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隅春节文化行大话立春
小编导语:今天是年2月4日星期四,农历:腊月廿六,立春,乙未年(羊年)庚寅月丙辰日。宜:嫁娶、冠笄、纳采、出行、会亲友、上梁、安机械、安床、牧养、畋猎、祭祀、祈福、开光、修造、安门;忌:入宅、作灶、治病、安葬、移徙。
昨天大家已经看过一些关于立春的内容,今天再次梳理,希望大家和小编一起了解更丰富的内容。
一来立春说说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图一:立春
二来说说官方和民间活动:
春耕:春耕秋狩,周礼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迎春,并举行祭祀句芒神的仪式,汉代仍承此俗。
打春:民间扎春牛,用鞭打之,谓之打春。
春社:民间游行舞龙,糊春牛,祭祀社神,并占新春气候,占风向,望云气,占岁成。
朝贺:《梦梁录》: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文武百官,觐见天子,齐呼万岁。
周礼设春官。周礼天子要亲自象征性的耕种,表示春回大地,天下可以恢复生产耕种的信号。
春游:民间要踏春,妇女戴春胜。
咬春:要吃春盘,春饼,春卷,春盒,吃生菜,吃萝卜,谓之“咬春”。
图二:打春
图三:打春
三来说说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立春:
《立春》·左河水
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
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咏柳》(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来说说立春北京的风俗小吃
民间在立春之时的饮食也很有讲究。北方人在立春之日喜食春饼、和菜,春饼讲究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民间更有吃萝卜之说,谓之“咬春”;中医认为,春季应特别注意对肝脏进行保养。
1、春饼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立春时节的北京往往还看不到什么绿色的春意,便发明了春饼,就像是人们寄予春天的希望,薄薄的两张小饼卷着满满的春意盎然,一口咬下去,讨了个好彩头,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北京人吃春饼是用白面擀成圆形的饼,经烙制而成。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卷着菜吃。
清《调鼎集》记载春饼的制法是“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这是清朝的吃法。但现在演变为春饼抹甜面酱,卷洋角葱后食用。
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饼与普通的烙饼不一样,讲究用烫面,烙出来不仅要薄,而且一张春饼要能一分为二地揭开。饼里夹上菜,菜样一定要多,要荤素搭配,有驴肉、熏肚、熏肘子、酱口条、酱小肚等肉菜,还要有炒粉丝、炒菠菜、炒豆芽等素菜,老北京吃春饼还讲究有头有尾,就是吃春饼前用羊角葱丝蘸六必居的甜面酱,抹到春饼里,夹上合子菜一卷,从一头吃到另一头,这就叫作“有头有尾”,寓意合家欢乐。
从现代营养学观点来看,春饼的饮食方式符合限脂限盐、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摄入,以及主副食搭配、荤素搭配、颜色搭配、营养素搭配、性味搭配的膳食要求。因此,四季皆宜食用。
图四:春饼
2、炒合菜
在中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地区,吃“合菜”十分讲究。一是节令性强,立春日必不可少;二是吃“炒合菜”需要春饼卷食,方能品出味道。吃过春饼卷合菜,杨柳吐絮,燕语呢喃,春天来临。
《四宝鉴》中曾记载:“立春日,都人(指北京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并有诗云:“咬春萝卜同梨脆,处处辛盘食韭菜”。将韭黄、肉丝、粉丝、豆芽菜、嫩菠菜炒在一起,便是“合菜”,上面若再盖上一张摊鸡蛋饼就是北京名吃“和菜戴帽儿”,北京人则称之为“金银满堂”。
合菜的做法并不复杂,大体是这样的:先把洗干净的瘦猪肉切成一寸来长、火柴棍儿粗细的丝儿,再把粉丝用温水泡成水粉丝。葱花、姜丝炝锅儿后,煸炒猪肉丝儿,加上点儿料酒、酱油提味儿,然后再放进去发好的粉丝稍微煨一煨,起锅时翘上点一寸来长的蒜黄儿,这算一盘儿荤的。
另一盘儿是先把豆芽菜洗干净了切了须子,炝锅后旺火爆烹,再把事先准备好的,切成一寸来长的菠菜和马莲韭段儿推进去,出锅后点上点儿香油,这算一盘素的。炒这盘儿要找准了火候儿,得做到菜熟而不塌秧,色儿正,利口,不能出汤才算地道。也有人家儿把这两盘儿搅拌成一盘儿,再摊个鸡蛋饼放盖上头的,就叫做炒合菜盖帽儿。
五来介绍一个老北京的胡同:百顺胡同原名柏树胡同。位于大栅栏地区的西南部,全长米,宽5.7米。明朝称柏树胡同,因种有柏树故得名。清初谐音取“百事顺遂”的含义,更名为百顺胡同。
在八大胡同中百顺胡同名气最大,各个院落的历史沿革也较复杂,很多院子自建造起经过多次易手,有一些老住户也说不清它的来龙去脉。我们现在知道的是百顺胡同最初曾设有太平会馆、晋太会馆。会馆后来大多改为民居。山西太平会馆建于清乾隆年间,初称太平会馆,后改名太平试馆。著名藏书家、山东益都李文藻曾假寓馆内。咸丰年间,移馆王广福斜街,定名“太平试馆”。馆匾为大青石料。
据说李文藻进京朝见乾隆皇帝时,曾在这条胡同住过。著名的春台班就在这条胡同中。京剧名伶大都在八大胡同的韩家潭、百顺胡同、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等胡同内居住。“三庆班”原在韩家潭,后来也迁到百顺胡同。梅兰芳年迁至此地居住过。有许多古迹已无处可寻,但当进入40号院俞菊笙的故宅时不禁眼前一亮,它的宽大,它存贮下来的遗迹似乎向你表明,它的主人像刚刚离开。
图五:百顺胡同
六来小编说说老北京文化印记:
想领略道地老北京的生活?那您可得走进那些像血管一样密密麻麻遍布外城每一个角落的胡同和胡同墙内幽静的四合院。可就这并不够,您还得去天桥瞅一眼。旧北京的天桥是小商贩和平民聚居之地,这里有各种京味小吃,有文活、武活“八大怪”表演:拉洋片、说书、口技、硬气功。这就够了吗?不,还差了一件,可别忘了老北京的特色玩物:面人、漆器、风筝……把这些都看过了,那您也就快成为一个道地的老北京了。
北京到底有多少左右胡同?老北京人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统计显示,北京的街、巷、胡同超过条,直接称为胡同的超过条。四合院就是东南西北建房,合围出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除大门外,没有窗户或通道与胡同相连,关上大门,就是一个安全、宁静、封闭的小天地。院内坐北朝南的房子叫正房,东西两边为厢房,坐南朝北的称倒座。谁住哪间房也有规矩:正房高大,采光、通风好,是家长的住处;子女晚辈住厢房;倒座多用做客厅或书房。四合院一般是坐北朝南,院门都开在东南角,而不开在正中。
图六:老北京四合院
七来小编说说“我的东隅”新春祝福
班主任同高二2班同学一起送出新春祝福。抢在新春前头,抢在爆竹前头,抢在欢腾的前头,抢在陶醉的前头,抢在将要到来的铺天盖地的短信前头,为的是您能听清我们真挚的祝福!祝全校师生猴年春节快乐,合家欢乐,心想事成,猴年大吉!
图七:师生送出新年祝福
八来小编介绍拜年手势,你做对了吗?
拜年是每年春节必须要做的事情,不论是大年初一的走家串巷拜年,还是初三初四到亲友家去,拜年总是少不了的。只是,拜年姿势你作对了吗?在此,我为大家带来了平辈之间正确的拜年手势,一定要好好学学哦!
图八: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拜年手势
看到央视新闻联播的主持人的动作了吗?为什么一个包左,一个包右?别以为主持人做错了,传统的拜年手势自古就是男女有别。标准的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压手。这和中国自古“男左女右”的传统一脉相承。如果手势做错了,意思就有很大的差别。
有民俗专家说,男女手势确实不一样,这种抱拳的礼节是平辈之间拜年的一种形式。晚辈给长辈磕头,小孩子通常是跪下磕头,成年人会下蹲屈膝。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渐渐淡化这些礼节了。这些礼节最早都是起源于儒家、道家、佛家的礼节文化。
今年拜年,可别弄错手势了哦!快来学习一下吧!
图九:正确拜年手势
最后,小编代表东隅师生再次祝大家新春快乐,猴年大吉,幸福安康!
北京白癜风正规医院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