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真的有播种一次,就可以一直吃一直吃
前两天,有个朋友问了小农一个“奇怪”的问题:“韭菜好吃,长势旺盛,那为什么绿化草坪不能改种韭菜呢?长了就割一茬,过几天又长出来了,一茬又一茬,美观还能带来经济效益,何乐而不为呢?”What?!小农被问的一时语塞,韭菜这种具有特殊气味的蔬菜,成片种植到公园里怕是不太好吧?光是味道就能迷倒一大群人,况且,现在可食用的韭菜品种都是经过优化改良的,优化后的韭菜比普通的草要娇嫩不少,被游客踩上一两脚可能就承受不住了。若是打理不及时的话,再生了虫......这画面太美,小农有点不敢想象。
上一篇文章: 蒜黄韭黄蒜苗蒜薹,难倒多少上街买菜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韭菜
韭菜的别名非常多,如草钟乳、起阳草、长生韭、懒人草等等。这些名字的由来很大一部分原因与其生长方式有关。因为,韭菜只需播种一次,便可年复一年地一直收割下去,是一种“一劳永逸”的菜。在收割之时,只要不连根拔起,从地面上几寸下刀即可。只要不伤到韭菜的根,收割过的韭菜地不需要多久便又会长成绿油油的一大片。起源
韭菜是原产自我国的古老蔬菜,国人食用韭菜有一段漫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著名怪志古籍《山海经》中提到:“丹熏之山,北单之山(今内蒙古),崃山(今四川),鸡山(今湖南或云南),边春之山,视山,其山多韭。”
韭菜属于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蔬菜,适应性强,虽然生性喜寒凉,同时也很耐热,早在先秦时期,野生韭菜的分布面积就已经十分广泛,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均可见。由于韭菜具有的“吃多少长多少”的生长特性使得它在生产力低下的中国古代备受欢迎。《诗经·豳风》中提到:“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韭菜被作为一种祭祀物品,与羊羔一同供奉于祭祀台前,起到与神明沟通的功效。可见古人对于其的尊重之情。
《礼记》中提到:“庶人春荐韭,配以卵。”古人称鸡蛋为卵,在这里“春韭配蛋”大概就是韭菜炒鸡蛋的原型了吧。当然,韭菜的食用方法远远不止韭菜炒鸡蛋这一种,古人凭借智慧摸索出了许多用韭菜烹饪的美食:李商隐在《题李上谟壁》中写道:“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饱闻南烛酒,仍及拨醅时。”作为家家户户都会食用的菜肴,韭菜的普及度越发广泛。韭菜于公元九世纪传入日本,随后逐渐传入东亚各国,现朝鲜、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地区均有栽培。欧洲人对于韭菜的接受度相对较低。欧洲人人认为其气味太重,堪比鱼腥草,因而不愿意将韭菜当做菜肴食用,而是当做调味品。韭菜安全么?
国人虽然喜爱吃韭菜,但是近来总有一些说法“连累”韭菜的发展,将韭菜与农药挂钩,韭菜能放心吃么?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张友军研究员告诉小农:韭菜是原产我国的古老蔬菜,品种资源数以百计,按叶片宽窄可分为宽叶型和窄叶型两大品种。在同等良好管理条件下,宽叶型品种平均叶宽在0.6厘米以上,叶片宽大肥厚,商品性状好;窄叶型品种平均叶宽0.5厘米以下,商品性状差,纤维略多。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韭菜商品化育种前,菜农大部分种的是窄叶品种。随着育种水平提升,近年来的新品种基本都是宽叶品种。宽叶韭菜更耐寒、产量更高,商品性状好,还便于收割捆扎。目前,宽叶韭菜已成为我国北方生产的主栽品种。除了品种,韭菜吸收的养分是否充足也对叶面的宽窄有影响。地力、肥力及种植密度等环境因素都会改变叶面宽窄,可以说,在水肥条件差或栽培密度过高情况下,宽叶韭菜也能变窄。韭菜的生长环境不仅会影响叶面的宽窄,对颜色也有影响。研究员告诉小农:韭菜的叶片颜色主要受品种决定,休眠型品种多呈深绿色。叶色还会受到栽培管理条件影响,弱光条件颜色较浅,极端情况下甚至呈黄白色,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韭黄;强光条件下颜色较深。也就是说,市面上的韭菜变得更宽更绿更好吃了,是因为品种的优化以及种植技术的提升,并不是使用了高毒有机磷农药。其实,韭菜大可以放心吃,张友军研究员团队新研发出的用日晒高温覆膜法,就可以做到不打药也能驱虫呢!想要了解一下么?识别下方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z/10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