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帘春雨韭菜鲜

春园暮雨细泱泱,韭叶当篱作意长。

——明·徐渭《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

一夜春雨,篱笆小园里的一畦韭菜,仿佛得到了召唤似的,争先恐后地钻出了地面。青绿绿水嫩嫩的叶子,簇簇拥拥,生机蓬勃,优雅妩媚。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清·曹雪芹《杏帘在望》

多好的春韭,多美的诗句。趁着一帘春雨,剪上一刀春韭,浪漫富有诗情、弥漫着清香的绿油油春天便扑面而来。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宋·苏轼《送范德孺》

农历二月,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正是韭菜生长的最佳时机。此时的韭菜叶似翡翠,根如白玉,青翠水嫩,清香飘逸。

《礼记》中有“庶人春荐韭,配以卵”的说法。“卵”鸡蛋也。翡翠般的头茬韭,配上金黄的笨鸡蛋,在柴火灶上清香扑鼻,想想就让人唾涎欲滴。

春韭包春卷、烙春饼、拼春盘,春韭炒鸡蛋、炒肉丝,春韭馅饺子、馄饨,各种韭菜做成的美味佳肴,辛辣里裹着丝丝淡淡的清香。

全家人围坐吃着这美味的春韭,感受到母亲的疼爱和温情,春天的味道便飘逸在乡村的袅袅炊烟里。韭菜是百姓餐桌上的经典,也是历代文人吟咏的“诗意菜”。

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

——宋·刘子翚《园蔬十咏·韭》

古人认为,韭菜剪了再长,“剪而复生”的特点,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生生不息的感觉。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先秦《诗经·七月》

上古时,韭菜常被作为蔬菜的代表列为祭祀物品,与羊羔一同供奉于祭祀台前,祈求子孙代代昌盛。

九月筑场禾稼熟,献羔祭韭乐升平。

——明·陶宗仪《水西耕隐为林彦祥赋》

春来寒往,季节轮换,韭菜一茬接一茬连续收割。割过之后,施点肥、浇点水,很快又长出新苗来。

韭菜满园随意剪,腊醅半瓮邀人酌。

——清·郑燮《四时苦乐歌》

剪下春韭,邀邻居老友把酒言欢,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从《诗经》中的“献羔祭韭”,春韭剪了一茬又一茬,看似柔弱的韭菜,以其耐寒又耐热的超强适应性,多年来剪成了百姓餐桌上最具人间烟火气息的家常菜,在众多春菜中拔得头筹,深受人们喜爱。韭菜一年四季都可食用,而初春的味道最好。故俗话云“头茬韭菜比肉香”。

《说文解字》曰:“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韭者,谐音“久”,“春韭”与“春久”谐音,乃生生不息、长长久久之意。让春久驻天地间,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希望。

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

饱闻南烛酒,仍及拨醅时。

——唐·李商隐《题李上谟壁》

据《南史·周颙传》记载:六朝时周颙,清贫寡欲,食蔬为生。太子文惠问他蔬食何味最好?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在周颙这位美食家眼中,春韭的味道无疑是美中之最。春韭又叫起阳草,顶着春寒料峭,迎着阳气生发。经历了一冬的“养精蓄锐”,其根和茎都已贮存了大量养分,所以长出来的韭苗青绿鲜嫩肥润,清香馥郁。夹一箸轻嚼浅尝,只觉满口鲜香,是名副其实的“春天第一菜”。

春韭青青耐剪,香粳日日宜餐。

——唐·王纲《严氏园林》

春天青绿的韭菜,养胃的香米饭是进食的绝配。因而汪曾祺说,韭菜以冬天的韭黄和初春的嫩韭好吃,对人体非常有益。食春韭,也符合中医“助春阳、养肝木”的养生理念。

北陌东阡好弟兄,耄年幸复主齐盟。

同尝春韭秋菘味,共听朝猿夜鹤声。

——宋·陆游《示邻曲》

又是春意盎然的时节,春风春雨在篱笆小园写下了一首早春诗——《春韭》。让人仿佛闻到了春韭的缕缕幽香,时时怀念餐桌上那一缕沁人的鲜香。

半青篱畔草,半绿畦中韭。

闲乌下牛背,奔豕穿狗窦。

——宋·徐积《花下饮》

篱边的春草已半青,畦中的韭菜渐转绿,悠闲的乌鸦从牛背上飞上飞下,奔跑的小猪从狗洞中穿过,多美呀,春韭飘香的淳朴乡情。轻轻掐一掐青青绿绿的春韭,鲜嫩的味道溢满肺腑,深深地扎在心头。一寸春韭一寸金。抚过一畦葱青,染绿的指尖,把一畦春韭婉约成一阙明丽淡雅的词,描摹成一帧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作者-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教学论文、散文随笔、诗歌、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zf/146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