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文学韭菜飘香入梦来
在农村,韭菜是家常菜,是不可或缺的。一般人家,都栽种了一块,不大,也就一扇门的样子。多了吃不完。韭菜宜生,割一茬长一茬,还记得历史书中黄巾起义那句口号吧:“头如韭,割复发。”当然前半句是虚的,割掉肯定长不了;后半句没有水分,倒是真实可信。
韭菜,能被古人列入战争动员口号中,可见它的生命力多强!是啊,韭菜确实有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般的特性。无论是乍暖还寒的清明节前,还是知了狂鸣的炎炎盛夏,或是冷露无声的秋风中,韭菜总是让你了无牵挂地割,让你口福不断。好菜的味道,就如好诗的意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韭菜炒鸡蛋、韭菜炒江虾、韭菜炒包干、韭菜伴饺馅……都是两个字:“极品!”
初夏,晨曦微露,韭菜地头,一边是昨日刚割后又新钻出地面,似细细花针样的浅黄色嫩芽,另一边则是三五日前长出已在摇曳翠绿了。韭菜是一次性种植,多年享用不尽的蔬菜,素有“懒人菜”昵称。韭菜分蘖旺盛,若老是让它呆在原地不动,不用几年,就会进入“老龄化”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去给它们进行必要的“分家、搬迁、安置”,这就是农户常用的“分根”种植法。当然这分根是有讲究的,不是随心所欲地想分就能分的。记得祖母当年给韭菜分根时,都会等全家老小年龄过了“九”再去分,否则主家里这年带“九”的成员不吉利。韭菜分根很简单。过了农历“七月半”,将每棵韭菜老蔸一一挖出,掰开、分成三五份,再返回到平整后的土地里,浇上一次“送嫁”肥,这就成了。
有民谚云:“春韭是参丹,夏韭如砒霜。”这话听起来有点夸张。据鄙人多年种植及食用经历,夏韭其实也沒有那么差呀,只是到了盛夏,才像冬天那样进入休眠模式。今年夏至过去了好几天,我还炒了一盘,香气不逊于春韭,口感只是纤维重了点。当然从选择上看,首选春韭,次者秋韭,再次便是夏韭了。
据说韭菜这菜名相传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有关。在一次大战中,刘秀兵败,军队溃散,死伤大半,四处逃亡。逃亡中的刘秀,慌不择路,只顾策马狂奔,跑了一昼夜,狼狈地来到亳州一处叫泥店的村落。此刻的他,已是饥渴难耐,寸步难行,便爬向一农家,抬手叩门,说明来意。主人夏老汉闻声相迎,见刘秀银盔银甲,相貌非凡,就把刘秀扶进屋里,但因家贫,少饭无菜,夏老汉便到屋外割些野菜烹炒给刘秀充饥。饥不择食的刘秀一连吃了三碗野菜,方缓过神来,便问老汉这么好吃的菜是什么菜,夏老汉回答一种不知名的野菜,刘秀点点头说,既然是无名野菜,今天它救了我的命,就叫它“救菜”吧。随后刘秀问过老汉住址、姓名,谢过之后,便起身告辞了。
后来刘秀称帝,天下太平,一日他忽想起泥店“救菜”,便命人前去采割,并命御厨煎炸烹炒,觉得味道妙不可言,便封夏老汉为“百户”,封地千亩,专种“救菜”,以供皇宫。又经御医研究,发现“救菜”有清热、解毒、滋阴、益阳等多种功效。刘秀得知“救菜”竟然有这么多好处,遂更喜爱吃韭菜。“救菜”作菜名因觉不雅,思来想去,又因“救菜”是一种草本植物,便为“救菜”专造了一个“韮”字作为替代,于是“救菜”就成了“韮菜”。“韮”字又被后人简化为“韭”,“韭菜”便由此得名,传至今朝。
同样,古文献《說文》,对“韭菜”也给出了一种有趣的解释:菜名。一種而久者,故謂之韭。象形。在一之上。一,地也。这就是形象地告诉我们:“韭”字下面“一”,代表的是平整的土地;而上半部分的“非”字,则表示韭菜生长时,先有几根芽头钻出地面,接着朝周围丛生。韭菜的“韭”还有长“久”的意思,割了以后还会长,好像永远割不完。至于民间流行的那句口头禅“割不断的韭菜”一说,已被现代人融入了新的寓意,通常是用来借指因某件事处理不当而留下的后遗症。
有关韭菜的民间故事我听过的还不少。咸丰年间,安徽境内,涝灾连联,粮食无收,民不聊生。当时,有一支捻子军沿着新安江的水路,摸进徽州深山老林,已是断粮多日,饥肠辘辘。被困的一头领,便扮着一老道,沿炊烟方向前行。走着走着,来到了一处破旧的茅屋。一位徽州女人手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身后还跟着一群饿得皮包骨的苦命孩子,正在灶台煮着粟米粥。氤氲缭绕的水气中,依稀可见几粒粟米孤零零的随水儿翻滚。
猛抬头见一帮陌生壮汉,孤单、无奈的她,先是一怔,马上强装笑容相掬道:“客官,去何方?就餐可否?”捻军头领见此情景,也礼貌地问她:“请问,远近是否有客栈?”妇者答道:“方圆十几里,无人家,我们逃荒避乱来这里已是三代了。”
一语说中了捻军头领的心里,哦,同是饥荒落难人!为弄清农妇所说的话是否有假,遂脸一沉,厉声道:“下午,给我准备‘十桌酒菜’,不得怠慢!”
徽州女人一听这话,如坠万丈深渊!不过她很快就镇定下来,拖着沉重的脚步,来到茅屋外,见了那磨草根的“石磨”,突然有了对策:石磨——石桌——十桌,不是谐音吗?韭菜——酒菜?“有了!有了!”徽州女人喜不自禁地自言自语起来。
过了几个时辰,果然有一队虎虎生风、异域口音的人马,涌进村子。
此刻,徽州女人安然自若,不言不语,只顾着将香气飘散的“韭菜”炒好盛在碗里,摆在“石磨”上,把仅有的大半碗粟米煮了满满一锅的粟米粥,热情地招呼他们说:“各位客官,‘石桌韭菜’做好了,不成敬意,请各位多多包涵!”
捻军们闻了香味浓郁的韭菜,早已垂涎三尺,喃喃道:“韭菜——酒菜——下酒的菜——九个菜,怎能算小?石桌——十桌,十桌(石桌)酒菜(韭菜),是徽州女人的情意!”
这时,茅屋内外飘荡的不只是浓郁的韭菜香味,还有那一阵阵嘻嘻哈哈的笑声。
当然,这样传说的故事还有很多,譬如“九碗菜七碗饭,板凳连在桌子上”的故事,恐怕大家也不陌生,这里不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农村民间故事会》这类丛书。
本文来源/枞阳在线
主编/朱文格
视觉总监/王章志
执行编辑/黄媛媛方圆
投稿邮箱/
qq.鍖椾含鍝鐧界櫆椋庡尰闄㈡渶濂?涓鐧界櫆椋庡尰闄㈠ソ鍚?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z/7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