊村建设的文化墙

协助建设扬雄文化长廊绿道

量身定制,因地实施工作项目

因地制宜办实事。结合各村(社区)的不同需求,服务基地为服务对象量身定制工作项目。在友爱镇筒春村,组织6个农技培训班和4个农技职称评定培训班,为名农技专业人才办理了农村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在友爱镇麻柳村,服务基地协助建立麻柳村誉驰蜂业合作社,会员由47人发展到人,帮助当地群众靠养蜂脱贫致富。多措并举做项目。通过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承接部门项目、直接开展工作4种方式实施项目,与友爱镇政府共同开展深化林下经济发展调研,成功探索出林下经济发展的郫都模式并在全区推广运用;应广福村邀请参与了广福韭黄起源研究,指导韭黄文化展厅和韭菜特色的田园综合体新农村建设;承接区人社局、区农林局等部门的农技培训班和农技职称培训班等;直接深入村(社区)编撰专题楹联和文艺演出,举办国学讲座、优良家风传承讲堂。保障资金抓落实。工作室项目经费主要来源是区离退休干部党工委每年拨付的党建补助经费和老科协自身的工作经费,人员和资金在老科协内部互通协调,基本解决了项目开展所需人员、资金、物资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了每个项目的落地落实。此外,工作室还通过“共同合作”和“承接部门项目”两种方式获得项目资金补贴,做好项目资金保障工作。

开展农村技术人才培训

开展深化林下经济发展调研

来源:中共郫都区委老干部局

撰稿:卫志中李治颖

审签:陈慧

编辑:凌发堂张华兴

大家都在看城南来了个“超大”的……多种已入侵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十年增三成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gx/110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