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上这一筷,慈溪人才算过了夏至
今天早晨6时34分,夏至如期来临。夏至日是北半球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标志着盛夏的到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此时万物有声有色,茂盛到极点,也诗意到极致。夏夜、霞光、晚风、繁星、蝉鸣、蛙叫、蒲扇……关于童年的记忆,很多都似乎发生在夏天。
当然,夏至也意味着气温升高、桑拿酷暑日正式开始。因此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今天和昨天一比,能明显感受到慈溪的气温变化。
节气离不开农耕文化,而与之相随的食俗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夏至这天,人们会做麦粽和夏至饼来吃,有的地方会吃凉粉、凉皮,还有的会吃荔枝,当然为人熟知的还是吃上一碗“冬至馄饨夏至面”。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说是夏至吃面,用面的形状之长与夏至之长昼呼应。此外,慈溪也有吃馄饨的习俗。
几乎每到这天,妈妈就会炒上一碗面,她说“吃了就是到夏天了。”小时候不懂这些食俗的真正含义,只知道是快放暑假了,这便是孩子世界的法则。后来在外求学,夏至时还在学校,没有妈妈的炒面,自然也对这天少了份期待。
夏至面用的是慈溪人常吃的蒸面,花样在于浇头,也就是配料:弥陀菜、肉丝、韭黄,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再添加,这次妈妈加了绿豆芽、青菜、韭菜。
原来以为炒面就是面和配料炒在一起便可。这次看着妈妈炒的过程,觉得炒一碗面也还是需要不少过程的。
▲浇头的材料洗净切碎,装盘备用
▲油热后下浇头煸炒,放入盐等调味料
▲把面下水煮至半熟,放少许盐
▲10分钟后把面倒入淘箩,加入酱油上色
▲再次起锅放油,把面倒进去双手不停翻炒,以防面陀在一起
▲炒完后把面装盘,和炒好的浇头拌在一起
虽然还没有其他菜,但面一端上桌,有没有其他菜好像不重要了。今天妈妈炒了两饼面,一个盘子装不下,一家人也吃不完。于是叫了几个左邻右舍过来,大家聚在一起你一筷我一筷地夹着吃,一碗面很快就剩没多少了,邻居还笑说“那今年炒面家里就不炒啦。”也趁着夏至日这天,提前祛祛湿气和暑气,也祈求家人身体康健。
说来这种感觉还真是久违,年复一年中,朝九晚五间,我们习惯性被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包围,与自然节律变得很少合拍。一碗夏至面,让人在餐桌上暂时去感受自然,感受四季流转。
慈溪有句俗语
“东红花糕夏至面,吃子像个牛嘎健”
这一碗夏至面,你吃了吗
欢迎推荐
有故事的人物、有味的美食、有特色的店、有意思的事体、有乐趣的地方······
欢迎大家前来推荐,让我们一起记录与分享;成功推荐的朋友,我们将给你一个惊喜。
北京哪个治白癜风医院好白癜风传染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hq/3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