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超大城市的繁华往事

导语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标准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市常住人口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本文将回顾历史上因交通便利而兴起的超大城市的繁华往事。

运河杭州段,拱宸桥畔的夜景

大运河的开通,沟通了北起京城、南到杭州的大大小小的东西走向的自然河道,形成了以运河为中轴线的水上交通网。纵横交错的水路通道,无一不成为商人商帮转贩货物的重要商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的运河沿线不仅成为商人逐利的舞台,也带动了运河沿岸的繁荣。

济宁商帮

山东是孔子的家乡,重义轻利、重农抑商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山东人的理念。明中叶以前,山东人很少经商,此之后,经商的山东人陡然增加,鲁商也成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这与运河的开通不无关系。

在很长的时期内,运河是一条皇宫朝廷的专用线,老百姓称之为“供河”或“运粮河”。政府每年要把几百万石的粮食从江南运往京城,到了宋朝后期,政府为了减少漕运的费用,降低那些运粮官兵的薪水,同时为补偿他们的经济损失,便允许那些运粮的官兵们干点“私活”,准许其官船捎带一定比例的土产沿途交易。这个规定在明清之后被沿袭,从此这条“供河”很快变成了一条促进商品流通的运输大动脉。

从元代开始,济宁就因其居于“运河要害”之地成为运河的管理中枢,被称为“中国运河之都”,有“济宁通则全河活,济宁塞则全河停”之说。

济宁段为运河的“河脊”,南北船只经过济宁,必须落帆停船等候过闸,有的货船准予就地卸货转销各县,济宁因此成为当时最繁忙的河港和北方最大货物集散中心。元明清三代的济宁,朝廷







































中科医院专家
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s/64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