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干炒肉丝作者杜卫林

北京中科曝光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710/4895883.html

孔子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自古及今,中华的美食奇葩,争奇斗艳。对于美食,断不敢妄言,纵谈间须有殷厚资本。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偶尔好奇,亦是道听途说于耳边,引经据典辨真伪。

譬如,位列“长江三鲜”之首的长江特产刀鱼,清代诗人清端曾描绘“扬子江头雪作涛,纤鳞泼泼形如刀。”据说三条凑足一市斤,游上堤岸已逾三千,游进酒肆几近万。真是食者荣耀,去者无憾。

此时与我而言,纵然美味佳肴,虽无力品尝,但决计不会念念不忘。因在记忆深处,有着一道菜——香干炒肉丝。或许有人窃笑,彼的品味之低劣,古今旷无。是啊!家常菜,平朴的不能再简洁了,可就是在脑海中难以清零刷新。

究竟耿耿难忘的情结为何弥漫,熟视无睹的往事缘何犹新?

于是我想起母亲的“香干炒肉丝”。住宿读书,虽说学校有食堂,但星期日往往准备一些菜,让孩子带往学校吃。或为省钱,或为增加营养。寒冷的冬天可以多吃几天,最怕天热,易变质。而母亲常常为我准备香干炒肉丝。香干,豆腐干之别名,上了年岁的人都称豆腐干。这就是饮食文化,充满诗情画意的菜名,端上桌大失所望,不过尔尔。

行文至此,忽而灵光电闪。那年岁末随车送民工回苏北,回程时饱餐一顿,点了一道“红烧狮子头”,闻名久矣,瞬时馋虫爬到喉咙。“哦——!”原来是家乡的肉丸子,只是个头出奇大。

香干切成丝,榨菜亦剁丝,等量在油锅中不停翻炒。榨菜挺咸,毋须撒盐。起锅时弹入几粒味精即可。肉丝?肉丝!不曾见一丁点肉丝,这难道是真正的香干炒肉丝?就像一帖药,缺一味药引药效大减。缺肉丝几无香味可言,画饼充饥而已。

画面定格于卅年前,尽管猪肉不再是奢侈品,然变身家常菜尚有一段距离。家乡曾有一趣闻:未改革开放前,卖猪肉的威名简直赛过公社书记,猪肉同老百姓休戚相关。书记嘛,能巴结最好,不能又怎地。向“杀猪佬”敬烟,爱理不理,还买不到肉。

忽如一夜春风,一下子涌现好几摊,杀猪佬湮没于众多肉摊中,人常躲远他。“来,肉斩斤去!”“来,给我一支烟!”你有来鸿,我有去燕。“买斤肉要抽支烟”,“嘁!以前递了烟还不卖给我”。听客哑然失笑。

正是青春韶华,时不时有一种饥饿感。饭量大,尤嗜红烧肉。有一次星期日归校,一家境优越的同学带了一罐红烧肉。几个同学好言相劝,在他半推半就中瓜分一空。他不会饿肚子,我们知道他的实力。这一幕清晰而明了,宛如在昨日。

直至今日,我依旧好吃红烧肉,只是不见了令人悲喜交加的“饥饿感”。悲者,饥也;喜者,年少也。时光的流水默默地流淌了廿年多,昔日的同学聚会,我说起这件事,并向他表示感谢,“不会吧!”他一脸茫然,看来不是装得,或许他从来不曾饥饿过。

偶尔见学生打饭。没有饭盒,不用饭票,只凭一卡刷定。饭菜丰富,旁边还有饮料伺候。感觉比我们那时好多了,真羡慕他们——幸福的生活。但换位一想,我们不应该嫉妒现在的孩子。他们有丰厚的衣食,但他们同样也有做不完的文山题海。

现在我也做这道菜,确确实实放入了肉丝。增加的是配料,缺少的是气氛。好怀念,只是再也回不去了,空留一些心痛的遗憾……

就说这么多,讲的是故事,值得回忆哟!

end

作者简介

杜卫林,生于年,高中文化,汽修工,浙江交通作家协会会员。右手榔头,左手操觚。热爱文学,敬畏文字。

悠悠丰惠

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z/11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