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名录四色韭黄种植技艺
四色韭黄种植技艺
四色韭黄种植技艺发源和兴盛于山东省桓台县荆家镇的东孙村。
四色韭黄全称“荆家四色韭黄”或称“孙氏韭黄”,因植株自上而下呈紫色、绿色、黄色和白色而得名,口感鲜美,韭香浓郁,营养丰富,曾是清代朝廷贡品。四色韭黄每克中含蛋白质2-2.85克,脂肪0.2-0.5克,碳水化合物2.4-6克,纤维素0.6-3.2克;还有大量的维生素,如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等;韭菜含的矿质元素也较多,如钙、磷、铁。并有活血散瘀、理气降逆、温肾壮阳作用,其汁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韭黄中的硫化物具有降血脂的作用,适用于心脑血管病和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还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可增强肠胃蠕动,使胃肠道排空时间加快,减少食糜中的胆固醇和胆酸同细菌作用时间,减少有毒致癌物质在肠道里滞留及吸收的机会。
年,四色韭黄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
四色韭黄的种植技艺有近二百年的传承历史。据民间流传,它是清同治年间东孙村孙景礼(~)、孙景谊(~)兄弟所发明创造的。《新修桓台县志》记载:“县内荆家镇东孙村孙景礼与孙景谊,以农圃种植蔬菜甚著成效,冬月鲜韭为桓邑著名土产,栽培法即兄弟所首创,邻里仿效之,获利,现已扩至数千户。饮水思源,景礼殆其鼻祖。”
孙景礼(~)、孙景谊(~),同胞兄弟,荆家镇东孙村人。
东孙村原名张家园子,农户多有种菜习惯。孙氏兄弟以种菜为生。清同治五年春,孙氏兄弟在清理韭菜畦准备上肥浇水时,发现苇叶草屑之下已是缕缕金黄柔嫩的鲜韭簇生。孙景谊认定韭菜可以冬月培植。
次年秋末,孙氏兄弟便把韭菜畦中的表土掘出,换上豆绒浮土盖埋到韭根底部,随着天气逐渐变冷,韭畦里覆盖上豆叶、苇花、麦稂之类。春节时,搂开韭畦,果见韭菜长出鲜嫩的叶子,当年小有收获。尔后数年,孙氏兄弟致力于提高产量,扩大种植,虽多次遭到挫折,但依然坚持钻研、实验。他俩时常同邻近老菜农研讨遇到的问题。先是采用东西向较深韭畦,夜间用苇苫掩盖保温,中午揭苫立于畦北面挡风,让畦面见阳光。后改为畦北面扎篱笆漫稀泥以挡风保温,畦面施细碎粪土,以草苫夜覆昼露的办法。
经数年不懈的努力,孙氏兄弟于每年春节前,均生产出相当数量的韭黄。正月里,培植出头刀韭菜到桓城、高苑、青城集市上出售,被视为稀有佳品争相购买。
孙氏兄弟冬月培植韭黄的生产技术成功后,邻村争相学习,很快传到前刘、伊家、陈桥、姬桥、高王等村,继而又传遍全县乃至邻县。民国20年前后,全县培植冬月鲜韭者发展到数千户,培植技术日见高超。此后每年,冬月鲜韭成为桓台县著名土产之一。孙氏兄弟的首创业绩为菜农所传颂。
如今,两位先人当年发现四色韭黄的土井仍存野外。这项独特种植技艺的传承人是孙氏后人孙元福。
东孙村出产的四色韭黄口味十分独特,这和当地的气候、土壤等因素有关。荆家镇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日照时数在小时左右,韭黄种植区域内的土壤耕层深厚,以壤土为主,颗粒细,通透性好,保肥、保水能力强。这里的气候和土质非常适合培育营养价值很高的韭黄。据农业部门调查测算,荆家镇东孙村一带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0.9%,全氮平均0.%,全磷0.12%,碱解氮61ppm,速效磷6ppm,速效钾90PPM。
四色韭黄以栽种为主,分为种栽和苗栽,种植的时候选择地势平坦、浇水施肥方便、土壤耕层深厚的好地来种植,以确保韭黄的营养价值,在选用品种方面,选用抗病虫、抗寒、耐热、外观和内在品质好的品种,以汉中韭、独根红、大金钩和自己培育的品种为主,而且还要在合作社聘请的技术员指导下选择最佳时机种植。四色韭黄最佳播种育苗时间为清明到立夏之间,夏至后移苗定植。菜畦有严格的技术标准,4米为一畦带,每一畦带安排2畦,畦宽1.5米,风障带1米,畦长为30-60米,夏至定植后进行养根。小雪节气后,韭叶枯死,用准备好的风障、苇毛苫进行覆盖,通过昼掀夜盖苇毛苫、扒土晒根等措施,到春节前收获。
四色韭黄的种植技艺十分微妙复杂,其中随机调节温度、湿度及光照条件是其关键。培育方法主要如下:
一设立风障
东孙村人一般就地取材,用玉米秸秆在韭菜垄北面做风障。先是距韭菜垄一定距离挖好风障沟,然后将玉米秸秆捆扎牢固以加强抗风能力,再将其下端埋在沟中,踩踏结实。在保证风障不倒伏的前提下,尽量加大风障向南倾斜角度,使风障与地面成适当夹角。
二清理韭墩
在腊月中下旬,菜农选晴天中午或下午,清除韭菜的干枯叶,用锄头等工具或者用手扒土,使韭菜根茎露出地面。白天晾晒,夜间则盖上薄膜或苇毛毡防寒。
三施肥浇水
韭墩扒土晾晒数天后,要及时施肥,再将行外的表土整细回填弄平,然后浇一次透水,并撒一层细沙土保墒。
四揭盖管理
四色韭黄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很高,浇水和下雨雪后要保温、排湿。天气晴朗时还要选择适当时机通风、降温。这样使膜内温度白天和夜间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五培土捂黄
在韭黄生长期,培土避光,使叶片自下而上呈现四色,这一过程叫培土捂黄。同时具有增温、保温、防病等多种作用。土要用干、暖的细土。当韭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将外表土整细,均匀填到行内。韭苗又长到相当高度时即可收割,然后再次培土,依次类推。
春韭种植技艺在中国民间传承千余年,四色韭黄种植技艺正是在此基础上的发明创造。它不仅是当地自然资源与百姓农村生活的结合,还是中国农业文化的必要补充。清代孙氏兄弟发明四色韭黄的传说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反映了社会历史的发展,人民生活的进步。
由于四色韭黄种植技艺具有复杂繁琐、劳动量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所以能完全掌握这项传统技艺和愿意种植四色韭黄的多是中、老年人。现代文明的脚步使年轻人大多奔波在外,很少涉足田间地头。这项独特技艺的发展和传承现状十分堪忧,必须尽快采取得力措施,进行保护。
淄博微文化
桓台县非遗协会、桓台县诗歌协会、桓台县网络作协官方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白癜风是什么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zf/1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