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年夜饭,春节话春卷
春卷又称春饼、薄饼,是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品。目前流行于中国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民间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于待客。春卷的历史悠久,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现在有关春卷的谚语很多,如“一卷不成春”,“隆盛堂的春卷——里外不是人”等等,春的意思在这里就是春天,有迎春喜庆之吉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春节必吃的春卷。
春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方人也称为“春饼”。据传在东晋时代就有。那时叫“春盘”。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称“春盘”。那时不仅立春这一天食用,春游时人们也带上“春盘”。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这一生活习俗。在唐代,春盘又叫五辛盘。
明代李时珍说:“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以后春盘、五辛盘又演变为春饼。宋朝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这样描述:“常熟糍糕,馄饨瓦铃儿,春饼、菜饼、圆子汤。”到了清代,富家或士庶之家,也多食春饼。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打春》中记载:“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闹也。”这样,吃春饼逐渐成了一种传统习俗,以图吉祥如意,消灾去难。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饼”又演变成为小巧玲珑的春卷了。这时它不仅成为民间小吃,而且也成为宫廷糕点,登上大雅之堂。在清朝宫廷中的“满汉全席”种菜点中,春卷是九道主要点心之一。
据说宋朝的时候福州有个书生,为了温书应试,整天埋头攻读,常常废寝忘食。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劝他也没用;就想了个办法:把米磨制成薄饼,以莱肉为馅,包成卷筒形,既当饭,又当莱。这种小吃后来定名为春卷,并逐渐流行于城乡各地。福州人春节期间常常食用,跟北方过节包饺子一样普遍。蔡襄曾写诗赞说:春盘食菜思三九。当今春卷皮已改用面粉,馅一般用豆芽、韭菜、豆腐干,有的还放上肉丝、笋丝、葱花等,较高级的春卷则用鸡丝或海蛎、虾仁、冬菇、韭黄等制作而成。春卷用微火油炸至金黄色,外酥内嫩,又称为炸春。
闽南春卷的由来,相传是福建百姓为了感谢郑成功,每家每户出一道菜来招待他。郑成功为不负百姓的厚爱,在一张烙熟了的面皮上夹入每家的菜,卷起来吃。这便有了后来的春卷。在清明节临近的那段时间,很多闽南人家里都会做这种春卷,因为海蛎是这种春卷的材料之一,清明节临近这段时间海蛎是最肥美而不腥的。成都的春卷历来很有特色。它是用面粉加水和少许川盐调制成湿面团,用“云板”锅摊成春卷皮,卷食各种凉拌菜肴或韭黄肉丝、蒜苔肉丝等炒制菜肴。各种春日的新鲜蔬菜,被细嫩而绵韧的春卷皮包裹,吃起来已十分别致了,再加上以芥末粉、调以酱油、醋、辣椒粉、熟芝麻、花生碎粒,那更是妙不可言。特别是茶末用于冷菜调味,构成了别具风格的末味型,那种强烈的辛椒辣味,可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芥末还有健胃、利气、祛痰、发汗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食后让人感到浑身通泰。蜀人在饮食上自古就有“好辛香、尚滋味”的特点。而“茶末春卷”恰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所以芥末春卷自然为成都人所喜爱,成为一方名食。
最后小编给大家带来春卷的简单做法
1.准备所需材料,香菇、木耳提前泡软,胡萝卜和沙葛去皮洗净切成丝,香菇、木耳泡软后切成丝、瘦肉切丝,姜切沫
2.猪肉丝加入盐、酱油、食用油、白糖、玉米淀粉,然后拌匀腌制10分钟
.锅内加入植物油烧热,放入姜沫炒出香味,再加入腌制好的瘦肉丝,煸炒片刻后,加入香菇和木耳丝,翻炒2分钟后,加入胡萝卜和沙葛丝翻炒,加入适量的盐、糖、少许的酱油、少许的胡椒粉,然后翻炒均匀,盛出放凉
4.取春卷皮一片放上少许凉透的春卷丝
5.然后卷起,两边再折起来,在封口处抹上面粉糊,包好
6.锅内加入油烧七成热,放入包好的春卷炸,炸至金黄色即可,最后把春卷捞起沥油,然后食用
还等什么,赶快行动吧!
————千金方小编没石沉香
欢迎大家订阅千金方博导工作室订阅号,本订阅号将定期推出不同专题,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分享人气药膳美食,传播健康养生理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zf/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