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必备冬至了,应该吃点儿什么呢有范
今天是冬至节气,从冬至日开始,我们正式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九九歌》开始唱起来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您大概不知道,老天津卫在这一天是要吃冬令四珍的。
冬令家常菜韭黄炒鸡蛋
天津菜讲究应时到节,什么季节选什么食材。韭黄就是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是冬季栽冬季采的一种蔬菜,成为天津人冬令的必备菜品。在二毛写的《民国吃家》里记载了关于韭黄炒肉丝的故事。袁世凯的五姨太是天津人,烧得一手好菜,深得袁的喜爱。袁世凯爱吃的韭黄炒肉丝以及红烧肉,最开始就出自她的手,后来家厨学会,成为袁家的常菜。这道菜鲜嫩可口,据说袁世凯最喜欢用馒头夹这道菜吃,非常下饭。
围炉品银鱼紫蟹火锅
“天津河海两鲜丰富,冬天更适合吃紫蟹。”天津食文化专家许先介绍,天津人根据鱼虾蟹的生长及成熟时间不同选择食材。夏天吃比目鱼、秋天吃刀鱼、冬天吃银鱼。虾类中,立春时吃大白虾,二月二是对虾丰收的时候,立秋的时候吃青虾;而螃蟹中,春天适合吃海蟹,七八月份是闸蟹最肥的时候,冬天更适合吃紫蟹。立冬后紫蟹深紫色,皮薄,双层蟹盖。
银鱼紫蟹火锅是天津传统名菜之一,主料选用被称为津沽“冬令四珍”中的银鱼、紫蟹。传统的做法先要将雪里蕻提前一天用净水泡去咸味,切成寸段,码在火锅底部,再将银鱼、紫蟹码在上面,然后另起勺置旺火上,加入清汤烧沸,以食盐、味精调口,慢慢浇入火锅内,点燃火锅,汤沸上桌。冬季饮用有御寒强壮身体的功效。由于天津水域环境的变化,“冬令二珍”也在发生变化。银鱼紫蟹火锅中的紫蟹产于宁河是上个世纪80年代恢复的品种。而银鱼已经不是当年银鱼了。早年间的银鱼平时生活在渤海湾,冬季逆流而上,游至三岔河口产卵,也是三岔河口特有的银鱼。如今,早年间海河产的金眼银鱼已经退市,市面可见的红眼银鱼多产于太湖。
消失的炸熘铁雀儿
曾经是天津人的冬季下酒菜,已经有数百历史。铁雀儿就是麻雀,爪黑,羽毛呈暗褐色。每到严冬,铁雀儿的羽毛渐丰,肉脯肥嫩。据老一代的天津人说,成熟的麻雀捕捉回来很难养活,放在笼子也不吃不喝,最后撞笼而死,因此称其为铁雀儿。炸铁雀儿需要用料酒、精盐、蒜末,最后加入糖醋,淋上芝麻油。如今,鸟类已受到保护,也不提倡食用。小心违法哦!
不过,如今最简单、实在的还是——
包一顿冬至羊肉饺子
冬至为嘛要吃饺子
冬至这一天,天津人沿袭着吃羊肉馅饺子的传统。年就在“三岔口”开始经营饺子生意的白记饺子馆距今已经年的历史了,西葫羊肉水饺的制作工艺如今也成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记水饺工艺传承人、天津面点大师张秀英说:“冬至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人体的阳气潜藏于体内,容易手足冰冷,气血循环不良。按中医的说法,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暖中祛寒、温补气血的功效。所以冬天吃些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以滋补身体。”
早年间,白记饺子馆推出冬至饺子席,以羊肉水饺为主打,让食客能在冬至这天,吃到饺子盛宴。冬至饺子的馅料搭配有什么讲究?张秀英介绍说,首先馅料的选择要非常精心。羊肉选择羊上脑肉,配菜选用小西葫和南荠。制作的时候,将上等的羊上脑肉以2:8的肥瘦比例搭配绞成肉馅,南荠去皮打碎挤干,小西葫去皮、去瓤、打碎、挤干,西葫汁留用。用传统秘制配方、配料按比例与绞好的羊肉、南荠、西葫混合并调至均匀。这是白记水饺遵循了百年的秘诀。
冬至除了吃饺子,早年间天津也有吃馄饨的风俗。
冬至吃馄饨,源于中国古代的历法。古人把冬至看作是天体运行之始。在此之前,古人认为宇宙是一种混沌状态,混沌状态被演绎成民间美食“馄饨”。吃馄饨来纪念开元,逐渐成为风俗。冬至食馄饨大约盛行于宋元时代。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描绘杭州人过冬至节时说:“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饷先则以馄饨,有‘冬至馄饨年博托’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
冬至馄饨虽兴于南方,但随着大运河贯穿南北,天津馄饨有与众不同的发展,自成一体。天津馄饨有自己的特色,馅大皮薄,个大。大多都是用鲜猪肉加葱姜调料拌馅,鸡汤或排骨汤,煮出来异常鲜美。天津冬菜是馄饨中不可缺的配料。青麻叶大白菜经过特殊工艺研制加工,6个月的时间才能出一坛美味的冬菜,在冬令时节食用。
全国各地冬至都吃些什么?江南一带吃汤圆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之一。江南一带把冬至称为冬节。冬至的时候,他们也有吃汤圆的习俗,而且有“吃过冬节圆,就算大一年(岁)”的说法,意思是说,吃了冬至的汤圆,便又长了一岁。冬至吃汤圆的习俗在江南一带尤为盛行。
广东冬至肉对广东人来说,冬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甚至比春节还重要得多,所以,广东人有句话叫“冬至大过年”。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其中,烧腊就是广东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余,准备一桌大鱼大肉、腊肉腊肠,谈笑风生地吃一顿,以祈求来年能鸿运当头,大吉大利。
潮汕地区祭祖先、吃甜丸在潮汕地区,冬至又称“小过年”,是民间一个大节日。在这一天老百姓要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在沿海地区,则要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祭拜祖先,为渔民祈福,求神明和祖先保佑出海平安归来。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
北方多吃馄饨和饺子在北京,有句谚语叫:冬至馄饨夏至面。对于有着好吃不如饺子习俗的其他北方人来说,也普遍有冬至吃饺子和馄饨的风俗。不同地方的人们对馄饨的称呼还不一样,比如广东人把馄饨称为云吞,湖北人则称之为包面,江西人称其清汤,四川人称抄手。河南人在冬至这天,要吃“捏冻耳朵”。原来,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据说是吃了饺子后,可以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不会被冻掉耳朵。
宁夏银川吃“头脑”银川有个习俗,冬至这一天喝粉汤、吃羊肉粉汤饺子。银川老百姓冬至这一天给羊肉粉汤叫了个古怪的名字—“头脑”。早上吃不下饺子,就买吊炉三尖饼子、茴香饼子泡着粉汤吃。
厦门排队买姜母鸭厦门人对鸭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一年四季都在吃鸭,盐鸭、酱鸭、烤鸭、四物炖鸭,冬至吃姜母鸭。一条街只要有一摊卖姜母鸭的店,就整街飘香。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别滋补。姜母鸭自家做的比较少,因此,冬至一到,就有很多人开始排队买姜母鸭。
四川喝羊肉汤四川人过冬至节的气氛要浓一些。古时,地方官在这一天照例会在书院中向万岁亭朝贺,并互相贺拜。民间则将冬至日称为“过小年”,因而自然会表现出一些类似过年的气象。在四川,有冬至节吃羊肉等滋补食品“进补”的习惯,在晚上吃羊肉、喝羊肉汤来暖身驱寒,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苏州吃馄饨忆西施由于苏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吴国的都城,而吴国始祖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袭周代历法把冬至作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苏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遗俗。
在冬至,苏州人还有吃馄饨的习俗。相传,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吴王没胃口,美女西施就进御厨房包出一种点心献给吴王。吴王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此为何种点心,如此鲜美?”西施想:这昏君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便随口应道:“混沌。”后来,为了纪念西施创造的这种美食,苏州人便把馄饨定为冬至节的食物。
版权声明本文综合天津日报、都市快报等媒体报道,首发天津广播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xg/3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