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2韭黄饺子

近几年很流行吃韭黄饺子,这与我而言,并没有什么新鲜感,但却勾起了我悠远的回忆,我对韭黄饺子有着很深的情结。

最早吃韭黄饺子是什么时间我记不清楚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六七岁的时候我家每年过年都吃韭黄饺子。那时我家是菜农,是红旗公社文革大队的第二生产小队(现在的天一街和枫林街交叉口西南角),当时父亲是队上的蔬菜技术员,每年的冬天都会在温室里种韭黄,而且是24小时守护在温室里。

栽种韭黄的过程我至今都记得很清楚,每年到了十一月份底,天冷了,但是还没有上大冻之前,就会栽种韭黄。栽种韭黄的第一步是摘韭菜根,就是把在大地里培育好的韭菜根刨出来,摘好理整齐,然后用草腰捆成一把一把的,再用剪刀把根须剪去一小截备用,这项工作一般不会占用社员们白天的上工时间,而是到了晚上加班干,地点就是种韭黄的温室。因为事先生着了炉子,所以温室里很暖和。而且由于是包工,按每家摘好的重量记工分,所以,家里的大人便把能干活的孩子也带到温室里一起帮着干活。我家一般是我和哥哥们随着母亲一起去。大哥二哥有力气就去地里负责刨菜根并用藤条的挎篓背到温室里,三哥、四哥、母亲和我就负责摘,父亲是负责全队质量验收的人员不能参加我们的工作。

一边干着活,还有大人们讲着笑话或者讲古,也就是讲故事,队里有一个年级稍大的老头,大家都叫他老孔,好像是有些文化的还是唱过戏的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听他讲过秦琼卖马。有时也会有人讲了荤段子,就会有男人们大笑和妇女们的咒骂。场面总是很热闹。活要干到晚上11点以后,但大家都不会犯困。

种韭黄的第二步就是把我们摘整齐的菜根一捆挨一捆的在铺好底肥和沙土的温室的温床上排列整齐,须根自然是向下的,这个是要技术的,我看父亲种过,种出来上面很平。这样韭黄出来了也会长得很整齐。

第三步大致就是浇水和管理了。

当时邢台种韭黄的生产队只有我们那里,而且由于条件的限制产量也不是很高,韭黄是当时的奢侈品,工人们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三四十元吧,而春节时韭黄要卖2元5角一斤,一般人家很少吃,市面上也没有卖的,除了社员们按家里人口可以买到以外,也就只有公社的干部和市里的干部才可以吃得上。由于父亲是技术员,负责整个种植过程,我家就可以多买一些,也就是买个四五小捆吧(一捆1斤左右)。

这时候也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一般到了腊月二十七、八,韭黄买回家了,除了留下自己家吃的2小捆,母亲便吩咐我去给大姨、大舅、二舅送韭黄。母亲用竹篮子给我放好韭黄,告诉我哪一捆是给谁家的、吃了早饭我就会出发,先去东门里舅舅家,大舅和二表哥住在前院,大舅和表哥嫂都很喜欢我,见我去了就拿出来最好吃的零食给我,把我的口袋塞得满满的(后来几年的时候大舅不在了,我一直很怀念大舅给我炸的小麻糖)。二舅住在后院,我和二舅心里好像不怎么亲,便不多呆送了就走。中午会赶到住在西街白家巷子的大姨家,大姨一般会在这时候蒸豆馅馒头和黏窝窝,中午便在大姨家吃饭,吃过饭就往回走,任务就算完成了。

韭黄饺子自有它特殊的做法,每年春节的韭黄饺子,一般都是父亲调馅。把肉馅先打好,然后放挤过水的白菜香油也倒进去一起调均匀、韭黄洗好控水、切碎,切韭黄用的刀一定要锋利,因为钝的刀切出来韭黄会熟烫不新鲜,然后将切好的韭黄平铺在调好的馅上,但并不去搅拌,而是等到包的时候,一般拌一边包,这样韭黄的味道会很新鲜。饺子包好后就下锅煮,煮的时候也要掌握好火候,不可以煮的时间太长,煮的时间太长韭黄颜色就会发暗,而且味道也会差了很多。至于为什么往馅里放点白菜进去,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韭黄很贵不出数,放白菜可以节省成本,二是放了白菜的馅不干,口感会更好(我在南宫的饺子馆吃过一次韭黄饺子,馅里只有肉和韭黄,口感我觉得还是不如我家做的好)。所以,至今我还是习惯放一点白菜进去。

年的时候,我家就农转非了,没有了地,第一年因为家里的房子很大,父亲将一个盖房子时做的一个钢筋混凝土的大池子弄到了屋里,从之前的生产队里要了韭菜根回来,种了韭黄,这是小时候最后一年吃韭黄饺子。后来哥哥们都陆续结婚,家里的地方显得有些紧恰了,父亲便再没有种过韭黄了,我便很多年都吃不到韭黄饺子了。(父亲在年去世)

再次吃到韭黄饺子是在前年了,南宫韭黄,朋友送了一盆来,我一见韭黄高兴坏了,在家里中厅养着,一共吃了2次。前年的春节吃的是我包的韭黄饺子,味道也算很鲜,但却吃不出父亲栽种的韭黄的味道。

今年买了韭黄盆栽,春节还是吃韭黄饺子

(未完待续)

李丽君

赞赏

长按







































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zf/96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