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咀嚼,彭州的春意
一场春雨绿芜发
一年春事粲如华
彭州人
终于在入春之时
看见了新绿鲜嫩的味道
于是山间田野
被冰封了一冬的食材
攒足了天地灵气
约定好了似的逐渐苏醒
春意盎然
把鲜活的春天装进餐盘里
把短暂的春天吃进肚子里
恰似一汪清泉石上流
彭州
素有“天府金彭,蜀汉名区”之美誉
是闻名全国的“蔬菜之乡”
这里地处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过渡地带
这里肥沃的土地
以及从平原到高山
高差巨大的垂直自然带
孕育出了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在山地、丘陵和平坝
都藏着大自然馈赠的鲜美食材
春日食牡丹花与酒,总是形影不离,如牡丹酒、桃花酒、桂花酒,文人墨客曲水流觞、感物抒怀,饮酒作赋,酒香总是伴随着花香,沁入骨髓。
彭州市丹景山镇的牡丹历史悠久,这里古称九陇,自唐朝以来,广种牡丹至今,因此丹景山又称牡丹之乡。在今天,正因为丹景山人的“固执”坚守,才保留了许多无法言说的传统,比如:牡丹酒。
花浸酒香,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一丝丝浸入又一层层铺陈开来的。待到察觉时,却早已暖意惬然。董克平先生在《食趣儿》里说:“花卉纳入食物领域算是古已有之的事情”,牡丹酒的酿制在彭州也是由来已久。牡丹酒有花瓣酒和花蕊酒之分。牡丹花瓣含紫云英甙、牡丹花甙、蹄纹天竺甙等丰富营养成份。出酒色泽微红似美人腮,回味有淡花香。
牡丹宴、牡丹油、牡丹酒、牡丹茶、牡丹花蕊酒……关于“牡丹”,彭州还有你想不到的所有“美味”!
春日食春笋春雷尚未叩响大地,春雨早就如丝映入龙门山间。山脚之下,是茂密的竹林,雨点落在残败的落叶上,刚来得及发出“簌簌”的响声,就已顺着叶子间的缝隙,渗入久不见天日的土中,唤醒沉睡一冬的雷竹笋。一颗春笋,入诗入画再入盘,这烟火之外的秀色,才不负人间好时节。
“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蔬伊何,维笋及蒲”,据《诗·大雅·韩奕》所述,多年之前,笋早已入馔,并被视为“菜中珍品”。笋是时令食材。它喝饱水分、吹足春风、经过雨露阳光的滋润,才冒出这脆嫩甘鲜的小小新芽。
听说春风撒起野时,就能吹来儿时的味道,一味小小的食材,便让人惊喜异常。以笋入馔,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小小的笋尖,就像是希望在发芽,唤醒了味蕾,叫醒了生活。这久违的鲜啊,彭彭知道,春天真的到了。
春日食韭菜韭黄是彭州最为有名的蔬菜之一。而说到韭黄,当然免不了要先认识它的兄弟——韭菜。自古以来,“韭”都是文人诗中的常客。“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南史·周颙传》),南齐的文惠太子问周颙,“什么菜最好吃”,周颙即如此作答。这一句,鲜嫩了整个春天的餐桌。
两千年来,韭菜生长在中华大地,霸占着人们的餐桌,根植于历史的记忆当中,在土地上铺开了又一条翠绿的画卷。从饺子、包子到清炒小菜,甚至烧烤摊,都少不了韭菜。小酒馆里,总有人放下手中的啤酒,意犹未尽地喊一声:“老板儿,再烤两串韭菜。”
春日食蒜薹蒜薹也是彭州重要的蔬菜之一,中国人食用蒜的历史很久远,蒜在古代称为葫或者葫蒜,有大蒜和小蒜之分,小蒜原产于中国,在古代就是我们祖先喜食的菜肴。而大蒜,则最早种植于尼罗河流域,后传到中亚和欧洲南部,在张骞出使西域时,经他带回中国,先在关中平原一带种植,后慢慢传播到大部分省区,在中国,种植和食用大蒜的历史有多年了。
“彭州的蒜薹才好吃!”,这是不少好吃嘴所认可的,就如同花椒那一定是汉源的最好。彭州的蒜薹不仅好吃,而且产量很大,从每年二月底陆续上市,持续到四月初,约两个月的时间。彭州的隆丰、葛仙山、桂花等地都出产蒜薹。
春日食春芽古语有“春日食春芽”,食的是春,生的是芽。一颗种子蓄满能量,一屈一挺,便是自然给餐桌最好的礼遇。就好像坐在了彭州的山间田野里,闻到了春泥戏野草的味道,一撮香椿尤以雨前鲜嫩如丝。一箸入口,三春不忘。吃下彭州春日里的第一份翠意,也算是不辜负大自然一年一度无私的馈赠。
不时不食
应季而食
是每个人对彭州春天根深蒂固的味觉记忆
简简单单的食材
便可将喜悦留藏心中
用舌头感受春天的兴致
将彭州的春意与春光
细细咀嚼
期数:期
文:刘代萱网络
图:张勇李晨曦冮志秀雷田文唐雪程刘瑞网络
编辑:刘代萱责编:魏悦编审:叶韬
写在文末的心里话
可能彭友们已经发现,最近不太能及时收到品鉴彭州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gx/1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