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故事我们村的韭黄出国了
图为杨守亮(右)在韭黄地里查看韭黄生长情况
“我们村的韭黄现在都‘出国’了,除了江浙一带,还远销马来西亚!”日前,当普定县委巡察组来到白岩镇韭黄村,对该镇巡视巡察整改情况开展“回访”时,村党委书记杨守亮乐呵呵地向巡察组介绍韭黄销售情况。
然而一年前,普定县委第七轮巡察第三巡察组对白岩镇韭黄村开展常规巡察时,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
韭黄村因栽种韭黄得名,其中“白旗韭黄”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可当巡察组走进韭黄村,看到的却是成片的韭菜地没人管理,“零零散散”的韭黄散落在杂草丛生的地里。
“作为‘白旗韭黄’的发源地,韭黄村主导产业却不主导,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带着疑问,巡察组当即展开走访。
“韭黄的名声打响了,却没有‘领头羊’带我们继续发展,而且缺乏技术,种出来的韭黄卖不了好价钱,自然就没几个人愿意种了。”
“我们村虽然是‘白旗韭黄’发源地,但与水母河流域的韭黄基地比起来,差距不小。”
……
面对进村入户的巡察组,韭黄村村民们纷纷倒起了心中的“苦水”。
通过走访、实地查看项目,巡察组很快找到了问题症结。原来,韭黄村自年起由原白旗、打油、新寨、田坝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合并后的韭黄村地变广了,人变多了,但干部人数缩减为原先的1/4。工作量骤增,班子力量薄弱,管理难度大,种植技术跟不上,最终导致该村韭黄产业发展逐渐滞后。
巡察组立即将该问题反馈给白岩镇党委和韭黄村党委。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接到问题反馈后,白岩镇党委扛起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召集原先白旗、打油、新寨、田坝四个村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对巡察反馈问题进行分析研判,以“兵支书”为着力点,重新选优配强班子队伍,以党建助力韭黄产业发展。为了充分吸收党员、发展党员,还在原先4个村基础上重新规范建立4个党支部,选拔优秀党员组建支部班子,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强基层党组织。
同时,探索实行“支部+合作社+村级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健全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村民代表到化处、塘约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定期召开韭黄种植技术交流会,邀请市县农业技术专家到村讲课,提高村民种植技术和管理能力。
如今,韭黄村村级产业已初成规模,种植面积达余亩,年产达吨,解决群众就业余人,助推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脱贫,人均年收入达元。
“现在韭黄订单应接不暇,我们两口子一天能割多斤韭黄,收割好就有人来地里收走,有专车运送。”村民杨守取、董凤萍喜笑颜开地说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实现巡察整改常态化、长效化,确保巡察整改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普定县委巡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普定县纪委县监委
上一篇文章: 老香港茶点middot广式肠粉m 下一篇文章: 干货用35道菜告诉你这8种醋的区别
朱潇)
来源:安顺市纪委市监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z/1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