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重要版面刊发安顺军分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安顺军分区政治工作处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央级媒体纷纷聚焦“兵支书”,打赢脱贫攻坚战,啃硬骨头需要过硬的带头人;衔接乡村振兴,更需要有经验、能胜任的领头雁。一起来看安顺军分区政治工作处是如何擦亮军队帮助工作的“军”字品牌:
擦亮参与脱贫攻坚的“军”字品牌
贵州省安顺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
祥和的春节刚过,天气放晴,贵州安顺市大塘河村金刺梨示范基地一派忙碌景象,村民们正敞着外衣,抻着劲儿,一枝枝地认真修剪金刺梨枝头。
“现在,基地来亩,去年收了60多吨果,卖了30多万元,还带动10多户就业增收。”基地负责人严章华底气十足地伸出3个手指头。
从没有信心、没有技术,不懂管理、不懂营销,到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曾经一度放弃希望的严章华深有感慨,“今天的喜人场景,离不开安顺军分区政治工作处的倾力帮扶”。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过去,所辖的6个县(区)均为贫困县,其中包括1个深度贫困县、2个极贫乡镇、个深度贫困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成为贵州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
决战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吹响后,安顺市军分区政治工作处闻令而动,围绕新时代富国强军讲习、“兵支书”培塑、“黔货出山进军营”汇聚军地力量,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脱贫攻坚战接续上演。
鼓足群众致富的“劲头”
和严章华一样,曾经单纯依靠外出务工的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青年杨军也安下了心,“如果不是为了生计,谁会想着背井离乡”。望着家门前那一片的绿油油的韭黄地,杨军感慨万千。
“咱们韭黄村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非常适于韭黄生长,这次出现的病虫害也不必担心,过两天我们专门请农科院专家来一起想办法。”年6月的一天,安顺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干事张凯廷来到韭黄村开展富国强军讲习活动,杨军倾述了自己的难处。
年,杨军因不懂技术,全靠土办法种植,种出来的韭黄产量低、品质不高,收益甚微,又遭遇韭黄病虫害,一时心灰意冷,准备外出务工。
得知情况后,安顺军分区结合贵州省军区组织的新时代富国强军讲习活动,特别安排农科院的技术专家张秀伟负责韭黄村。
“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要想在老百姓中宣传开,首先要能打开老百姓关切的话匣子”。一来二往,就韭菜种植管护等技术问题,张秀伟与杨军交上了朋友,不但给他解决了病虫害防治问题,还带去了更多市县两级金融扶贫的惠民服务,打通了党的好政策落实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
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党的十九大以来,搭乘地方建立的、覆盖全市所有乡镇的讲习所“快车”,安顺军分区政治工作处整合军地人力、物力,建立新时代军地实践中心,将理论专家、现役官兵、专武干部、民兵营连长、民兵致富带头人等推动脱贫攻坚的“土专家”“田秀才”“乡贤榜样”纳入宣讲队伍集中培训,安排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宣传党的好声音,开展富国强军讲习活动。
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按照“一队带一镇、一兵带一村”的宣讲组织模式,上千名宣讲队员以贴近生活、浅显易懂的方式,将习主席对贵州的亲切关怀和殷切希望转化成奋发有为的精神支撑,宣讲4万余场次,受众10万余人,增强了群众决战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发展信心。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安顺市千余名民兵宣讲队员连续4个月带领上万民兵走上战疫前线,宣传防疫知识、拉网摸排隐患、运送民生物资,确保了所在余村寨、余社区和企业无一人感染,在疫情防控和春耕抢种中发挥了“尖刀兵”的作用。
立起脱贫攻坚的“龙头”
“农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打赢脱贫攻坚战,啃硬骨头还得过硬的带头人。近年来,贵州省安顺市军地共同将目光聚焦到退役军人身上。
退伍回乡后,毅然选择到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肖家村发展,胡克贵看中的就是当地“兵支书”培塑的好政策。
年,贵州省军区出台《关于在退伍军人中培塑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推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实施方案》后,安顺军分区政治工作处积极协调地方,结合村委换届和农村“双强”党员干部的选拔,将一批有能力、懂技术、会管理的退役军人吸纳进“两委”班子。
胡克贵正巧赶上这波好政策,成为首批余名“兵支书”之一。
过去的肖家村村民靠山吃山,基础条件较差,经济来源十分不稳定,全村贫困户高达户人。
经过多次调研总结,上任“兵支书”的胡克贵发现,灰鹅养殖本就是平坝的特色,当地村民也常年养灰鹅,于是,他开始带领全村发展规模化灰鹅养殖。
年,他们出售灰鹅余只,产值高达20余万元,村民在基地务工,还可以在合作社购买鹅苗养殖,由村合作社帮助销售。从此,村里有了像样的产业,也实实在在给村民们增加了收入。
碧水青山环绕,健壮的灰鹅在荷塘边嬉戏追逐,在胡克贵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肖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也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信心。
和胡克贵一样,经严格选拔、科学培养、多岗锤炼的“兵支书”们,正在社区、村寨、企业等各领域各战线积极参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化解矛盾、维稳处突等工作。
“办法一起想,有事一起上”。在安顺市普定县穿洞街道靛山村,“兵支书”褚代洋把村里11名积极性高的退役军人重新编成“战斗班”,参与村里各项工作,发动群众打通了7公里的村组公路,硬化连户路、庭院1.2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危房61户,让余户群众喝上了健康水。
年,“全国退役军人村干部决战脱贫攻坚和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交流会”在安顺召开,以肖正强等7名为代表的“兵支书”脱贫攻坚代表队获评年度“最美退役军人”称号,安顺“兵支书”品牌打响全国。大山里,一个个干劲十足的“兵支书”退伍不褪色,立起脱贫攻坚的“龙头”,在“第二战场”继续散发光和热。
兴起产业发展有“盼头”
“真没想到!护航舰队上的官兵,还能补充富含天然维生素C的刺梨原汁。这正是官兵身体所需的对路产品”。年1月,看着满载10吨金刺梨原汁的大货车驶进部队营区,南部战区海军某支队军需科长黄聪格外激动。
年4月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省军区高位推动,按照“军地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思路,大力开展“黔货出山进军营”消费扶贫行动。通过“黔货出山进军营”的平台企业,将贵州大山深处的优质绿色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军营超市和官兵食堂。
安顺军分区政治工作处抓住机遇,让金刺梨原汁等一大批农副产业成功搭上了“黔货出山进军营”消费扶贫的快车道。
“现在部队采取定制式生产,我们的产品直供军营,拓宽了销售渠道,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带动金刺梨产业稳步发展,种植户收入有保障,日子越过越红火。”贵州某食品公司负责人闫福泉笑哈哈地说。
以往由于消费者对刺梨认知度低,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导致金刺梨价格下跌、滞销,农户种植、管护的积极性不高。年,安顺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协调将该公司生产的金刺梨系列产品纳入“黔货出山进军营”消费扶贫行动,帮助产品摆上了军营超市“贵州+”革命老区绿色农产品专区的货架。
在这些产品中,还连带着安顺市山区孩子写给海军战士的一封封感谢信和一张张卡片,表达对他们消费山区产品的感谢和敬佩之情。
随着金刺梨系列产品走进军营,销量逐渐上升。闫福泉说:“产品满足了官兵对维生素补充的需求,也解决了产品销售渠道窄、市场培育时间长等问题,提振我们发展产业、带动农户的信心。”
据了解,除了金刺梨外,目前安顺市还有夜郎蜂蜜、普定韭黄等余类农产品走入军营,登上航母舰队和雪域高原。
一次次田间地头的“好声音”,是凝心聚力、提振信心的冲锋号。
一个个走村串寨的“兵支书”,是军地协力、真帮实扶的领头雁。
一批批走出大山的“农产品”,是增收致富、产业兴旺的新希望。
编辑:丁满
审核:易恢荣
主办:贵州省军区新闻传播中心
投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gx/12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