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天津美食只有煎饼果子冬令四
天津的小吃与特产数目众多,以煎饼果子和“天津三绝”尤为著名。尤其是煎饼果子,咱津城人可是“耐死”他了,不过您要是以为天津只有“煎饼果子”,那您了就大错特错了!
曹记驴肉、冠生园八珍羊腿、芝兰斋糕干、大福来锅巴菜、石头门坎素包、杜称奇火烧、怪味果仁、罗汉肚、熟梨糕、皮糖张、黄河道羊汤、天津栗子、天津螃蟹等等,还有传统的“八大碗”、“四大扒”、“冬令四珍”……这数下来小编都(ˉ﹃ˉ)口水狂流了~大伙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天津的“冬令四珍”
冬令四珍是天津菜肴的代表之一,和八大碗、四大扒一起组成天津菜的核心,那么这四珍究竟是什么呢?
冬令四珍指的是铁雀、银鱼、紫蟹、韭黄。铁雀是麻雀的一种,冬季捕食后用油烹,是下酒佳肴。银鱼是一种北方美味,最常见的吃法是用银鱼蘸蛋清置油中炸熟,作银鱼坨,吃到嘴里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味道。紫蟹是蟹的一种,体积小如铜钱,虽然小但蟹黄饱满且肥,在吃火锅时汤中如添了蟹黄就增加香味,身价十倍了。而韭黄炒鸡蛋更是一种虽普遍但又十分可口的佐餐小菜。
而以这四珍为主料的菜品有金钱雀脯、炸铃铛、高丽银鱼、朱砂银鱼、七星紫蟹、菊花紫蟹火锅、炒肉丝韭黄、韭黄鸡丝等。
八大碗
“八大碗”是天津使用多种烹饪手段烹制的菜肴。因为“八大碗”汇集了炖、扒、蒸、烩等灶了功夫,既有天津菜的共同特征,又各具风味。八大碗就成了典型的天津菜。
天津菜有其悠久的历史,“八大碗”绵延不绝。以聚庆成饭庄的八大碗较为著名。八大碗酒席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每桌坐上八个人,上八道菜,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八碗前的凉碟酒肴,是六个或十二个干、鲜冷荤。
“八大碗”所包括的菜品,一般的是:烩虾仁、扒海参、清蒸羊肉条、熘鱼片、四喜丸子、烩鸭条、烧三丝、黄焖牛肉。“八大碗”既有回汉荤素之别,也有粗细之分。粗八大碗有: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粗“八大碗”供红白事“坐席”之用,因为它丰满实惠,便于应酬大场面。细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独面筋、川肉丝、川大丸子、烧肉、松肉等。细“八大碗”虽名称没变,但使用了鱼翅等山珍海味,所以“八大碗”在天津人席面上曾流行多年。
四大扒”
四大扒不是可单独成席的菜肴,而是指与“八大碗”相配的几样配菜。四大扒并不是只有四种,而是由于其相对八大碗而言只是配菜,所以称为四大扒。主要包括:扒整鸡、扒整鸭、扒肘子、扒方肉、扒海参、扒面筋、扒鱼等。
大福来锅巴菜
锅巴菜大家都很熟悉啦,那历史怎么来的呢?
清代乾隆年间,张记的煎饼铺生意在市面上做得很有起色。有一回赶上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打此地路过,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乾隆,特别想尝尝民间最爽口的煎饼卷大葱。吃得舒坦,着急难免犯噎,他就想跟店家要点热汤,店里本来不卖汤,可掌柜张兰觉得这老爷子谈吐不俗挺有身份的,赶忙招呼内人郭八姐着手打点。郭八姐想起当年自己常吃的煳饭嘎泡菜汤,又解饱又解乏。
当即就把现成的煎饼撕成碎片浸入菜汤中,再放上点油盐和香菜等佐料,一大碗热乎乎的清汤就端了上来。
乾隆正噎得难受,见了汤,不由分说就一口闷掉。煎饼爽口,清汤顺口,乾隆指着汤就问:“叫什么名字啊?”郭八姐以为问她名字,接着就回答:“郭八……”乾隆一听,“锅巴倒也合理,锅巴的嘎巴嘛!若再加个菜字,叫锅巴菜,最宜下干粮,更好。”
第二天,乾隆的侍卫来到张记煎饼铺,开口就说:“掌柜的,你的大福来了!”搞得张兰莫名其妙。“可知道昨天吃煎饼的人是谁吗?是当今皇上乾隆爷!皇上夸你们的锅巴菜好,看你们生活清苦,特赏银两。”张兰接过银子又惊又喜,立即喊出内人叩头谢恩。
从此,张兰将这个侍卫所说的“大福来”取代“张记”,成为店铺字号,煎饼铺也改成锅巴菜铺,借着乾隆的赐封,锅巴店生意十分兴隆。到了光绪年间,张兰重孙张起发又改进了工艺,发明了大小卤制法并添加了六种小料,不断完善提高,才有了今天人们交口称赞的中华名小吃——大福来锅巴菜。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风味小吃的代表,为津门食品“三绝”之一,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狗不理包子的面、馅选料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肉馅松散,鲜而不腻,清香适口。现在除了传统风味,还新添了珍珠包、龙凤包、海鲜包等品种。除了天津之外,狗不理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以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地都开有分店。
狗不理的来历:“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德聚号”,店主叫高贵友,乳名“狗子”。他的包子很受顾客欢迎,生意越做越火,“狗子”卖包子忙的顾不上与顾客说话,人们取笑他:“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日久天长,喊顺了嘴就叫成了“狗不理”,包子出名了,他的大名反倒被忘记了。
耳朵眼炸糕
耳朵眼炸糕为津门食品“三绝”之一,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旧时因店铺紧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耳朵眼炸糕选料精,制作细,成品为在滚油内炸成的金黄色球冠状,色泽金黄爆“刺儿”,口感外焦里嫩、酥皮脆而不硬、馅鲜嫩而不干、细甜爽口、香味芬芳。年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华名小吃。
罗汉肚
罗汉肚是由天津狗不理包子总店采用传统的酱制方法制作的酱制食品,因肉肚皮层次分明,形似罗汉的肚子而得名。罗汉肚是在猪肚内灌注肉皮与精瘦肉酱而制成,成品紧固不散、光泽透明,口感咸鲜,适口不腻,酱香醇厚,略带甜味。
钙奶汤圆
有家叫老城里钙奶汤圆的,这家生意极其火爆,门口买汤圆的队伍从早到晚就没消停过。很多人吃了都说好。鲜果馅儿各色水果味儿自然芬芳,也不是那么甜。钙奶汤圆则奶香十足,让人吃了还想吃。不信你自己去买点尝尝。
杜称奇火烧
杜称奇火烧为津门特色风味小吃,因其创始人的姓名而得名,迄今已有六十余年历史。杜称奇火烧制作时有个绝招,就是用大葱和大茴香先把油炼制一下,然后再合酥,这样烙出火烧味道分外纯正、清香。成品外层焦酥,里层软嫩,馅心细腻,口感醇香。目前在南市食品街开有分店,有什锦、豆馅、甜咸、红果、玫瑰等不同馅心的品种可供选购。
贴饽饽熬小鱼
贴饽饽熬鱼是天津人的一种家常饭。北方人把煮菜叫熬菜,把鱼洗净后放入大锅内,加上各色佐料和清水熬鱼汤。而所谓贴饽饽熬鱼,是为了节省时间,在熬鱼的锅边上端周围,贴上一圈棒子面(玉蜀黍面)饽饽饼子,锅熟后把饽饽取出,不仅鱼鲜,而且饽饽里吸收鱼汤后也带有鲜味,十分美味。成品饽饽颜色金黄、底面焦脆,小鱼味鲜汤浓,鱼骨酥软。市内有一些专卖“贴饽饽熬鱼”小馆摊档,其中以南市“杨奶奶熬鱼”较有名气。
石头门坎素包
天津的素食小吃中,深受人们欢迎的当推石头门坎素包,始于清代,开业至今已有余年的历史。石头门坎素包店原为清乾隆末年在宫南大街开业的真素园。店主为防夏季雨水入店,在门口垒了一道石头门坎,久而久之,这一特征成了真素园的别名。今在南市食品街和风味食廊的店名就叫“石头门坎素包店”。石头门坎素包馅中共投入19种副料,均为各地名产,制成的包子薄皮大馅,有咬劲,其浓郁独特的素香味,食之回味无穷。
卷圈
卷圈是天津小吃一种,做法就是将豆芽菜、香菜、香干及酱豆腐汁、味精、盐、香油、红粉皮和馅后包在豆皮中两头包上然后接口和两头用面糊封口,后用热油炸熟,外脆里香。
芝兰斋糕干
芝兰斋糕干是天津津门著名的汉族传统糕点。具有6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芝兰斋糕干是用小站稻米、糯米磨粉夹入多种馅料蒸制而成。因该糕干系芝兰斋字号创制,故名芝兰斋糕干。糕干外观洁白、不粘牙、不掉面、口感绵软、风味独特。
糖炒栗子
天津板栗又称甘栗,产于蓟县。糖炒栗子是秋冬季时令风味食品,呈深棕色,油光锃亮,皮脆易剥,香甜可口。秋冬之际,在天津街道两旁,常可看到卖栗子的小摊,现炒现卖,趁热食之,味甜松软。
了不起的“张家”
在津城的小吃里有“三张”很是厉害,分别是“果仁张、蹦豆张、皮糖张”。
其中,果仁张为天津传统小食品,创始于年,创始人张氏两代是清朝宫廷御膳房名厨师。解放后果仁张曾为国家高级宴会制作各种小食品,周恩来总理生前曾多次在宴会上请外宾品尝果仁张制品。果仁张制作的各种美味果仁,自然显色和放香,甜而不腻,酥脆可口,久储不绵。成品以花生仁、腰果仁、核桃仁、瓜子仁、杏仁、松籽仁及多种豆类为主料,有虎皮、琥珀、净香、奶香、五香、桔香、柠檬、薄菏、山楂等口味,以及香、甜、酥、脆、酸、麻辣等不同口感。果仁张传统产品有:琥珀花生仁、琥珀核桃仁、虎皮花生仁、净香花生仁、奶香瓜子仁、五香松子仁等。南市食品街上即可买到。
天津人爱吃的传统糕点
传说咱天津人爱吃的传统糕点:1、炉圆儿2、马蹄酥3、枣糕4、喇嘛糕5、萨其马6、糕干7、绿豆糕8、核桃酥9、桃糕10、白皮儿点心。(大小八件咱得单独拎出来细表,因此不算在内)这么多好吃的,您最喜欢哪一款?
经典津菜您吃过多少呢?
八珍豆腐、老爆三、熘鱼片、独面筋、素什锦、爆肚……传统津菜您吃过几个?
当然,津城的美食也不仅仅有这些,小伙伴们还吃过什么好吃的,说出来跟我们分享分享~
如果觉得不错,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如果想要看到更多天津吃喝玩乐内容,可点击右上角查看头部白癜风的治疗中科医院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gx/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