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冬至冬至大如年,你知道老天津都吃

小伙伴们注意啦:12月22日7时3分“冬至”,然后就开始“数九”了,进入严寒季节。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节气之一,古称“日短”或“日短至”,时间基本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2日之间,此时太阳黄经度。冬至这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过了这天,太阳逐渐北移,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寒天”。

古代人们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的礼俗和过新年是相差无几的。在商朝、周朝、秦朝,把冬至这一天设为“岁首”——过大年。汉朝开始定为节日——冬节。《礼记》中说:国王率领文武百官,郊外祭祀,迎长日之至也。至今民间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

冬至吃饺子,大家都知道。可你知道老天津人讲究的“冬令四珍”吗?

冬令四珍寻味天津老食礼

何为冬令四珍?年轻点的天津人都不知道,冬令四珍指的是铁雀儿、银鱼、紫蟹、韭黄。如今,四珍中韭黄较为常见,铁雀儿已经消失。津菜专家介绍,冬令四珍虽是津菜的典型菜肴,但它们不是饭店菜肴,而是天津最家常的冬日美味。

冬令家常菜韭黄炒鸡蛋

天津菜讲究应时到节,什么季节选什么食材。韭黄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是冬季栽冬季采的一种蔬菜,成为天津人冬令的必备菜品。在北京工作的宋思娜每年冬天回天津,总要让妈妈给炒一盘“韭黄炒鸡蛋”,京城纵有万般美味,但只有妈妈炒的韭黄炒鸡蛋中才能找到家的味道。“小时候,住在一个筒子楼里,一家炒这个菜,满楼道飘香,韭黄清香四溢。这种味道渗入了记忆的基因里,怎么也忘不掉。”宋思娜说。

韭黄其实是一种意外发现的变异蔬菜。清同治年间,一位姓朱的花匠于冬日在自家花窖中发现了一丛金黄色的韭菜。与青色韭菜不同,由于一直生长在不见太阳的花窖,韭黄不仅色泽淡黄清新,而且口味极佳。与青韭相比,别具一格,于是大量引种。至光绪年间已普遍栽种,成为人们冬季菜蔬中之佳品,一直延续至今。

在二毛写的《民国吃家》里记载了关于韭黄炒肉丝的故事。袁世凯的五姨太是天津人,烧得一手好菜,深得袁的喜爱。袁世凯爱吃的韭黄炒肉丝以及红烧肉,最开始就出自她的手,后来家厨学会,成为袁家的常菜。这道菜鲜嫩可口,据说袁世凯最喜欢用馒头夹这道菜吃,非常下饭。

围炉品银鱼紫蟹火锅

“天津河海两鲜丰富,冬天更适合吃紫蟹。”天津食文化专家许先介绍,天津人根据鱼虾蟹的生长及成熟时间不同选择食材。夏天吃比目鱼、秋天吃刀鱼、冬天吃银鱼。虾类中,立春时吃大白虾,二月二是对虾丰收的时候,立秋的时候吃青虾;而螃蟹中,春天适合吃海蟹,七八月份是闸蟹最肥的时候,冬天更适合吃紫蟹。立冬后紫蟹深紫色,皮薄,双层蟹盖。

银鱼紫蟹火锅是天津传统名菜之一,主料选用被称为津沽“冬令四珍”中的银鱼、紫蟹。传统的做法先要将雪里蕻提前一天用净水泡去咸味,切成寸段,码在火锅底部,再将银鱼、紫蟹码在上面,然后另起勺置旺火上,加入清汤烧沸,以食盐、味精调口,慢慢浇入火锅内,点燃火锅,汤沸上桌。冬季饮用有御寒强壮身体的功效。由于天津水域环境的变化,“冬令二珍”也在发生变化。银鱼紫蟹火锅中的紫蟹产于宁河是上个世纪80年代恢复的品种。而银鱼已经不是当年银鱼了。早年间的银鱼平时生活在渤海湾,冬季逆流而上,游至三岔河口产卵,也是三岔河口特有的银鱼。如今,早年间海河产的金眼银鱼已经退市,市面可见的红眼银鱼多产于太湖。

消失的炸熘铁雀儿

曾经是天津人的冬季下酒菜,已经有数百历史。铁雀儿就是麻雀,爪黑,羽毛呈暗褐色。每到严冬,铁雀儿的羽毛渐丰,肉脯肥嫩。据老一代的天津人说,成熟的麻雀捕捉回来很难养活,放在笼子也不吃不喝,最后撞笼而死,因此称其为铁雀儿。炸铁雀儿需要用料酒、精盐、蒜末,最后加入糖醋,淋上芝麻油。如今,鸟类已受到保护,也不提倡食用。小心违法哦!

不过,如今最简单、实在的还是——

包一顿冬至羊肉饺子

冬至为嘛要吃饺子

要想知道中国人有多爱吃饺子,看看有几大节气吃饺子的风俗就知道了。

有人统计过,传统的节气、节日中至少有6个重要节点是要吃饺子的。除夕、正月初五吃饺子自不必说了,在“交子之时”吃饺子来庆祝新旧之交。入伏吃饺子,那时恰逢麦收,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立秋吃饺子,有贴秋膘的意思,讲究点的人家要切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等。

冬季的节气中,立冬和冬至都要吃饺子。立冬吃饺子。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由于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冬至吃饺子有个有趣传说。冬至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很多人冻坏了耳朵和手脚。名医张仲景把病人邀至家中,亲自动手包制水饺,馅料选用高热量的辣椒和羊肉,煮熟后连饺子带汤盛到碗里,免费让病人趁热吃下。此法果然奏效,病人的冻伤得以缓解并逐渐痊愈。张仲景的饺子汤从冬至派发到春节,由此在各地都留下“冬至”这天吃水饺的风俗。

冬至饺子有嘛讲究

冬至这一天,天津人沿袭着吃羊肉馅饺子的传统。年就在“三岔口”开始经营饺子生意的白记饺子馆距今已经年的历史了,西葫羊肉水饺的制作工艺如今也成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记水饺工艺传承人、天津面点大师张秀英说:“冬至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容易手足冰冷,气血循环不良。按中医的说法,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暖中祛寒、温补气血的功效。所以冬天吃些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以滋补身体。”

早年间,白记饺子馆推出冬至饺子席,以羊肉水饺为主打,让食客能在冬至这天,吃到饺子盛宴。冬至饺子的馅料搭配有什么讲究?张秀英介绍说,首先馅料的选择要非常精心。羊肉选择羊上脑肉,配菜选用小西葫和南荠。制作的时候,将上等的羊上脑肉以2:8的肥瘦比例搭配绞成肉馅,南荠去皮打碎挤干,小西葫去皮、去瓤、打碎、挤干,西葫汁留用。用传统秘制配方、配料按比例与绞好的羊肉、南荠、西葫混合并调至均匀。这是白记水饺遵循了百年的秘诀。

满族人过冬至祭阿布卡吃煮饽饽

满族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节气循环的开始,古时候,无论宫廷,还是在满族民间,家家都要祭“阿布卡”(祭天)。天津满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许克说:“冬至那天,皇帝在天坛祭天,满族百姓在自家院子里的‘索罗杆’下由族长主持祭天。《满洲源流考》记载了‘立杆以祀天’的习俗。索罗杆的位置一般在正房前庭院中的东南侧,接近杆顶之处,套一锡斗,内装肉及五谷杂粮,供乌鸦食用。祭天之后,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煮饽饽。许克介绍,煮饽饽即是煮饺子,满族人将点心、黏食等统称为“饽饽”,而“煮饽饽”恰恰是老北京旗人对“水饺”的别样称呼。

吃羊肉水饺是天津古人冬食礼在现代生活中最好的保留。

冬至除了吃饺子,早年间天津也有吃馄饨的风俗。

冬至吃馄饨,源于中国古代的历法。古人把冬至看作是天体运行之始。在此之前,古人认为宇宙是一种混沌状态,混沌状态被演绎成民间美食“馄饨”。吃馄饨来纪念开元,逐渐成为风俗。冬至食馄饨大约盛行于宋元时代。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描绘杭州人过冬至节时说:“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饷先则以馄饨,有‘冬至馄饨年博托’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

冬至馄饨虽兴于南方,但随着大运河贯穿南北,天津馄饨有与众不同的发展,自成一体。天津馄饨有自己的特色,馅大皮薄,个大。大多都是用鲜猪肉加葱姜调料拌馅,鸡汤或排骨汤,煮出来异常鲜美。天津冬菜是馄饨中不可缺的配料。青麻叶大白菜经过特殊工艺研制加工,6个月的时间才能出一坛美味的冬菜,在冬令时节食用。

顺便介绍一下,各地冬至都吃些什么:

北京冬至吃饺子还要吃馄饨

吃饺子是北方冬至的保留节目,不过在北京还要在这一天吃馄饨,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早在《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在南方江浙的冬至宴上也要有菜肉馄饨。

陕北小雪宰羊为冬至“熬冬”

冬至要吃熬冬饭,就为一个熬冬的气氛。按陕北气候,羊养至小雪最肥,“小雪宰羊”将羊骨、羊脑和各种羊下水等作为熬冬的材料。此外,将黄豆、高粱、玉米、小麦等五谷和瓜子、花生等在冬至这一天炒食,称“炒百虫足”。直到现在,冬至这一天仍然是在厨房里拉开了熬冬的序幕:大锅热气腾腾咕嘟熬煮,小锅哔哔剥剥炒货。晚上全家人坐在炕头吃“熬冬”席。熬冬要熬夜,与除夕的“熬年”同义。当地的谚语说的是,“冬至熬一熬,来年好一好;冬至炒一炒,来年好一好。”

山西冬至节宴请老师

山西一带称冬至为“冬节”,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的谚语,就是指这一天旧时民间要宴请教书先生。冬至这一天,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而现在,晋西北民间还习惯用炖羊肉来招待教师。冬至,晋北地区的孩子们在这一天也有特别的游戏庆祝。男孩子玩打岗游戏,就是扔掷手中方形石片来击打对方立起的石片,而女孩子则多踢花样毽子。

宁夏羊肉粉汤祭祖送邻居

宁夏银川在冬至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不过,冬至这天所吃的饺子在银川当地人俗语中特称“头脑”。冬至这一天,五更就起床做粉汤饺子,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祭祖,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尤其是羊肉粉汤黄萝卜馅饺子的冬至饮食,有“肥冬”、“补冬”的说法,而且羊肉粉汤放辣椒暖身、用羊肉温补,以及韭黄、蒜苗、香菜等冬日特有的时令食材,也是与其他地区吃饺子风俗所不同的特色。

江苏冬至不喝冬酿酒要冻一夜

江苏苏州年前是吴国的都城,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必有家宴团圆、喝桂花冬酿酒。“冬阳酒味色香甜,团坐围炉炙小鲜。今夜泥郎须一醉,笑言冬至大如年。”老苏州人的消寒雅兴就在这一年只酿造一次的冬酿酒。苏州自古的谚语,“冬至不喝冬酿酒是要冻一夜的。”江苏吴越一带旧时家家户户都自家酿酒,冬至前下缸,称为“冬酿酒”,此时的水还属冬水,所酿之酒易于保藏,酿出的黄酒和米酒都是浓浓的江南味道。

广东肥冬瘦年吃咸汤圆

“冬大过年”、“肥冬瘦年”,是广东人流行的冬至谚语。如今在广东广州,冬至仍要家家做汤圆、吃腊味糯米饭。在旧时广州的冬至有一整套仪式:“敬神明、拜祖先、饲耗、食汤圆、做腊味糯米饭、宰鸡杀鸭炖八珍。”和宁波扬州等江南地区冬至吃甜汤圆和赤豆糯米饭的风俗不同,冬至所食汤圆要是咸的,叫“咸汤圆”,以沙葛、猪肉、虾米做馅,配鸡汤下,糯米饭也是和腊味一起蒸。

福建冬节不回家无祖

福建的泉州有“冬节不回家无祖”之说,冬至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乡人都会尽可能回家过节谒祖。在福建地区,冬至前夕就全家“搓冬丸”,分红白两色。到冬至早上先煮甜丸汤敬奉祖先。到了中午开始祭敬祖先,晚上还要举行家祭。旧日大家族在冬至还要开宗庙祠堂大门,举行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的那次祭祖,合称春冬二祭。在潮汕地区和泉州惠安,如今冬至还保留着清明节同样的习俗,前后10日内要扫墓献钱。

台湾冬至合家食祖不忘根

和闽南地区一样,台湾冬至至今仍保留着祭祖和家宴的项目。家中要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同姓宗族还要在冬至前后约定时间一同“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称之为“食祖”,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看完感觉怎么样?明天你打算吃点嘛?

(来源:假日天、新华社)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gx/21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