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植物菘与葵国学杂谈

点击音频,听李小丽朗读全文说植物菘与葵菘,即大白菜,人们称之为百菜之王,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口感甚好。《南齐书》有一段记载非常有名:南朝宋时,周颙于钟山筑隐舍,终日长食蔬菜,颇以为适。人尝问:“卿山中何所食?”颙曰:“赤米,白盐,绿葵,紫蓼。”又问:“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霜降以后,白菜味道最为鲜美,故赞美其“秋末晚菘”。南宋诗人范成大也有诗云:“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本草纲目》解释道:“菘性凌冬晚凋,有松之操,故曰菘,俗谓白菜。”白菜受到人们青睐,还在于其适于贮藏,可应对蔬菜淡季的需要。冬至前后,白菜入窖,可以吃一整个冬天。过去在北方,白菜是冬天惟一的水菜,也是口味最美的水菜。入冬前,家家户户搬运、存储大白菜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往往全家总动员,清理烂叶,一棵一棵在凉屋里码好覆盖,或是窖藏,一切就绪,冬天才算开始。储存白菜的过程好像一个入冬仪式,成为普通人家初冬风景的点缀。台北故宫“翠玉白菜”事实上,白菜是在宋元以后才成为中国百姓餐桌当家菜的,在此之前,则是葵,即俗称的冬寒菜。《诗经》中提到的蔬菜不下三十余种,其中便有葵菜。《黄帝内经》也提到“五菜”,即葵、藿、薤、葱、韭,葵居首位。西汉时期,史游编纂了一部字典,把当时人们常用的词汇编成顺口溜,其主要的蔬菜种类就被概括为“葵韭葱薤蓼苏姜,芸蒜荠芥茱茰香,老菁蘘荷冬日藏”,葵菜仍居首。葵菜味甘性滑,易生,地不论肥瘠,只要气候适宜,一年四季都可以种。夏种秋采者为秋葵,秋种冬采者为冬葵,正月复种者为春葵。到五月初再种,此时“春者既老,秋叶未生,故种此相接”(《齐民要术》),故王祯《东鲁王氏农书》说:“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供食之余,可为菹腊,枯枿之遗,可为榜簇,咸无弃材,诚蔬茹之上品,民生之资助也。”意思是说,葵菜味美可食,还可做干菜。葵菜枯干的杆茎还能编做晾晒工具,所以,葵是蔬菜中的上品。葵菜那么葵何以被菘取代?人们分析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日常蔬菜消费量很大,需要蔬菜品种高产,大白菜亩产可达五千公斤以上,葵菜相比不及一半;二是葵虽四季可种,鲜食爽滑,但似并不适合贮藏。《齐民要术》说:“世人作葵菹不好,皆由葵大脆故也。”菹即腌菜,这是葵菜的弱项,相比之下,大白菜既可鲜储,腌渍之后也极美味,所以,取代葵就很正常了。当然,这些情况主要针对的是北方,在南方,蔬菜则是各有千秋的。—反季栽培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早就形成“南人饭米,北人饭面”的格局,相比之下,副食中的蔬菜变化却要大得多。为了改变盘中菜食,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反季节栽培也是早就开始尝试的。据《汉书》,冬天在宫廷园中种葱韭等菜蔬,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这是有关温室栽培最早的记载。到唐朝,宫廷里利用温泉灌溉进行反季节栽培,这样,每年二月中旬便能尝到新鲜的瓜果了,故唐人王建有诗云:“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明代徐光启将这种反季节栽培称为“煨艺”,煨本意为火盆中的火,后来做动词有烘烤之意。煨艺往往要在炕洞内进行,所以培育出来的萝卜、黄瓜、韭黄等蔬菜瓜果,又被称为“洞子货”或“窖菜”。还有一种应对蔬菜淡季的办法即“黄化”,宋代就用此技术培育了豆芽和韭黄,使得冬春淡季蔬菜品种得以增加。也有人曾对白菜进行黄化培育,据《本草纲目》菜部卷26“菘”记载,燕京圃人以马粪入窖壅培,白菜不见风日,长出苗叶,皆嫩黄色,脆美无滓,谓之“黄芽菜”,豪贵以为嘉品。这大概是仿韭黄之法。但书中说:“其菜作菹食尤良,不宜蒸晒。”也是有缺陷的。本文为“桃李国学堂”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作者郗文倩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古代礼俗中的文体与文学》《中国古代文体功能研究》等。国学杂谈主持陈伟文责编曲利丽朗读李小丽美编闫铭国学广大,无所不包杂而有章,博而知要兼知识、趣味于一体熔学术、普及于一炉







































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
儿童白癜风怎样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hq/42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