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拾遗原汁原味的民国菜谱
袁世凯最爱韭黄炒肉丝
做法是:将去皮的五花肉切成两寸半长的帘子棍儿丝,川菜中叫切做二粗丝。韭黄洗净,切成寸段,从油勺,油热,先下肉丝翻炒,再加姜末面酱,炒熟,再加料酒、酱油,折韭黄(把韭黄倒入锅内),翻几下,下盐找口,点汤,挂芡,淋花椒油,出勺(即出锅)。这道菜鲜嫩可口。
袁世凯五姨太擅长做红烧肉
红烧肉是中国菜中的一道大菜,不下百种做法。五姨太的做法是天津本地的,把五花肉煮到五六成熟,然后放入红锅,加糖色少许,煮成金黄色,叫坐油勺,用旺火热油,将肉用铁筷子穿起来,放到锅中炸一分钟,让走油水,肉皮见小泡即捞出,切四分长一分厚的条,用中碗将姜料放入碗底,再把红烧肉放在其上,放盐,加料酒,蒸透,合成拼盘,倒扣过来上桌,这道菜非常下饭。
北京名饭馆八大居之一广和居的炒腰花
鲁迅喜欢的下酒菜
西长安街一家名叫龙海轩的小饭馆,这家的拿手菜是软炸肝尖,是鲁迅很喜欢的下酒菜。这道菜用猪肝上部切成片,用盐、料酒、味精腌制片刻,然后挂鸡蛋糊,再用七八成热的花生油炸,在表面的糊刚刚凝固的时候就捞出来,加热锅里的油至沸热,再把肝尖放下去炸。这样经过两次炸制的肝尖外酥内嫩。
鲁迅少年时代最爱的什锦蛋
这个蛋的做法非常特别。做法大概是这样的:在蛋的一头开一个小洞,倒出蛋清及蛋黄,将其与虾丁、笋丁、肉末、盐共同搅拌。后再装入蛋壳,整个放在笼屉里蒸。这道菜的做法与清代菜谱《食宪鸿密》中记载的肉幢蛋相似。《食宪鸿密》中记载的做法是:拣小鸡子(鸡蛋),煮半熟,打一眼,将黄倒出,以碎肉加料补之。蒸极老,和头(配菜)随用。
长沙玉楼东的招牌菜鸭掌汤泡肚
做法是:以猪肚尖、鸭掌为主料,以口蘑、豆苗为辅料,用鸡、猪骨头、鸭骨架、精瘦肉、葱、姜、酒长时间熬制而成的鸡清汤为主要的调料。肚尖要制得脆嫩,先将其切出鱼鳃型花刀,使之受热快且均匀。花刀切完以后,先用汤炖好,然后捞起来,上桌的时候再把肚尖倒在鸡汤里。品尝汤泡肚,确实有一种唇齿留香、常忆不能忘怀的感觉。
谭延闿家厨曹敬臣做鱼翅的记载
做法是:先将干鱼翅4斤煮3小时,冷却后去沙去脆骨,换上冷汤再烧开。每天换水两次烧开两次,如此重复3日,腥味皆去方可用。之后取大瓦钵用五花肉克垫底,将发好的鱼翅放在五花肉上,再放一整只~1克的肥母鸡,同时还要放在~1克的猪肘压在鱼翅上。加克绍酒,淋在鸡和肘子上。加水以淹没肘子为好,放葱、姜、盐少许,大火烧开之后移到小火煨4小时,等鱼翅融烂,浓汁透翅时端出,将肥鸡、猪肘、五花肉去掉另做它用,只拿鱼翅装盘,再取钵中的浓汁加鸡油50克,下锅酥一下盖在鱼翅上面。
中国历史上四大私房菜之一祖庵菜之祖庵豆腐
做法是将水豆腐打碎成浆过滤落筛,取一只肥鸡脯肉捣碎加入豆腐里。然后按照蒸鸡蛋羹的方式蒸,一直到起蜂窝眼,然后下火,冷却后用刀切成骨牌片,然后入锅油炸片刻,取出用瓦钵加鸡汤蒸熟,临上桌之前将钵内蒸出的汤水挤掉,再用鸡汤收汁,然后再盖上鸡油。想起来都会觉得好吃,蜂窝眼的作用是将汤汁收进豆腐中,味道更鲜美。
北平春华楼的看家菜银丝牛肉
北平东兴楼的酱爆鸡
胡适特别喜欢的炒豆腐脑
胡适念念不忘的毛豆腐
豆腐经发酵后,会长出一寸左右的白色绒毛(菌丝),故名毛豆腐。用毛豆腐制作的一道名菜叫虎皮毛豆腐。
其制作方法很简单:将十块毛豆腐每块切成三小块。炒锅放在旺火上,加菜籽油,烧至七成热。将毛豆腐放入油中,将两面煎至金黄,待到表层起皱,加入葱末、姜末、味精、白糖、精盐、肉清汤、酱油,烧烩两分钟即成,上桌时最好用一碟辣椒酱佐食。此菜香浓可口、开胃诱人。因色黄且呈现虎皮条纹,所以叫虎皮毛豆腐。
其实将毛豆腐两面煎黄,来炒川菜里的回锅肉,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毛豆腐比普通豆腐的味道要厚得多。
山东济南传统风味——面包鸭肝
做法是:将鸭肝洗净,片成16片,每片一分厚,加精盐、绍酒、味精,碗内放鸡蛋清、湿淀粉、面粉调成糊。将鸭肝片的两面均匀裹上一层糊,再将其中一面粘上面包末。炒勺内放猪油,在中火上烧成6分热时,把鸭肝逐片放入油内炸透,捞出。有面包末的一面朝下,装盘。这道菜鸭肝上面洁白如雪,下面金黄,皮酥脆,里软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z/7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