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健康养生正当时
.2.4
农历:腊月(大)十九
丁酉年甲寅月丁卯日
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今天,我们来和大家聊聊立春养生的那些事儿……
ying
饮
shi
食
pian
篇
1
立春后,女性必吃的四种养生食物
传统立春食补,女性经典的滋补食品有核桃和松仁,它们富含维生素E和锌,有利于滋润皮肤、延缓皮肤衰老!
花生与黑芝麻
花生与黑芝麻是30岁女性抗衰老的首选食品,这主要归功于它们富含维生素E,同时还有防止色素沉着于皮肤的作用,避免色斑、蝴蝶斑的形成。芝麻中含有强力抗衰老物质芝麻酚,是预防女性衰老的重要滋补食品,其中的B族维生素含量也十分丰富,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有利于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的合成。
核桃松仁粟米羹
核桃和松仁都是女性经典的滋补食品,美容又健胸,它们富含维生素E和锌,有利于滋润皮肤、延缓皮肤衰老。它们中蛋白质、矿物质、B族维生素的含量也十分丰富,是美容、美发的佳品。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取适量高汤,加入冰糖和粟米,小火炖熟,撒上核桃仁和松仁,即可食用。
山药
山药是中医推崇的补虚佳品,具有健脾益肾、补精益气的作用。鸡肝富含铁、锌、铜、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等,不仅有利于雌激素的合成,还是补血的首选食品。青笋则是富含膳食纤维的美容蔬菜。三者合用,具有调养气血、改善皮肤的滋润感和色泽的作用。
黄豆和青豆
黄豆和青豆不仅富含蛋白质、卵磷脂,还含有植物雌激素,这种异黄酮类物质能有效提高体内雌激素的水平,从而让女性更加青春美丽,而且异黄酮还具有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不少人只知道猪蹄是美容佳品,却不知道鸡翅中也含有大量胶原蛋白,而且蛋白质含量要高于猪蹄,它与黄豆、青豆同食,对增加皮肤弹性、滋润皮肤十分有益。
1
韭黄姜汁奶,立春温中升阳
韭黄又称韭芽、黄韭、韭菜白。中医认为,韭黄味辛、性温,具有温中健脾、补肾起阳、行气活血之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食欲低下、反胃、便溏等症,和气血瘀滞所致的跌打外伤、关节痛、腰痛、胸痛、胃痛、腹痛等症,以及肾阳不足所致的腰酸腿软、阳痿早泄等。
立春时节的韭黄堪称蔬中珍品,以此药食同源佳品制膳,可起到疗疾防病的作用。下面给大家推荐一款养生汤水。
韭黄姜汁奶
韭黄克、生姜25克,一同捣烂取汁,放入锅内。兑入牛奶克,加热略煮沸,趁热饮用,每日1次,可滋补虚弱、温胃止呕,适用于脾胃虚寒或外感寒邪所致的胃脘冷痛、疲乏等症。
也可用韭黄1两,桃仁5克,陈皮3克,同适量粳米一起煮粥,隔日喝一次,可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yang
养
sheng
生
pian
篇
“立春养生重在养肝
”调节情志:顺应节气,戒怒忌忧
中医学认为,肝主生主动,喜条达而恶抑郁,故称之为“刚脏”,在五行中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春季始临,人的肝气亦开始旺盛,排浊气、畅气血,正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古语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临证指南医案·肝风》则有肝“体阴而用阳”之说。故人体应与自然规律相契合: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护肝。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情志”、“怒伤肝”。因此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力戒暴怒或心情忧郁。春季人们容易倾向两种消极的情绪,一是春季阳气升发,容易造成肝火上亢,情绪激动,动辄大发脾气;另一种是春季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
预防这些不良情绪可以多与亲朋好友沟通,自己不要钻“牛角尖”;其次要在适合的天气时,走到大自然中,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好的春天。还有适量的运动也有助提升好心情,因为运动时体内激素会增加,在活动筋骨的同时,也能加强内脏系统的循环功能,还可以有效地分散注意力,平时就适量运动,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这对及时疏导情绪非常有用。
健康起居:晚睡早起,与日俱兴
民谚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黄帝内经》也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成杰辉介绍,立春以后日照渐长,在起居方面也应顺应日照变化,相对冬天来说晚一点睡、早一点起,以利于阳气的生发。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克服倦怠懒睡的习惯,适当夜卧早起,增加室外活动,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
另外,睡眠虽然对肝脏有益,但并不是睡眠越多越好,如果肝功能指标尚可,应该进行适量的运动,各人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例如健走、慢跑等。
注意保暖:春捂护阳,下厚上薄
谚语云:“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成杰辉解释说,这是指早春季节不要急忙把棉衣脱掉。立春时节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人体的毛孔也正处于从闭合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凉的侵袭,毛孔就自动闭合,体内的阳气得不到宣发,以致产生“阳气郁”的现象。所以,防寒保暖仍是立春养生的重点。此时衣着主张“下厚上薄”,以助春阳升发之势,正如《老老恒言》所云:“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zhu
注
yi
意
shi
事
xiang
项
立春之后当心倒春寒
慢性病患者应这样赶走疾病
神经系统
在“倒春寒”天气中,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致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加速了血栓的形成。同时由于初春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流减慢。春天人的情绪易变,因而精神性疾患较多。春季要重视情绪调节,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
内分泌
寒冷会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病、糖尿病足以及血糖紊乱,而感冒的高发也会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使病情治疗雪上加霜,同时,天冷皮肤容易干燥,由于厚重衣服的遮盖,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忽略对皮肤的护理,这也是寒冷季节糖尿病患者皮肤病变高发的原因之一。
消化系统
春节之后,团年饭剩下的熟食成为不少家庭节后餐桌上的主食,有的人直接从冰箱里拿东西吃,很快就感到腹痛、呕吐、腹泻,而且伴随发烧。最近气温还是偏低,老年人身体免疫力本来就比较低,除了注意保暖外,晚上尽量要清淡饮食,少吃生冷硬的食物。
呼吸系统
逐渐变暖使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活跃,倒春寒突然变冷容易引起人体受凉,呼吸道局部温度也随之降低,抵抗力减弱,病毒或细菌极易入侵,原来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细菌也会乘机捣乱,很容易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夜晚居室当门窗紧闭,以防睡梦中被寒风所袭,但不可整天关门闭户,白天需适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
再次提醒,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疾病、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等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更应警惕倒春寒。
来源
人民网
以上图文内容综合整理自互联网,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zf/9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