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们都拼了,竟然这么推崇天津美食
每位大佬,
都是吃货,
看看他们来到天津之后,
都偏爱哪些美食吧!
乾隆皇帝拥有整个天下,要说拥有天下美人还不怎么让人羡慕(违心之语啦,其实还是很羡慕的),环游祖国大好山河而尽享各种美味,就不得不叫人垂涎欲滴,正所谓“飞流直下三千尺,口水绵绵无绝期”。
那些年,天津海运发达,南北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为了大清江山的万世基业和皇帝的亲民民主,乾隆决定去巡视巡视,体察体察民情,物色物色美女,品尝品尝当地美食……想天津物产丰富,应该皆可为食……
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乾隆十六年,时尚的弘历大玩COS,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寻常富家公子,邀集一众驴友,直奔天津。
天津果然景色怡人,白天欣赏完当地美景美人,晚上却一个人跑到海河边,望着幽幽河水,怔怔出神。
一位姓李的老人正好路过,看见他站在那里,眼望海河发呆,叫一声“小伙儿”。
就看见那人一个踉跄想要冲进河里,赶紧一把抱住,拉了回来。
乾隆惊魂未定,刚刚正在默想着鱼的种种烹饪方法,蒸着吃、炸着吃、红烧着吃、煲汤吃……没想到背后有个人突然出声,吓得他差点掉进海河。
李老汉长舒一口气,心想自己好不容易救下他,一定要打消他再次轻生的念头,就说:“与其跳河喂鱼,何不捞鱼喂自己呢?”
说着左手一收,拉起一张网来,里面蹦蹦跳跳的有很多小鱼。
乾隆心想,晚饭有着落啦。
来到李老汉的草屋,李老汉吩咐老伴去做饭,自己则陪乾隆在方桌边坐着。
乾隆看着墙上挂着的一张“连年有余”的杨柳青年画,又发起呆来。心想,这个肥娃怀里的肥鱼做成菜,不知道会是什么滋味。不禁咽一口唾沫,舔一下嘴。
李老汉见这位公子喉节耸动,微微张嘴,以为他雅兴大发,可能妙语连珠,说出什么鉴赏的话来,却只是舔了一下嘴唇,想他是饿了,这时老伴也喊他们到厨房吃饭了。
这道菜就是著名的“贴饽饽熬小鱼”:用玉米面掺黄豆面,和好了用手拍捏成一个个圆形的饼子,贴在大灶锅里。把上好的小鲫鱼蘸上面粉或鸡蛋液,炸至金黄色后码在灶锅里,撒上葱、姜、蒜、大料、料酒、醋、酱油、糖、面酱等佐料,然后加火慢慢熬。
老妇揭开锅盖,只见造型奇特,色泽诱人,饽饽和小鱼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层层渗透,鲜香绝伦,回味无穷。
乾隆不顾形象,大快朵颐。想起爷爷康熙皇帝当年发出“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龙之感慨,自己不能超过爷爷,于是在心里暗暗祷告:“我真的还想再活四百九十九年,多多享受美味。”
乾隆问李老汉:“美味何名?”
李老汉说:“便饭而已。”
乾隆眼珠转了转,说道:“朕赐名‘佛手糕千眼鱼’。”从此,这道菜名声大震,流产至今。
李老汉和老伴赶紧拜倒,连连谢恩,心想,今后跟邻居吹起牛来可有了天大的资本,看隔壁老王还敢不敢跟我叫板啦!
乾隆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心想,这下不仅品尝到了美味,还顺便留下了赐名佳话,一举两得,要是李老汉恰巧还有一位如花似玉、富有才情的闺女,那就一箭三雕了……
无独有偶
末代皇帝溥仪,也对天津的食物情有独钟,只不过不是菜,而是汽水。
年12月1日,溥仪大婚。三天后,溥仪与皇后婉容在乾清宫西暖阁设宴,山海关汽水作为“国饮”,用来招待国内外来宾。
外宾们没有见过呀,试着喝一口,这一试就一发不可收拾,纷纷放弃法国香槟、五星啤酒、一担粮二锅头……换成山海关,进行推杯换盏。
后来,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心情郁闷。年2月再一次来到天津,可物是人非,心境不同,看着“山海关”字样,想起江山易主,将要坏在这群乱臣贼子手中了,不禁猛喝一口。
没想到,冰镇山海关不仅风味更佳,还刺激地溥仪浑身一个激灵,心里暗赞:“就是这个feel,倍儿爽!”
心情瞬间大好,就在天津住了下来,给自己的院落取名“静园”。从此,想喝山海关汽水就方便多了。
偶又有仨
袁世凯可谓是真正的千古第一人,既做过中华民国大总统,又做过中华帝国皇帝,虽然皇帝宝座只坐了83天,但也是皇帝啊!就如同周星驰曾经作为一个“死跑龙套”的,也一脸认真地说过:“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作为“83后”的袁世凯,同我们现在的80后一样,也是个吃货。
他一妻九妾,却偏偏宠爱五姨太,原因就是这位五姨太烧得一手上好天津菜。
五姨太是天津杨柳青人,最擅长韭黄炒肉丝和红烧肉,每每出手,定会让袁世凯更增加一分对她的偏爱。
袁世凯一手拿着馒头,一手狂夹菜往嘴里送,还不停地吧唧嘴:“不错不错,味道好极了,用美国话就叫做verygood!”
一点没有皇帝的样子,也难怪做了几天皇帝就退下来了,世人都说袁世凯是倒行逆施,被迫下台,其实追根溯源,是他拥有一颗平凡的心。
想来,madeinTianjin的韭黄炒肉丝和红烧肉,风味独特,令人神往。
除了皇帝们喜爱天津美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鸿章也是天津菜的铁粉。
李鸿章在天津20多年的执政生涯中,不仅尝遍天津美食,更是留下一段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佳肴,享誉至今。
一天,李鸿章设宴款待外国使节,没有提前告知家厨,偏偏这天厨房缺东少西,没什么食材可以选用。
堂堂总督府金牌厨师,怎么能被这个难倒?心想,好的食材没有,那就用些不好的凑合吧——鱼翅、鲍鱼、海参、干贝、鱿鱼……等等杂七杂八,综合一下,烹饪出一道菜来。
外宾们看见这道菜色泽光鲜雅致,食欲大盛,尝一口,舌头上的味蕾瞬间全被打开,赞不绝口。
于是就问:“介菜叫嘛名儿?”
李鸿章灵机一动,即兴赋名:“杂烩。”
毕竟是外国人,硬生生讹传成了“杂碎”。
之后,天津各地菜馆纷纷效仿,制作这道菜,菜单上赫然写着“李鸿章这杂碎”,哦不对不对,是“李鸿章杂碎”。
但不管是“李鸿章这杂碎”,还是“李鸿章杂碎”,都不好听,辱没了李大人的名声。
于是改成“全家福”,这就喜庆多了。
随着不断演变改进,配料里逐渐加入了鸡脯肉、虾仁、鱼唇、蹄筋、火腿、鲜蘑、冬笋、腐竹,等等等等,更加精致美味,流传至今。
除了这些站在顶尖的人物,还有很多达官显贵、政要名流也都对天津菜情有独钟。
像年担任过北洋政府内务部次长,段祺瑞时期的国务院秘书长、陆军次长、内务总长,年又担任过交通总长的张志谭,对天津登瀛楼烹饪的醋椒鱼赞赏有加。
像曾任北洋政府副总统、代理大总统的直系军阀冯国璋,对登瀛楼采用南国醪糟做配料的糟蒸鸭肝,推崇备至。
像张学良的弟弟张学铭在天津任市长时,不仅修建了人民公园,并且请毛泽东亲笔题字,还亲自制定推出“帅府宴”,名声大动。
更有知府兼作家的天津宝坻人李光庭著书《乡言解颐》,记载了各种美食与相关轶事,善于烹制肉食者,精于制作全羊席者,用紫蟹做出的馅料异常美味者,煲汤煲得堪称一绝者,还有油炸蚂蚱……尤其是在天津改良过的红烧狮子头,更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啧啧称赞,对,没错,又是乾隆……
说了这么多名菜,到哪儿能吃到呢?
各大津菜馆,点一桌“八大碗、四大扒、冬令四珍”,就基本什么都有了。
或者,去一趟被乾隆评价为“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盘山地区,尝尝当地的农家乐,地道的家常味道。
所以你还在等什么?还没来天津的赶紧来,已经在天津的赶紧去搜寻美味吧!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保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s/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