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爽弹滑嚼劲足,一碗弹走思乡病

  少年时期,在广州求学,几年间,对广州的美食印象深刻,云吞面算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吃云吞面是和同学去逛上下九,走累了,走进一家老店,要了一碗云吞面。店面不大,煮面的是全是阿姨们,很是讲究:都穿着白围兜,戴着白帽子,店面收拾得干干净净。

  一碗云吞面端上来,就闻到一股甜甜的海鲜香味,碗中的汤水不是很多,有韭菜白,还有细细的面条,就是没有看见半颗云吞。

  我迫不及待地深吸一口鲜美汤水,那味道真爽,一大口汤水入喉,逛街的疲劳似乎瞬间一扫而光。夹起面条,热气腾腾,面条细细的,黄黄的,吃一口,觉得口感很是特别,又筋道又弹牙。

  渐渐吃下去,一翻,就把碗底的云吞翻出来,五个很胖的云吞终于露出面目。夹起一个胖云吞,美美地咬一口下去。满口鲜,一嚼,感觉有脆脆的鲜美的东西,一看那剩一半的云吞,里面有一颗一颗的,原来是虾子。那个意外那个惊喜的心情,真叫美。吃一口云吞再舀一勺汤喝,不一会儿,一撮面五个云吞半碗清汤,都被吃得光光,意犹未尽。

  抬头望望那几个忙碌煮面的阿姨,觉得她们甚是可爱。那白围兜、白帽子,干干净净的店面,还有一起逛街一起吃面的同学兼闺蜜,在一碗云吞面的作用下,让我感觉那个冬日的下午,一切是多么的美好。简单单纯的读书时代,幸福就是这样的简简单单。

  行走他乡,偶尔看到云吞面这样的字眼,便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广州;而每次想到广州,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那碗热气腾腾的鲜美的云吞面。在我的认知里,广州是冬日下午上下九路的那碗云吞面的美好,云吞面里有那些年在广州读书的青春回忆。以致于之后的每一次到广州,都兴致勃勃地去找一碗地道的云吞面,重温当年的味觉享受,寻找当年的幸福感觉。

  如果有所谓“思乡病”,云吞面或可成为漂泊在外的广州人的一剂良药。小小碗中,喝着大地鱼、猪骨、虾籽熬成的汤底,清鲜香甜而不呛喉,云吞有虾有肉娇小玲珑,小撮银丝面半透明般韧劲十足,一如广州的个性。倘若能在下飞机的那刻品上一碗云吞面,那种“正斗”的感觉跟肚子饿不饿没有关系,简直就是对回家的依赖。

小贴士

  广州人说的云吞,即北方人所说的馄饨。据说在唐宋时期由湖南传入广东。宋代高怿的《群居解颐》一书有记载:“岭南地暖……入冬好食馄饨,往往稍喧,食须用扇。”而云吞面正式传入广州,则要追溯至清朝同治年间。

  正牌的云吞面需要“三讲”:

  一讲面。地道的面要从面粉加鸭蛋做起,而且最讲究的应该一点水都不用。这样做出来的面煮出来带点韧度,吃到嘴里非常爽脆。

  二讲云吞。关键在于里面的馅,用新鲜的虾球,也是一口咬下“卜卜脆”。

  三讲汤。用柴鱼虾壳熬出来的汤即要有鲜味还有清,加味精是大忌。辨别云吞面真假还有一招:韭黄一定不能缺(正宗广式云吞面只放韭黄不放青菜)。连面条盛放上桌也有讲究:碗底一般放五颗鲜虾云吞,然后把面条铺放在云吞上面,再加入大半碗面汤,汤里面要放些韭黄丝,增添美味并带来清脆的口感。

撰文:蓝珠儿

1、『聽然』訂閱號致力於中國最本土、最原生態、最溫暖的文化美學傳播,僅限交流學習,不做商用,轉載請注明出處。

2、『聽然』二字,源自《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意思為“從容一笑”。

3、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經編輯後發佈。網路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原作者可聯繫我們予以公示!向原作者致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s/1365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