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发吃丨除了酸粉,这些陵水美食你都吃过
每一个地方
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
在品味的同时
更能深入了解
沉淀在美食中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今天,小编带你走进陵水
看看有哪些不容错过的美食
气鼓鱼粥
气鼓鱼粥是陵水新村镇疍家渔排的特色美食。它的“主角”气鼓鱼非常特别,学名叫刺豚鱼,生活在海底珊瑚礁石间,周身长着又长又硬的刺,像刺猬一样,被当地人叫做气鼓鱼。
气鼓鱼粥是用新鲜大米和气鼓鱼熬制而成的。一般选择刚从稻田收割回来不久的稻谷,碾成米后最长储藏时间不超过10天,越短越好,以当天碾出来的大米为最佳。熬制好的粥,撒上零星葱花、胡椒,盛上一碗,稠稠的、鲜鲜的、甜甜的、香香的,鲜美无法言表。
陵水酸粉
讲到陵水美食,不能不提陵水酸粉。据传清朝时,海南粉从海口传入陵水,陵水人结合丰富的海产,将其改良,在海南粉的配料中添加了沙虫干、鱼饼、鱿鱼丝等海产品,而且用来拌粉的调料酱汤也添加了食醋,配上陵水地区特产的黄灯笼椒,变得酸辣甜香,与海南粉风味相去甚远,慢慢“陵水酸粉”之名就被传开了。
在陵水,制作酸粉最出名的就是椰林镇安马村,全村家家户户都是制作陵水酸粉的高手。据村里的老人介绍,传统的陵水酸粉,制作至少要一个月,首先是把米放在水里浸泡半个月,然后捞出来晾干,然后放在一个高温的小屋子里发酵半个月再磨成粉,制成面皮,面皮做好后,再用细线一道道切开,这样的粉才最佳。
鸡屎藤粉条汤
鸡屎藤粉条汤是陵水特色美食,口感滑嫩,天然清香。鸡屎藤是一种蔓藤类植物,喜欢生长于气候温热、潮湿的灌木丛中,生命力很强。其叶用手揉烂,初闻有一股鸡屎味,故名鸡屎藤。
鸡屎藤的制作可谓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将采摘的新鲜鸡屎藤叶和浸泡过的大米,放在石头臼或碾米机中,捣(碾)成粉状,然后用水和匀,做成约小指大小的粑条,等锅中水烧开后,下粑条、姜丝、红枣,再加适量红糖,才算完工。
酥角粑
酥角粑是陵水三才有名的小吃,这道小吃糅合了糯米粉和花生粉,辅以椰子丝,使得它油而不腻,香味醇厚,令人垂涎三尺。
酥角粑人人都喜欢吃,但不是人人都会做的。从擀酥角皮到捣鼓馅料再到卷边成型最后油炸,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小小的酥角粑不仅是很多人儿时最喜爱的食品,更是陵水人民在祭拜祖先、提亲和迎接一些重要节日时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椰子鱿鱼
椰子鱿鱼是疍家海鲜一绝。严格挑选十厘米左右的新鲜小鱿鱼,掏空洗净后用椰蓉填满,一番蒸煮过后,鱿鱼的香和椰子的甜完美交融,浓而不腻,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现在一般的餐厅很少做椰子鱿鱼,主要是因为这种小鱿鱼的捕捞有季节性,其次是费工费力,要把老椰子刮出椰蓉,塞进鱿鱼腹中,然后清蒸或白灼,所以食客们很难品尝得到。
火焰醉鹅
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出醇香可口、肥而不腻的鹅肉。这道美食的特点在于酒香与鹅肉完美融合,如若天成。酒香弥漫的同时保留了鹅肉的鲜香,酒香与肉香交织在一起,整道菜香浓味鲜,令人回味绵长。
在热油之后,一大盆鹅肉就会全部倒进锅中翻炒。将秘制酱料和鹅肉一齐下锅,翻炒之后倒上米酒,扣上锅盖,让火焰燃烧大约一分钟,感官体验颇为有趣。相对于白切的原滋原味,这样的做法滋味更丰富浓郁。
山羊肋骨
陵水黑山羊是海南本地优良山羊品种,胆固醇的含量比较低,因此特别适合高血脂患者和老人食用。山羊肋骨肥瘦适宜、肉质软嫩备受食客青睐。
这道菜选用新鲜的黑山羊肋骨,以秘制配方进行腌制,最后包裹着蛋清炸制而成。金黄酥脆,色泽诱人,多吃不腻,让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疍家海鲜面
疍家人长年累月都在海上捕捞作业,大海给予了疍家人各式各样的海鲜食材,而他们也用自己的智慧将这大海的馈赠烹调成最独特的美味。
疍家海鲜面的食材以五花肉、虾仁、墨鱼、鸡蛋为主。酱料选用了秘制XO海鲜酱、秘制虾油,以韭黄、芹菜、韭菜、木耳等作为配菜,通过面食与海鲜相结合,是一款独具风味的疍家特色美食。
带皮小黄牛
带皮小黄牛使用的主食材都是本地小黄牛,也被称为海南黄牛。它的特点是皮薄、产肉率高、肉细嫩,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记载。
海南黄牛的肉质非常细腻,明显布满“大理石花纹”,肌间脂肪丰富,肉质滑、绵软,经细心烹饪后入口风味极佳。
龙趸石斑
龙趸石斑学名中巨石斑鱼,是海洋中的一种名贵鱼类,它肉质美味,营养丰富,味道好于一般石斑鱼,能做多种海鲜佳肴,深受食客青睐。
陵水龙趸石斑是陵水疍家渔排的特色美食,传承了疍家人世代相传的烹饪方式,椒盐、清蒸,一鱼两吃,满足味蕾的不同需求。
陵水美食资源丰富
更多珍馐美馔等你去发现
快快开启你的舌尖之旅吧
别忘了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哟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cp/10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