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韭黄饺子,赏五彩花灯,这个春节有你好
韭黄香里说丰年
“开镰咯!”此起彼伏的劳动号子响震原野,农夫农妇齐齐举起草叉翻动麦草。隆冬时节,雪都盖过了几茬,西北大地上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丰收的喜悦让农家女笑弯了眉眼。
掀起遮盖着的稻草,韭黄就冒了出来。
掀开草席,拨开麦草,一排排打着“自来卷”的鹅黄色作物呈现在眼前。元旦和春节之间,正是韭黄卖得最好的时节。
在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西柳沟街道张家大坪村,韭黄就更加金贵。四五十年来,这里的村民坚持古法种植韭黄,一年只收一茬。
每年11月份,村民们都会在韭黄地里填上油渣,盖上麦草、草席。油渣起到保温的作用,草席和麦草则是韭黄最好的“棉被”。农历冬月到来年二月,村里的韭黄就陆续进入了收获的季节。揭草席、掀草、开沟……从盖着层层“棉被”到进入市场,韭黄光收获就需要十几道工序。
菜农用大镰刀收割着丰收的成果。
“一般人割不了韭黄,得‘把式’来割。”张家大坪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张惠鹏告诉记者。挖土开沟完成后,一排排韭黄冒出头来,田垄高高耸起,70岁的“老把式”张惠成登场了。
张惠成老汉拿起割韭黄专用的“韭镰子”,在地头比划了下,把镰刀伸进土中拉动。不一会儿工夫,一排成熟的韭黄就混着泥土倒在一旁。他介绍:“割韭黄不仅要力气,更要技巧。割得深了容易伤根,割得浅了就影响收成。”
张惠成种韭黄可以追溯到40年前。古法种植工序繁琐,十分耗费人力,但种出来的韭黄品质好。村民们在市场上尝到了甜头,古法种植被一代代传承下来。张惠成自豪地讲:“我们的种法是纯原生态的,质量是我们村韭黄的根。”
蔬菜经销商韩源成每年冬天都在甘肃各地收购韭黄。他说,张家大坪村生产的韭黄色泽明亮、口感柔嫩、味道鲜美,“韭黄味儿”十足,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今年他从张家大坪村收购的韭黄最高价能达到每市斤11元钱,在他收购的韭黄中价格最高。
目前,全村韭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亩,按亩产斤计算,今年全村能收获韭黄超过万斤,收入约万元。村上户人家大多在城区买了房、开上了小汽车。韭黄,让张家大坪村从40年前的贫困中走出。
张惠成家里5亩地,平均每亩地产出斤韭黄,今年收入超过5万元不成问题。不过对他来说,古法种植韭黄并不只意味着赚钱。
受到市场竞争影响,今年的韭黄价格不太稳定,但是许多村民认为,坚持古法种植,保证高质量才是出路。对韭黄这个几十年来他们赖以生存的作物,村民们有着特殊的感情。“咱们兰州人,谁过年不吃顿韭黄饺子呢?用古法种植韭黄在我们心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传统。”张惠鹏说。
轻轻抖去泥土,叶黄如金、茎白如玉。
种植方法也在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经营村里的韭黄品牌、保证质量,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每年村里都专门聘请农技专家为村民授课,韭黄地里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病虫害,村民都能直接在 西固区政府正在为韭黄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还准备吸引投资建设田园综合体,挖掘古法种植的文化内涵,把张家大坪村发展成乡村旅游度假村。张惠鹏说:“希望让更多的游客尝到我们原生态、高品质的韭黄,感受到我们古法种植韭黄的农耕文化。”
11日,西固区政府专门在村里举办了“韭黄开镰节”,村民集体在节会上祈福,跳起军傩舞,敲响太平鼓,盼望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祈福结束后,几十户人家来到地头齐齐开镰收获。
韭黄收获需要集体劳作,往往几户人家二十多口人齐上阵。农妇们跟在“把式”后面把韭黄拨干净、打成捆儿、晾在地头。她们说:“割下来的韭黄要晒一晒,越晒越金黄。”地里是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地头上早准备好了热腾腾的饭菜。一捆捆韭黄仰在地头,叶黄如金、茎白如玉。(文/新华社记者周啸天、张睿、何虎、范培珅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刘健、新甘肃·每日甘肃网李杨)
韭黄馅的七彩饺子足以抚慰劳作后的饥饿。
韭黄也称“韭芽”、“黄韭芽”、“黄韭”,俗称“韭菜白”,为韭菜经软化栽培变黄的产品。韭菜隔绝光线,完全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供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叶绿素,就会变成黄色,称之为“韭黄”。
韭黄看上去像自然的“卷发”,黄色的嫩芽搭配鸡蛋或肉馅,做成口感丰腴而爽脆的饺子,咬一口,新鲜的美味之中透着独有的香味,给严寒的冬天些许温存和暖意,让你吃出一个最“鲜”美的冬季。
快来雁滩公园看灯展!
农历春节灯展在雁滩公园提前亮相。
公园大门处,摆放着喜迎新春的“二龙戏珠”彩灯,中间的彩球不停旋转。门口人流如潮,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宫灯、风铃、巨龙、可爱的“小猪”,还有盛开的莲花、盛满花朵的花篮,球形灯和传统灯笼等,令人目不暇接,就连人工湖两侧的树干上也是彩灯串挂。各色彩灯分布在公园各处,营造出浓浓的年味。
快来雁滩公园看灯展,提前感受年味吧。
冬季的夜晚有点冷,前来看灯展的您,可要多穿一点,在看灯展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御寒。(新媒体·甘肃日报记者张铁梁)
二龙戏珠
祝福彩灯
火树银花
彩灯走廊
猪年祝福
游人如织
我爱兰州
甘肃文化进万家活动,好丰富!
戏剧、电影、图书,综艺节目、书画摄影......已在我省各地开展的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
为丰富基层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营造良好节日氛围,我省广泛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其间,以省直宣传文化单位为主力,集中开展5项活动。
分别为:
以省直8家文艺院团为主体成立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艺术团,通过组织专场演出、戏曲小分队等形式,送戏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边防,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的“戏剧下基层”活动;
依托甘肃飞天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在乡村放映国内外优秀影片的“电影下基层”活动;
以慰问演出和联欢互动方式送文化进农户、进社区的“综艺节目下基层”活动;
重点选取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精品出版物,组织新华书店等企业到城市广场、乡镇集市等场所开展的“图书下基层”活动;
组织文艺工作者为百姓家庭送春联、送年画、送全家福的“书画摄影下基层”活动。
据了解,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甘肃演艺集团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艺术团7支小分队将在全省各地演出秦腔、陇剧、话剧、京剧、歌舞、曲艺近百场,甘肃飞天农村电影院线计划放映公益电影多场次,各市州也将同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文化进万家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应我省邀请,中央民族乐团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将于1月22日至2月25日期间为我省群众带来4场高水平的综艺演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施秀萍)
春节临近
年味渐浓
吃韭黄饺子、赏五彩花灯、品文化大戏
这个春节有你好看!
来源:综合新华社、新甘肃客户端、每日甘肃网、兰州日报
END阿甘哥荐读
专访
樊锦诗,是改革先锋也是敦煌女儿(上)
进村入户!甘肃6余贫困村要迎来产业指导员啦
兰州市国资委原主任杨红心受贿案一审开庭
美丽乡村!甘肃6地入选中国百佳范例,是你家乡吗?
最新!警告、降级、撤职...甘肃通报一批干部
觉得本文不错的,
点个“好看”吧↓↓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s/9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