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十万亩韭黄铺就金色脱贫路

  今年以来,普定县借全省春风行动、以特色蔬菜韭黄为主导产业,全力打造特色蔬菜韭黄“一县一业”,实施10万亩特色蔬菜韭黄绿色高效产业扶贫建设项目,以此作为脱贫攻坚的驱动力。

  走进白旗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成片大小不一的韭黄地。田地间,处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或施肥、或除草、或割韭菜。

  “白旗韭黄”种植历史悠久,年起就开始种植韭黄,当时以本地野生韭菜为主,经过多年的种植、培育而逐步发展起来,从年起以白旗为中心向周边村寨逐步发展,现已合并为韭黄村,韭黄村的韭黄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普定白岩镇韭黄村村支书杨守亮:“韭黄是具有特殊的香味,是大众最喜欢的蔬菜,我们韭黄村以原先的零星种植和散户种植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种植,韭黄种植前景好,收入高,市场稳定。”

 目前,韭黄村种植韭黄近亩,其中,村级公司多亩,群众自主种植多亩,全村人基本都以种植韭黄为主要产业。凭借着韭黄种植和产业发展,今年,韭黄村人均收入达到元,也因为近年来的韭黄产业发展,村民建起了三四层的小洋房。

普定白岩镇韭黄村村民安国秀:“我们种七八亩土地一年可以收入一万七八。一年最少有一万多,(务工)每天七十块钱,一个月就可以做到两千块钱。”

  除了“白旗韭黄”种植历史悠久,化处镇焦家村作为新起之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韭黄种植,也迎来首次韭黄收割,农民也在田地里忙着把韭黄收割、捆扎好装筐后运往加工车间进行清洗。

  正在埋头割韭黄的70岁老人王文华,是焦家村村民,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以前就靠着几亩田地生活,日子过得清苦。村里发展韭黄产业,给他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普定化处镇焦家村村民王文华:“政府把土地流转以后,田是元一亩,地是元一亩,就参加里面工作干了以后,每月还得元左右的收入,生活就比原来富裕。”

  据了解,韭黄每年可以割三次,每次亩产量达斤左右,初步估算,以当前5元每斤的单价计算,每亩韭黄每年可实现产值6万元左右。

  今年来,普定县10万亩韭黄种植采取多品种、分区域、分批次的方式“梯次”实施。目前以化处镇为核心示范区,完成示范种植韭黄亩,带动全县12个乡(镇、街道)完成韭黄种植6万多亩。

普定化处镇焦家村村支书张振刚:“今年普定县规划种植韭黄10万亩,我们焦家村紧抓机遇,流转土地七千多亩种植韭黄,以前从来没有种过韭黄,是去年10月份才开始种植的,到现在才收割第一次,经济效益非常的好。”

  在不远处的加工车间里,另外30余名工人则分工协作,按照工序认真清洗韭黄,再将洗干净的韭黄摆放到架子上沥干水分,等待装箱发货。装好的韭黄都是统一运到拥有冷冻库的化新村贵州新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销售。

贵州新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勇:“现在我们是供不应求,我们现在是拉往杭州,广州,上海,浙江一带。洗干净的韭黄交给我们五块钱一斤。临近春节之前可能这个价还要涨。”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韭黄已然成为了普定县的标志性农作物,产品品质得到市民的认可,虽然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产品销量也一直上升,但是也还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贵州新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勇:“今年明年年初可能都不一定够销,因为全国的销售量太大了,我们每天订单是三吨。现在我们只能是有好多卖好多。”

  随着普定韭黄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普定在抓好种植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为韭黄储存、运输、销售提供良好保障,确保韭黄“卖得出”、“卖得好”。

  普定,正在以韭黄产业作为带领群众稳定增收的脱贫产业,以“一村一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销一体化发展模式,维护好白旗韭黄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形象,塑造品牌优势,全力以赴推进全县韭黄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让韭黄地变黄金地。

普定蔬菜生产管理站站长伍朝友:“贵州韭黄在安顺,安顺韭黄在普定,普定县立足自身优势,选准韭黄产业,全力打造一县一业韭黄产业,该产业覆盖普定县十二个乡镇街道办,惠及贫困户两千五百户以上。”

安顺台记者:吴琪王泳报道

观看视频







































北京中科白癫疯
白癜风诚信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gx/94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