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你吃饺子了吗

是的,不知不觉又来到了一年中夜最长的“冬至日”了,很多小伙伴晒出吃饺子的动态,然而很多南方的朋友纷纷表示不解为什么一定吃饺子呢?其实啊,中国那么大,各地都有属于自己的冬至美食哦,所以,冬至不一定只吃饺子,冬至也大有来头噢。

1

北方人吃饺子

在北方,有句谚语叫“冬至饺子夏至面”。有什么来历呢?相传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东汉末年,一个冬至日,名医张仲景见到很多穷苦百姓忍饥挨饿,耳朵都冻烂了,于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没错这里的“娇耳”就是今天的“饺子”,张仲景将羊肉、花椒(注:是花椒,不是辣椒,辣椒可是要到发现新大陆之后呢)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病人吃后,浑身发热,血液畅通,双耳变暖,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所以,现在有了“冬至吃饺子,不会冻耳朵”的说法。

2

山西人吃馄饨或饺子

山西民间的冬至吃的最多的是馄饨或饺子。一般以羊肉味馅,取阳生之义,一般配以桂皮、良姜、肉桂、豆蔻等十余种芳香药物和调料,用西葫芦丝拌好,包制笼蒸15分钟即成,皮薄馅嫩,咬时破皮一口水,咬开馅成丸,佐以老陈醋,鲜而不腻,香味悠长,且有强身健脾、开胃祛寒之功效。

山西临汾襄汾等地,无论山区平川,冬至节仍沿袭古法吃馄饨,旧时富贵之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除吃馄饨、饺子外,山西还有一些地方以糕为食,如和顺“迎冬就年”吃油糕、灵石吃小米糕、平鲁“闹冬”风俗,鸡肉蘸素糕配羊汤吃。

3

宁夏人吃“头脑”

在冬至这天,银川有个习俗,这一天要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人还给羊肉粉汤取了个特别的名字——“头脑”。羊肉粉汤由蘑菇和羊肉烹饪而成,佐以盐、姜、葱、蒜、辣椒、酱油等调料,汤滚开后放入切好的粉块、泡好的粉条。再加入韭黄、蒜苗、香菜,这样一锅五颜六色的羊肉粉汤就做好了,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粉汤做好后先盛一碗供起来,还要给近邻端上一碗。羊肉粉汤,味道香辣可口,现在已成为银川的一道特色小吃。

5

苏州人吃馄饨忆西施

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多年前是吴国的都城,而吴国始祖是周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风。

在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有胃口,美女西施就亲自为吴王包出一种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答道:“馄饨。”后来,为了纪念西施创造的这种美食,苏州人便把馄饨定为冬至节的美食。

6

上海人吃汤圆

小编作为一个上海人,其实从小在冬至日都是吃汤圆的,在旧时的上海滩,就有句诗“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zhao)冬至天。”上海人在冬至这一天习惯吃汤圆,来庆祝冬至的到来。用糯米粉做成的面团,里面包上各种馅料,有菜肉的、有豆沙的、有枣泥的、更有巧克力的,做好的汤圆用来祭祖以及分享给街坊邻居。

7

杭州人三顿吃年糕

杭州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年糕来庆祝。每逢冬至,都会制糕来祭祖或者馈赠亲友。在饮食上,三餐都会做不同风味的年糕,芝麻粉拌糖的年糕、肉丝炒年糕等等种类繁多。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图吉利,寓意年年高升。

8

潮汕人吃甜丸

在潮汕地区,冬至又称“小年夜”,是民间一个大节日。在这一天老百姓要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在沿海地区,则要在渔民出海捕捞之前祭拜祖先,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归来。

潮汕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在很久以前,这些甜丸不仅是吃的,人们还将甜丸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之上,一来是这些甜丸圆圆的,预示明年丰收、全家团圆,二来是为了答谢老鼠给农民送来五谷种子。如今人们不在贴甜丸,不过冬至节吃汤圆的习俗依旧流传至今。

9

台湾人吃九层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这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如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说了这么多关于全国各地冬至的食物,是不是开了眼界呢?可别再只吃饺子过冬至咯。其实,说到冬至,可大有来头呢,在我国古代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气了。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我国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

古人认为到了冬至,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但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时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认为每年冬至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因为这一天要祭拜祖先,如果外出不回家,就是不认祖宗的人。

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南方沿海地带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所以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又慢慢的回升。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台湾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聊了这么多冬至以及各地的民俗文化,其实啊,最想说的还是关于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一些东西,现在历史民俗文化的保护,要用拯救来说,拯救民俗文化已经刻不容缓,国家在进行大规模旧城改建,城市的历史特征、历史文化民俗在全国正迅速消失,已经到了存亡的关头。









































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哈尔滨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s/67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