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新津兴义岷江韭黄nbsp
一路走来,兴义镇岷江社区周边田野纵横,虽然酷暑难耐,但农民群众仍在地里前后忙活着,当地围绕发展农民专合组织,建立了以“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会员化”为主要内容的“四化”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韭黄蔬菜种植,推动了兴义韭黄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田间地头,一个大哥正在忙碌,只见他将手里的黑棚子拿开,一排排长得十分鲜嫩的韭黄就跃入眼帘,原来这韭黄都在黑棚子里面,为什么韭黄要拿黑色的棚子遮住呢?已经种植10多年韭黄的李今明给我们讲起了韭黄种植经验。“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子,种植时,要慢慢地施肥,因为根系吸收营养慢,太多不宜生长,就像养小孩一样,要慢慢地照顾他,他才能茁壮成长。新根系长出后,就可以施加少量的农家肥,再经过严加的管理,8—10月就长好了。这时,就得放在黑棚子里‘闷’个20来天,出来后的韭黄才又黄又漂亮,杆头也能又圆又硬,就可以卖个好价钱。”
说到兴义韭黄,还有一个必须要提到的人物就是岷江村村民梁万友了,他是兴义镇第一个引进韭黄种植的人,谈起当年引进韭黄的细节,已年逾古稀的梁大爷仍记忆犹新。“我当时喜欢尝试种植不同的农作物,用了5分地种植韭黄,结果发现韭黄收益稳定,因此许多村民跟着也开始种植。”
据兴义镇岷江村党支部书记高志清介绍,兴义镇岷江社区是我县传统蔬菜种植区,社区农户种植韭黄、四季苔等蔬菜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规模。但长期以来,由于管理、营销、服务等多方面原因,社区蔬菜种植产业发展比较缓慢,农民往往是“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产”,在蔬菜长势好时,往往市场价格低,在市场价格好时,往往是蔬菜病虫害严重,收成低的年份。传统的种植和经营模式对农户增收拉动作用不大。针对这个情况,社区于年9月成立了以社区、营销大户、种植大户为成员的新津岷江蔬菜专业协会。协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设立。农户入会自愿、退会自由,推行“分户种植、集中发展、统一经营”的方针,上连市场,下连广大种植户,中与科研院校、企业衔接,主要从事蔬菜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通过发挥自身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密切产供销各方联系,共同做大蔬菜产业基地,赢得最高市场利润。
经过种植户们的辛勤努力,兴义韭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韭黄种植全部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产品质量必须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韭黄生产基地引用优质岷江水,施用腐熟农家肥,科学管理、质优形美、色鲜味美,受到各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销售供不应求。如今,种植韭黄已经成为整个岷江村的主导产业,镇、村两级一直致力于通过土地流转,增加韭黄的种植面积,积极鼓励规模化种植韭黄,切实提高了韭黄的品质。靠着种植韭黄,很多村民都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而种植韭黄也成为了兴义镇的蔬菜品牌产业,大伙心里都十分高兴。“记得以前种稻谷,一亩能赚多,如今种植韭黄,每亩地年收入能有1万多,整整十倍的差距啊。起初种植韭黄村民还有些意见,现如今,村民尝到了甜头,干起活来也轻松,日子也越来愈好。”村民延春荣赞不绝口。
兴义镇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加上岷江支渠羊马河、西河、金马河自北向南纵贯全镇,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目前,兴义镇的韭黄种植全部采用无公害种植模式,采用的肥料全部是农家肥,在这样的条件下种植出来的韭黄不仅颜色好,而且口感、长度均属上乘。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兴义镇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增效,发展现代农业,兴义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岷江蔬菜专业合作社这一平台的作用,积极思考、谋划、探索、实践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在兴义岷江村规划建设了以“岷江”牌为品牌的优质蔬菜产业园,对园区沟、渠、路、田地进行了综合整治和建设。合作社还在产业园规划区内统一对农户进行规划,要求会员按规划种植蔬菜,实行农户分户单独种植、社区集中成片发展。
据介绍,韭黄基地内机耕道、生产便道、灌溉沟渠纵横交错,交通方便、水利设施完善、排灌自如。基地蔬菜产品通过营销大户销往周边省市农贸市场,畅通了销路,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地促进了兴义镇现代农业的发展。
“韭黄基地的发展越来越好,兴义韭黄的名声也越传越远。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把兴义韭黄的品牌效应做大做强,岷江村将继续做好基础设施的相关配套,从技术上改良韭黄种植方法,从而让韭黄基地提档升级,进一步助推兴义韭黄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兴义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高骏帆刘沛鑫)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s/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