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黄龙江记忆里的韭菜
小孩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905531.html
上一篇文章: 年8月21日韭黄最新价格更新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
记忆里的韭菜
河南淅川黄龙江
韭菜,一道饭桌上经常见的蔬菜,因为它普通平常,多是凉拌,用青椒丝或者黄瓜片相伴,清脆爽口,是北方城乡人家的下酒菜。再高雅的吃法就韭菜炒鸡蛋,韭菜花梗抄牛肉,韭黄炒蛋,大众化的吃法就包饺子,这种吃法从儿提时代就开始了。吃,是老百姓嘴边的话题,不管红白喜事,吃喝招待是贯穿一生的家常便饭。还记得母亲曾把宅前一块自留地用洋槐树和酸枣刺围起来,抽空深耕细作,种上各种时令蔬菜,有萝卜白菜,豆角丝瓜。印象深刻的是那一畦韭菜,春天最早探出尖尖的绿芽,点缀着单调的春日村落,母亲常说头茬要割掉,因为它们聚集了一个冬日的能量,营养太猛,容易致病。等到第二茬返青到四五寸高时,我们的餐桌上就走了久违的韭菜鸡蛋了,食欲大增,还有就做成饺子,逢过节或者收麦季,母亲用手工擀出一大摞一大摞饺子皮,我们姊妹几个分好工。等待母亲把切好的韭菜和翻炒好的鸡蛋用香油葱姜酱油搅拌均匀,装在一个瓷盆里,然后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子旁,开始包饺子,包饺子有诀窍,馅要适量,拿捏要适度。等做好一看,整整齐齐的的是大人的作品,东倒西歪,不成行的都刚学的,母亲也不说什么?一句话,等熟煮熟了就见分晓,果然,包的差的一开始就烂了,有的只剩下一个面团,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又笑个不停。韭菜一般是靠种子播种,或者分蕖繁殖,前者太慢,发芽迟,割着慢,后者老根老芽,长势喜人,最为乡亲们喜爱,从春到深秋依旧不变,如果冬日用塑料大棚罩着,还可以吃个韭黄炒蛋类的美餐。不过,母亲初冬时节,就用镰刀割去地上茎叶,用土肥覆盖一层。这样来年营养充足,发芽快,叶肥苗壮。后来新村改造,移民新居,菜园子也荒废了,随着母亲的去世,一切都成了回忆。春日无事,从老宅一处残旧的韭菜地刨出几株来,随手种到阳台一个空花盆,花因为缺少专业呵护早都枯萎了,这随意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它们在问人问津的时刻,随日晒雨淋,依然茂盛如初,偶尔忘记浇水施肥,等随手一杯清水,又让它们葳蕤生辉起来。一日,小儿子要吃韭菜鸡蛋面,刚好买的青菜里没有它,这不要跟大人对着干么!正想发火之间,转身发现窗台那一盆葱绿的韭菜来,就用剪刀剪来一大把,算是救了急。其实这也挺好,小孩子司空见惯从超市购物了,他们对蔬菜水果的来历都缺乏认识,记得有这样一则黑色幽默:一个都市少年到一偏远农村度假,路过一处麦田,他误把麦苗当韭菜了,就随口对其父母说,都说农民日子不好过,你们看满地的韭菜割了拿城里超市卖掉不就好了么!一句话让一车人陷入沉思,无言以对。九九重阳节,恰逢礼拜天,从移民苑带家人游逛一番返回蜗居的小区,伫立东窗之下,目睹窗外车流涌动,人潮涌动,而临窗这盆绿色的韭菜恣意点缀着深秋夜色阑珊之美。往期精彩回顾:黄龙江:崖畔苦楝树黄龙江:秋水黄龙江:家乡七夕节黄龙江:与土地说干杯黄龙江:半程岁月黄龙江:四扇屏黄龙江:五里冲黄龙江:葫芦寨春秋黄龙江:夏日情思黄龙江:母亲的手擀面
黄龙江:油菜花开
黄龙江:爆米花
黄龙江:乡村屋瓦
黄龙江:秋到板栗又飘香
黄龙江:风动桂花香
黄龙江:暖
黄龙江:麻子老奶
黄龙江:葡萄架下的回忆
黄龙江:粗茶淡饭的故乡
黄龙江:蛙声伴雨鸣
黄龙江:粉豆花
黄龙江:旧照片里的往事
黄龙江:端午话香包
黄龙江:季节花絮
黄龙江:樱桃红了
黄龙江:桑葚红了
黄龙江:季节花絮
黄龙江:月季花芳满城香
黄龙江:醉美四月天
黄龙江:桐花飞蕊时
黄龙江:麦色人生
黄龙江:乡村戏
黄龙江:油菜花开
黄龙江:那台缝纫机
黄龙江:春柳
黄龙江:篾匠传奇
黄龙江:木匠老姜
黄龙江:话年
黄龙江:冬之树
黄龙江:粮票记忆
黄龙江:乡村腊月
黄龙江:冬雪
黄龙江:听雪
黄龙江:窗台上的蝴蝶
黄龙江:街角棋局
黄龙江:印象邓州
黄龙江:往事·亲情
黄龙江:曼陀罗
黄龙江:错过你的世界
黄龙江:黄土伴柔魂
黄龙江:凌霄花
作者简介
黄龙江,70后,邓州人(籍贯:淅川香花凤凰)酷爱文学,亲近自然,蜗居渠首,放歌丹江。中州作家文刊编辑部顾问:刁仁庆徐文主编:张静执行主编:刘娜白长新主播:雅晨副主编:高宏民杨存德赵建强审稿编辑:史锋华袁荣丽鲁光芬
《中州作家文刊》各基地选稿编辑:
三朵(京浙沪)万七顺(江西浮梁)张三杰(西峡)左德浩(南阳)赵金厚(山东)戴杰锋(河北)武华民(洛阳)阿拉毛毛虫(郑州)李改红(内乡)周喻晓(安徽)
主编诗词投稿投稿邮箱:zzzj.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z/1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