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生命中的一束金
韭菜是中国的特产蔬菜,栽培的历史也极为悠久。在冬奥会上,谷爱凌低头吃韭菜盒子的视频引起了热议,于是韭菜也出圈了。
韭菜百合科。多年生草本,鳞茎狭圆锥形,筷生,外皮纤维状。基生叶细长、扁平而柔软,翠绿色。分蘖力强。
按供食用部分不同分根韭、叶韭、花韭和叶花兼用韭等类型。经软化栽培成“韭黄”,我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作蔬菜。
韭菜的生长能力强,割完一茬又长一茬。韭菜叶子的生长点在其下方的叶鞘基部,每次收割完后,叶子还可以继续生长。
而且,它的地上部分能不断分化出新的枝芽,地下部分能不断分生出新的须根,所以韭菜一经种植就可以多年连续采收。
正是是因为这种特性,韭菜先后得到丰禾、长生、长生韭等称呼。同时也因为它种过一次之后,不需要年年栽种的特性,让韭菜获得了“懒人菜”的称呼。
或许你们没有想到,韭菜在历史上拥有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代。
《诗经?翻风?七月》中写道:“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最初韭菜可是被用来作为向帝王宗庙敬献的祭品哦!
而在一些先秦的古籍中,比如《山海经》《夏小正》以及《礼记》中也有“其山多韭”“正月(园)囿有韭”、“庶人春荐韭”等文字记载。
至于韭菜从祭祀品变成了餐桌上的鲜蔬美食,我们现代人首先要感谢西汉时渤海太守龚遂。他曾对老百姓们说:“现在你们每个人都要种一畦韭菜,这样荒年就不用饿肚子了。”
岂止是不饿肚子,在那个时候,假如菜农可以栽种干畦韭菜,那他就发财了,资产可以与千户侯相媲美。
除了龚遂以外,我们现代人还得感谢北宋初年的赵匡胤,他曾下令让十岁以上的男女每人各种一畦韭菜。从那以后,韭菜便开始全国大规模栽培。到了南宋时期,还出现了韭菜的升级版:韭黄。
春夏的韭菜最鲜美,尤其是初春的韭菜,堪称是柔嫩多汁,于是在古代就出现了几个韭菜的狂热爱好者。比如南齐名士周歐,他将“春初早韭”和“秋末晚愁”视为最佳菜谱。
而宋初的陶谷更是在《清异录》中记载了一则故事,据说有个人叫杜颐,他视韭菜为生命,天天离不了,餐餐少不了,并且还告诉周围人:“韭菜是我最贵重的金子哦!”于是,韭菜又得了一个名字,就叫“一束金”。
春天里,韭菜最鲜美。吃上一顿韭菜
美食:韭菜饺子、韭菜春卷、韭菜炒河虾,是不是很愜意?可你是否知道韭菜的故事?
每年开春吃春韭时我都会想起杜甫的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这首诗,仿佛看到烛光中两个经历战乱的人,举杯庆祝难得的相聚,
一盘碧绿的春韭,配着黄白相间的黄梁米饭,虽然已时隔千年,依然能感觉到春韭的清香,朋友久别重逢暂短的欢喜。
近年来由于大棚、温室等设施的应用,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韭菜,而在过去,却是一道难得的时鲜蔬菜。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命宝玉作
四首诗,宝玉做了前三首,黛玉情急之下替他做了第四首:“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春韭,稻花,那是民间的最美画卷,一片祥和悠闲气象。元妃果然喜欢。
韭菜的名字由来,据说,东汉光武帝
刘秀在一次战斗中兵败,四处逃亡,策马狂奔,跑了一天一夜,来到毫州泥店村。
他饥渴难耐,到一人家叩门要饭。这家的主人见刘秀相貌堂堂,觉得此人非同一般,就把刘秀扶进屋中。由于家中贫穷,少饭无菜,这家的主人只好割了些没名的野菜做好了让刘秀充饥。
饥不择食的刘秀一连吃了三碗野菜,才缓过神来,问这么好吃的菜是什么菜,听到回答,刘秀说,既然是无名野菜,今天它救了我的命,就叫它〝救菜”吧。后来演变成为“韭菜”。
写到这儿,想起了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曾点。他在陪孔子闲坐时这样谈论自己的人生理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那么,在细雨霏霏的初春时节,行走在风中,采下几把韭菜,那和风、微雨、嫩绿的韭菜儿,也是一幅生动而和谐图画啊。若人在画中,就不妨像曾点一样,一路唱着歌儿回家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hq/14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