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苏州丨异国美食的苏州奇遇记

碗底闲话

融合

美食,常常是文化融合的完美载体。

一杯增添了苏州特色的意大利冰激凌,

一份糅合了多国元素的炒饭,

或是一桌汇集了中法菜肴的家宴。

各地的味道在苏州相遇,

一个个奇妙的美食故事由此发生。

SoloCafe

儿时最大的烦恼就是:长大了是做一个开冰淇淋车的叔叔,放着吱吱呀呀的音乐停在一个个小学门口做巧克力圣代;还是做咖啡馆阿姨,开在中学旁边,假装自己在优雅阅读,其实眼睛偷偷瞄那对穿着校服点两杯玛奇朵自习的小情侣。

然而还没等我长成个大人,我就发现有人抢一步一口气实现了我两个梦想,还是高配版:有一个大朋友在大学边开了一家咖啡馆,而里面最出名的产品就是他的gelato。

在这里我不想多说gelato和ice-cream的区别,这个网上都看得到,也不想说殷老板是如何如何把苏州食材融合进gelato的,这个大家视频里也都见着了。

我想说的是:这里的每一球gelato,都带着能给你幻想,让你记住的味道。

第一次吃到的是酒酿味的,都说酒酿是阿姨辈们才爱的食物,可我私心却好偏爱酒酿:从菜场沿街的酒酿铺子打上一斤,空口抿着也是很灵动的滋味儿,下圆子,蒸鱼都妙极了,感觉酒酿是个活泼的小姑娘,可以给所有食物举重若轻地挠个痒痒,逗得他们都憋不住笑。当她做成了冰淇淋,这个小妖精便依托意式冰激凌的独特口感,展现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风格。甜润细腻,沁人心脾,是夏天难得的美味。

对于一个不太会烧菜的人来说,酱油是拯救一切的法宝:味道,火候,任何问题酱油似乎都能来救个场。而在这里,酱油终于成了主角,而且做的是千娇百媚的尤物。这儿特意用了新加坡广和青的酱青,不太咸,但是很香浓,还带着甜味和焦香。伴随着奶香和很丝滑的质感,大概是继拿水煮菜蘸酱油,往清蒸鱼里淋酱油以后,又一次真心实意地感谢酱油改变世界吧。

最最醇厚的是豆腐味儿,它的质地很密实,完全不是入口即化这样敷衍的形容,而是放进嘴里冰凉的温度和厚重的质地形成巨大反差,慢慢地在舌尖化开,然后小时候和爸妈周末大清早去菜场吃大饼喝甜豆浆的画面也一点一点苏生。

唔,说了那么多冰淇淋,大概必须要提一提这家店真正的主子:小猫西西了。特意去逗他玩,也许他并不会理你,毕竟这里是他的领地,可是却很巧地,在一次赶文章赶得心焦的时候,他大摇大摆过来,无比自然地从背后窝到了我怀里,任由我撸着他温温热热的小身体。忽然就让人觉得,世界温柔似一球香草冰淇淋。

芬兰之家

大概大部分中国孩子对北欧美食的第一印象就是宜家餐厅里插了小旗子的三文鱼和瑞典肉丸子吧。

也许苏州的孩子们是例外,因为在古城区平江路的巷子深处,还有一家小小的餐厅,鼓声传来的地方,就是芬兰菜肴出炉的地方。

老板名叫艾哲罗,来自伊朗,在芬兰工作生活数十年后来到中国并在此定居。他喜欢与顾客分享他所热爱的音乐,也喜欢把他的花草树木打理得生机勃勃,但他最热衷的还是从世界各地的美食中寻找灵感,创造新菜品,给予苏州食客不同寻常的美食。

艾哲罗最引以为豪的菜是他做的炒饭。七种食材以及十一种取自不同国家的香料,汇集在一盘炒饭里,带来丰富的味道和丰满的口感。

那儿的肉桂卷也是很有北欧特色的食物,时常看到下午芬兰老奶奶坐在那里,一边处理着工作,一边享用一只肉桂卷,小小的面包带着肉桂的独特香味,绝对是下午茶非常好的选择。

中法家庭

饿了就喜欢看美食评论。

看美食评论总会看到老餮们感叹:

“那些finedining的法餐是好,可更好的是法国乡间的焗田鸡,炖杂鱼。

参鲍翅肚是大饭店做得好,可那些家常小菜,也只有每户人家自己的小锅小灶,才是真味。”

从这个角度来说,苏菲和爱美丽这两个小宝贝大概是超级无敌幸福了吧!爸爸是法国人,妈妈是中国人,因此平日里不但吃得到简单美味的中国家常菜,每每奶奶来中国,还有机会品尝到地道的法国美味。

迷迭香是一种法国人常常会在自家阳台上种植的香料。把它加入番茄披萨里,加以恰到好处的烘烤,让人胃口大开的浓烈香气扑鼻而来。番茄的酸甜味、面饼的香脆口感配上这种独特的芳香,成就了一道完美的法餐前菜。

法国人在焗烤——这种以高温下融化的干酪为基础的烹调方式上,有着不俗的造诣。新鲜的大虾、蚌肉、扇贝和其它海鲜洗净去壳,用奶油做成浓稠的白酱拌入配料,最后铺上一层安文达干酪丝,在烤箱中焗烤。慢慢地,厨房里就溢满了浓郁的奶油香味。

在厨房里,同样吸引人的还有另一股香味。选用新鲜的肋条肉切块,短暂焯水沥干后油炸至表面金黄。沥去油分,加入黄酒、陈醋、生抽、老抽和适量的水,小火焖至入味。最后大火收汁,用冰糖提色增味,江南餐桌上的家常大菜——糖醋排骨,就大功告成了。

再炒一盘韭黄肉丝,晚餐就差不多要开始了。

坐在一起享受美味,是让家庭成员紧密连结的最好纽带;两个国家的饮食文化,也因为这桌家宴得以相遇、碰撞。

工作人员

制片人:徐心怡

编剧:肖福鹄

导演:徐心怡肖福鹄

摄像:葛明旻肖福鹄

摄影:孙杰刘星磊

技术顾问:俞嘉瑞孙杰

摄影助理场务:黄桑旎

后期:肖福鹄徐心怡

文字:徐心怡肖福鹄

排版:葛明旻刘星磊

他们是谁

他们是六个高中毕业即将前往美国大学的学生和一个从事美食摄影工作的成年人。

为什么做这件事

最开始这个想法来自于徐心怡,肖福鹄,葛明旻,黄桑旎,刘星磊,这几位在高中是同班好友,一直都很喜欢美食,其中徐心怡在这之前就成立过美食的社团,写过美食评论。高三下学期,渐渐定了大学,空余时间多了起来,就想要利用这几个月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第一个念头就是,拍美食短片。

于是找到了忘年交孙杰,他本身从事摄影工作,而且也是个有童心的行动派,因此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一块儿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具体片子拍什么,他们思考了很多:之前好玩儿拍过一个叫“等会儿吃什么”的小节目,是叫人们用简单方法快速做出好看好吃的小食物的;也考虑过去调查苏州各个学校附近美食,做完苏州以后去了各自学校再做各自学校周边的。

然而,这些想法,他们都不是很满意。

在一次旅途中,徐心怡和葛明旻同学一边吃甜点一边讨论该怎么做。顾虑有很多,最大的顾虑就是,以后大家天各一方,如何持续下去,因此无论如何似乎都很难做。

最后,他们索性想,如果不考虑持续性,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那答案就很清晰:他们想做真正的大家认同的美味的食物,去挖掘食物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展现大家心目中苏州美食的样子,这样有一天,当外地外国的朋友问起苏州的食物,可以有一个很值得骄傲的展示。

于是他们就打算组成一个寿命只有五个月的剧组,用六集六个角度来展示苏州美食的冰山一角。

之后他们又把一个年级里很有才的,之前就有拍摄微电影经验的男孩子拉近了阵营,整个剧组人员算是齐了。

互动话题

聊一聊

你在苏州吃到的地道的异国菜餐厅吧!

来源:碗底闲话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zf/88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