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炒蛋,先炒番茄还是先炒蛋
跨过了2月的疫情关键期
大家是不是有点无心研究精致硬菜了?
返璞归真的时刻到!
今天就带大家回顾一下这道番茄炒蛋
千万不要掉以轻心,毕竟是国民大菜
可没有想象得这么简单哦~
先来问一问大家
番茄炒蛋
“先放鸡蛋还是先放番茄”?
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厨艺小白的共鸣
▲单百度,就有个结果!
于是小编决定找大厨考证,
关于国民大菜——番茄炒蛋的那些事儿!
今日出场嘉宾:顾超
精通本帮菜,现任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厨艺教学总监。
曾参与汪辜会谈等重大国宴,接待了美国和法国的总统。
到底是先炒番茄还是先炒蛋?
顾大厨说:“这取决于你想不想洗锅!”
?接受中途洗锅,可以先炒番茄。
?不接受中途洗锅,那就先炒鸡蛋。因为如果先炒番茄,锅中会有汁水和粘液。不洗锅的话基本炒不了鸡蛋。
至于那些五花八门的番茄炒蛋门派…
既然是国民第一大菜,个家庭就有种口味。有人加葱有人加蒜、南方人放糖、北方人放盐或酱油…
一爆红的综艺节目中,
竟然还有在番茄炒蛋里加醋的?!
请大家摸着良心告诉小编
你们那里真的是这样做的吗!
▲《中餐厅》张亮版本之-赛螃蟹炒番茄
反正没啥具体标准,不如来个——
多种配置的
总有一款适合你~
5种配置的番茄炒蛋厨艺秀
01
·番茄沙司版·
▽非常讨巧的做法,只需放一次油即可
据说是顾大厨的师傅传授给他的~
●番茄洗净,切米字,然后放在开水里烫一下去皮,接着去蒂,滚刀切块。
●然后将番茄块重新放在开水中煮,加点盐调味,1分钟左右,捞出沥干,备用。
TIPS:番茄不宜煮太久,
否则去皮的番茄分分钟熟烂给你看。
●热锅冷油,倒入打散的蛋液,轻轻搅动。
●待蛋液凝固成型后,放入番茄,然后倒入2大勺番茄酱。
●翻匀后,加1/3勺盐,继续翻炒。翻炒时温柔些,忌粗暴!
●最后撒上葱花,即可装盘。
认真说:比起带皮的番茄,去皮番茄炒蛋口感更细腻,而且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番茄不会酥烂,都能成块的上桌,还有番茄酱的助力,味道满分!
02
·传统上海版·
▽最适合下饭的版本,多汤汁。
●番茄洗净,不去皮,直接去蒂切块。
●热锅冷油,下鸡蛋液,快速搅动,成型后盛出备用。鸡蛋忌过老!
●再次倒油,炒番茄,熬出番茄汁水后,放3勺糖,2勺盐。
TIPS:为了浓郁的汤汁,
答应小编,一定要等到熬出汁水好嘛?
●接着加入鸡蛋,翻炒均匀,最后撒上葱花,装盘收工!
认真说:这就是传说中“妈妈的味道”,也是“最适合下饭”的版本,沙沙糯糯的番茄配合松软嫩滑的鸡蛋,再淋上汤汁,一碗米饭根本切伐够!
看到这里,
北方的小伙伴们忍不了了
他们纷纷统一战线:
番茄炒蛋里怎么能放糖?简直有毒!
于是,贴心的大厨也为大家准备了…
03
·专属北方之-无糖版·
其实,做法大同小异,
只要在传统上海版本的基础上,
倒下番茄后,无需等熬出汁,
直接放下鸡蛋翻炒即可。
最后只撒盐,
炒匀后,放葱花出锅。
认真说:此版本汤汁较少,所以建议鸡蛋可以炒大块些,这样吃口比较爽~但,南方人可能会觉得这样口感的番茄炒蛋有点干…
这时,山东朋友和安徽朋友跳出来了,
咱们家不仅放盐,还放酱油啊!
emmm,南方人表示,贵圈的口味真怪…
04
·尝鲜版之-酱油版·
如果想加酱油,
直接在上海传统版的基础上,
撒完盐,撒完糖,倒入1小半勺酱油即可。
最后加入葱花翻炒均匀,上桌!
认真说:看上去颜色有点“黑”,但讲真味道不差,融合的还挺好,毕竟生抽也就是提个鲜,南方想要尝鲜的旁友们,不如试试?
看累了吧?要怪只能怪番茄炒蛋的门派太多,
但答应小编,认真看下去好嘛?
还剩最后一个版本!
这可是台湾名厨阿基师傅传授给
顾大厨学生的“独家秘方”!
而且还是个能为阿拉南方人翻盘的版本~
因为,他比上海传统版的更甜!
所以,请别再说只有上海人吃甜了…
·
·
·
·
·
·
05
·台湾版番茄炒蛋·
●葱切段,将葱白和葱绿分开,备用。
●热锅冷油,下蛋液,搅动到没有蛋液,即可盛出备用。
●重新倒油,开大火,待油温度以上,下番茄。这样的高温可以让番茄,更快释放茄红素。
●然后放葱白翻炒,接着转小火。
●再放入2大勺番茄酱,烧至浓稠后加一些水。
TIPS:加水的目的是让番茄烧的更烂,
番茄的汤汁可以更浓稠。
●煮至片刻,等汁水越来越浓稠后,加4大勺糖调味。
●最后,就是将炒好的鸡蛋入锅,温柔翻炒。
●无需把鸡蛋搅和太碎,等汁水收干后,撒上葱花,即可盛盘。有些台湾主妇也会淋上香油~
认真说:摆盘分!虽然偏甜,但不腻,鸡蛋和番茄汁水充分融合,酸甜开胃,好享受~不过吃过台湾版的,上海版本的甜根本不叫事。
最后,来个一本正经的总结
●制作时只想加1次油的童鞋,请看?做法1
●视番茄炒蛋为下饭菜的童鞋,请看?做法2
●无法接受甜味的北方童鞋,请看?做法3
●爱尝鲜,喜欢猎奇口味的童鞋,请看?做法4
●嗜甜如命的童鞋,请看?做法5
番茄炒蛋的版本那么多,
一则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s/1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