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问道期兰州面洛阳汤与长沙粉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bdf/

创作:河洛人时间:

篇长:,阅读:3分钟。

(原创观点,转载注明)品尝过的美食留住味蕾、记忆味道,并以文字描述,才对得起寻找美味的过程。——河洛斋辞典

1

疫情之下,怪象频出。近日,某县主官“恶意返乡”“先隔离再拘留”的视频引起网络热议。表面上,是个人耍官威、搞官僚,但根子上是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忌。“乡情”“故乡”“故土难离”“乡音未改鬓毛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句“恶意返乡”岂不是胡说八道?!如此官员,既无官威,也无文化,只有官帽。而现代治理,不能脱离中华的土壤。

由此想到三个问题、三样美食。

三个问题:第一,乡究竟指代什么?查百度:乡村;家乡;行政区划的基层单位,西方还指选区。但在文化意义上,乡不仅指农村,更指人们的故乡,包括籍贯和出生地、成长地等,并衍生出乡情、亲情、文化。而在现代,乡更广泛指人们生长过程中留下印迹和熟悉的一片地区,小到村级,一般则泛指县级、市级甚至省一级。而在国际上,乡则可能指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第二,为什么要思乡回乡?对这个问题,从文化属性、身体属学、地域属性探索可能比较恰当,因为出生地、生长点比较熟悉,自然会挂念,因为亲情、故交、师长甚至同窗发小更多在家乡,因为长期未回、人就是恋旧,因为异地烦忧亦或不顺,因为故乡味道、乡情更加亲切,加上因疫很多人3年未回,每逢佳节备思亲,游子返乡,合乎法规,合乎文化,合乎情理,何为恶意之说。第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地缘、味蕾、习惯、战略、文化上探究,道法自然。地缘上,一个常居住的山、水、楼、景、天会造就这里特殊的食材和做法,而难以完全复制;味蕾上,一个地方有一个地区口味,如山东重咸,广东重甜,湖南重辣等;习惯则是因食材、气候、烹饪等造成的饮食特点,河北人吃面,河西人吃米,海南人吃鱼;战略上,则是因为地缘、政治、战争、政策等原因,使人们不得不相对局限于一个地域生活;文化则往往与一个地方的历史、人物、传统有关,进而形成特殊的饮食文化。

由这三个问题,引出我们今天的主题:三样美食。

1.兰州的面。在中国,若论面的名气和普及度,兰州牛肉拉面恐怕要排第一,被称为“中华第一面”。它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客的好评。也是西北百姓的日常美食,以及早餐。有传,兰州牛肉面起源于唐代,而史料记载始于清朝嘉庆年间,创始人是陈维精。分析兰州拉面能够长盛行不衰,至少有6个方面缘由:①契合西北干旱气候和北方面食口味,而且相对大众化;②价格实惠,素拉面仅7元,适合日常食用;③拉面的技术体现了中国功夫,制作快捷;④原料方便简单、易于取材和普及;⑤历代传承,保持传统风味和特色。所以,到了兰州一定要吃碗拉面,而在整个北方,拉面也广泛流行,并迅速走出国外。

2.洛阳的汤。古今兴衰五千年,最接地气汤一碗。洛阳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加上北莽、南万安、伊洛河黄河贯穿以及天下之中、河图洛书、汉唐宫庭,孕育了悠久的汤文化,而这种汤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和兰州拉面相比,文化更深,特色更明显。洛阳汤种类繁多、吃法多样、荤素均沾,成为与洛阳牡丹并列的美食。一鼎洛阳汤就是中原鼎故,得中原者得天下。《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洛阳九鼎天下闻名。而由鼎到碗,洛阳汤进入百姓日常,最终演变洛阳水席。晨汤、午席也成为洛阳汤文化的两翼。相比北京的卤煮、羊杂,品相更好点。当前,洛阳晨汤的种类包括了羊肉汤,牛肉汤、牛杂汤、驴肉汤、羊杂汤、豆腐汤、不翻汤、丸子汤、饺子凉粉汤、鸡汤、胡辣汤等,而近年兴起的豆腐汤因引入野生菌、核桃、杏仁等,也越来越流地。每一碗汤都象征着河洛热土,也浸泡着游子们的乡愁。在洛阳喝汤,常常是“一半杂一半肉、多放葱花、多来点血、辣椒油一整勺、清汤!”可以坐着喝,也可以站着喝,可以添汤,也可以自带饼。但细究洛阳汤,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口味较重,相对油腻,适宜北方;②价格上扬,除素汤外,荤汤均在10元以上;③有点变异简化,比如葱花变成了韭黄;④花样繁多,区分甜咸;⑤羊汤非洛阳独有,但洛阳更丰富;⑥配汤饼馍,离洛则变味,如配锅盔、烧饼、油旋、油饼、油馍或饼丝,而在其他地方则难以找到,限制了其推广;⑦挖掘与推广,仍需下功夫。

3.长沙的粉。北方是汤和面,而过了长江,则成了粉的天下,其中“湖南米粉一条街”就是代表。对于长沙人来说,早上嗦一碗粉,就像吃了还魂丹,惬意入胃。据《长沙市志》记载:长沙地区盛产稻谷,居民一日三餐,以稻米作主食,以米粉制成熟食,即成为米粉。年,长沙便有甘长顺、杨裕兴、清溪阁、甘玉华、庆林斋、必香居、和记、黄春和等十余家粉面馆。如今发展丰富多样,如牛肉粉,羊肉粉,肉丝粉,酸辣粉,腰花粉,寒菌粉,牛酸粉,辣椒炒肉粉,还有猪油拌粉、炖粉、把缸粉、鸭子粉、鱼头粉。吃米粉,长沙话俗称“嗦粉”,“嗦粉克不咯~~”是清晨时分长沙最常听到的问候语。嗦粉的口头语:免青——不要放葱、蒜;免椒——不要放辣椒;免色——不放酱油;带迅——粉面熟而不烂;轻挑、重挑——粉面份量不同;轻油——粉面油放少一点;宽汤——粉面汤稍多点;扣汤——粉面汤稍少点;溶排、二排、银排——粉面煮的程度不同;重油——粉面油放多一点;过桥——粉面和码子分开;过桥加码——粉面不仅面和码子要分开,码子还要双份;来原——粉面不要码子,多放原汤;双码双油——下粉面时,放平常双倍分量的油。相比北方的面,长沙粉自有特点:一是白,二是软,三是鲜,四是营养,五是文化味没有北方浓,六是不太适合北方;七是可干拌拦可带汤。

一方水土,一方美食;一种美食,一种文化。无论是兰州的面、洛阳的汤,还是长沙的粉,都体现着深厚的中华的文化,因了接着地气,更能长盛不衰。冬日的天,来一碗,做一碗,吃一口,砸下嘴,回下味,味美沁入心脾,文化则源远流长。

?相关链接:1.河洛问道(二)——春节过后一地鸡毛2.河洛问道期——华夏年与二里头夏都之迷

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河洛韬略

韬略论坛为你助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s/135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