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中珍品,韭黄
“菜中珍品”,韭黄。
韭黄是韭菜通过培土,遮光覆盖等措施,在不见光的环境下经软化栽培后生产的黄化韭菜。韭黄是韭菜软化栽培后变黄的产品,又称黄韭、韭芽、黄韭芽等,
以嫩叶和柔嫩假茎供食用,口感柔嫩鲜美,是一种高档的保健蔬菜,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较高。韭黄以幼嫩的叶供人们食用,不但营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食疗保健作用,因此为人们所喜爱。
为什么韭黄比韭菜贵?
其实,韭菜和韭黄就是同一种蔬菜,只是一个晒了太阳,一个没有晒太阳。
韭菜出芽后进行遮光处理,这就让韭菜的颜色由绿变黄,味道由重转为清香,当然身价也变得不同。韭黄的价格要比韭菜的价格高出一倍多。
千年传承,皇家贡品。神农《本草》云:“韭之美在黄,豪贵皆珍之”韭黄馨香扑鼻、鲜嫩色美,自古就被誉为“菜中珍品”
说起黄韭,人们自然想起宋代诗人苏轼“断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的诗句。苏大学士写的这个“黄韭”,并非我们所说的黄韭,而应是春天的头茬韭菜。
相传由于黄韭的种植工艺复杂,技术性强,受季节限制,价格高等原因,种植技术“传男不传女”。
记载韭黄生产,首见于元初的王祯《农书》。其书卷八《百谷谱》五《蔬属》载:
“至冬,移根藏于地屋荫中,培以马粪,暖而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论者谓这是创造了温室国韭培育韭黄。
王祯《农书》写成于皇庆二年(),但在皇庆二年的二百六十年之前,梅尧臣已用诗写了沐京卖韭黄的情况。
诗云:百物冻未活,初逢卖菜人。乃知粪土暖,能发萌芽春。柔美已先荐,阳和非不均。韭黄飘香“出黄金”
贵州省普定县盛产韭黄,《安顺府志》记载普定韭黄,“城南韭菜天下无,色如鹅黄又三尺。”
普定韭黄传说为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无意间所得。当时行军过程中,大军突遇泥石流,淹没了路边的韭菜,
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了变黄的韭菜;本着吃货绝不浪费的原则,发现了这一特别的美味。
据《贵州通志》记载,普定县大规模人工种植韭黄起源于多年前。现在贵州安顺普定县韭黄种植面积10.03万亩,能实现产值5.12亿元。
韭黄香飘普定大地,让农民在土里刨出“黄金”。普定县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分析监测该县10万亩韭黄的上市时间、产量、品质等,实现统一管理,以产定销,保证市场大订单的需求。
为什么韭黄飘香“出黄金”?
例如,普定水母河流域高效农业韭黄园区于年10月建设,年3月开始栽种韭黄,采取"镇级公司牵头管理,村级公司参与实施,群众到园区务工的种植管理模式。
园区在核心区种植韭黄亩,已全部完成种植。一次播种可连续生产5年,每年可收割3次,年亩产韭黄可达至公斤,亩产值约1.5万元,韭黄主要销往浙江、广东、深圳、上海等省外城市。
普定县韭黄种植有着悠久历史,最早成规模种植韭黄的是白岩镇的韭黄村。
“白旗韭黄”更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了普定韭黄的代名词,规模也从原始家庭式、零散式的种植到规模化种植模式。
“菜中珍品”是韭黄,韭菜飘香“出黄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hq/15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