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植物及有关的抗营养因子植物中含有许多自然化合物,如蛋白酶抑制剂,生物碱,草酸、植酸和抗性淀粉等都是抗营养因子。
一些食物中的天然成分,这些化合物可降低营养物质的有效性、食物中其他的抗营养成分。此外其中含有的真菌或微生物的代谢物或植物本身防止感染或受伤的自卫系统也属于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1、豆类是极佳的蛋白质来源,但他们都含有限制他们在日粮中应用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素主要有蛋白酶抑制剂、脲酶、氰苷、植物血凝素和抗维生素因子。
胰蛋白酶抑制剂所有的豆类都含有一定水平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生的或加工不好豆类产品在小肠中可与胰蛋白酶结合,形成一种非活性复合体,正常情况下阻止胰脏继续分泌胰蛋白酶的负反馈机制被中和,从而导致胰脏产生过量的胰蛋白酶,胰脏肥大伴随着生长抑制和饲料转化率的降低是饲喂未加热处理的豆类产品的表现。
酶抑制剂
植物血凝素豆类和固氮菌之间共生作用中起关键作用的植物血凝素普遍存在,它的毒性在不同豆类中不同。植物血凝素可以高度特异的方式与糖和糖共价体产生可逆性结合,它与小肠内壁微细纤毛卜糖蛋白结合,可使内壁产生创伤和纤毛发育不正常,从而严重地破坏整个小肠壁的营养成分吸收,造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B的吸收不良和铁离子运转受损。同时由于植物血凝素对上皮细胞的破坏,大量的没有被消化和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进入结肠中发酵。另外,植物血凝素还可在小肠的毛刷边与糖蛋白受体位点结合,把小肠和细菌粘在一起。使这些细菌或他们产生的内源性毒素进入血液,从而对机体造成影响。
植物血凝素
脲酶大豆的脲酶可把尿素分解戍氨和二氧化碳,这种酶可使尿回收过量的氨,氰苷也存在于所有豆类中,利马豆中含量最高,氰苷水解可释放氢氰化和物,在生肾形豆中一种拮抗维生素E的化合物,可降低具有维生素E活性的生育酚水平,造成鸡的肌肉营养不良、生大豆粕也可使雏火鸡产生佝偻病和增加各种畜禽对维生素B的需要量。生大豆中的一种脂肪氧化酶可破坏胡萝卜素,从而降低饲料中维生素A的有效性。
市场上针对脲酶生产的抑制剂
糖类抗营养因子豆类含有难以消化的糖类抗营养因子,大约40%大豆粕是由粗纤维,各种多聚糖和寡聚糖组成的。多聚糖石油酸性多聚糖,纤维素类和淀粉,其中甘露聚糖是一种强家禽抗营养因子,寡聚糖类是较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成分,但这种易消化物也可降低大豆粕的代谢能水平。
豆类种子中的抗营养因子因为不同的加工艺会有所不同。蛋白抑制剂、植物血凝素、脲酶、抗维生素因子和脂肪加氧酶都可被加热破坏,所以在大豆饼和大豆粕中这些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是有差别的(大豆饼是经过高温压榨得到,大豆粕由有机溶剂提取得到)。
2、籽实类谷物,如新玉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和小黑麦主要含有非淀粉多糖(NSP),非淀粉多糖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抗营养物质。
非淀粉多糖(NSP)NSP是由不易被畜禽内酶系统消化的戊聚糖组成,主要由阿拉伯木聚糖,木聚糖和Beta葡聚糖。对畜禽中的抗营养作用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粘性,但它们也可与肠道内分泌反应和肠道内微生物菌系产生相互作用,在溶解过程中,NSP形成大的多聚物分子,从而增加消化难度,推迟肠内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干扰自由营养素的吸收,尤其是胶态分子团中的,没有消化好的消化物可因此进入下部肠道部分,引起大量的微生物发酵,NSP的这种不利作用可通过添加微生物酶混合体而降低。
每年有大量针对非淀粉多糖的研究
新收获的玉米由于含有高水平的抗性淀粉不适合饲喂畜禽(高水分在配制饲料时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新玉米需要1-2个月的后熟期后才可用于配制畜禽饲料。另外麦类作物中往往含有高水平的非淀粉多糖,因而在制作替代玉米的饲料配方中应考虑到其中所含的NSP。
3、任何谷物或其副产品都可能含有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有毒真菌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中毒通常是由真菌滋生并侵入谷物及饲料引起,几乎所有的畜禽饲料都支持真菌生长和毒素的形成。通过生化途径确定霉菌毒素有几百种,其中包括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等。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对所有动物的肝脏都是原发性毒,黄曲霉毒素中毒使所有主要生产指标降低,包括增重、采食、饲料报酬、色素沉着等。家禽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因种属、品种,以及遗传性状而异。黄曲霉毒素中毒使胰腺酶的平衡改变,引起淀粉酶和脂肪酶的缺乏,造成机体能量代谢障碍,尤其是在低脂肪、低蛋白质、高鞣酸或核黄素或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下影响更为明显。
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是类雌激素毒素。与大豆异黄酮(同属类雌激素)不同,玉米赤霉烯酮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效率更高,表现为雌激素过多症状。
呕吐毒素呕吐毒素可以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表现为对快速生长组织的破坏。呕吐毒素中毒可抑制动物采食量、引起呕吐,对快速生长的粘膜组织表现为破损和出血症状,也会引起动物的免疫抑制。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
霉菌毒素的毒性或抗营养作用可以通过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特别是硒),蛋白质和脂肪的补充得以缓解。通过对原料品质的监控选择合适的脱霉剂产品也能较好的解决霉菌毒素问题。
4、单宁在高梁中大量存在,其它植物也会产生单宁,单宁在葡萄酒中的酿制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单宁在动物饲料中的存在影响了饲料的整体营养价值。
单宁单宁是许多植物产生的多酚类物质,其可与饲料中的必需矿物质、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形成不容性复合体,从而降低饲料中营养成分的生物学效价。
单宁在葡萄酒中的重要作用
在选用高梁等作为饲料原料时需要将其加工脱壳以除去过量的单宁,在配方中设计较高水平的粗蛋白也可以降低单宁对畜禽的影响。
5、动物副产品被认为是畜禽饲料的高价值蛋白质来源。然而,它们的营养价值可由于细菌的降解和有关毒素代谢物的形成而大大受损,这些动物蛋白在内原型酶和细菌的活动下使蛋白质开始水结成氨基酸。随着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微生物的脱羧作用和脱氨基作用分别产生生物胺或氨,生物胺和氨在饲料中的存在使其表现一定的毒性。
生物胺大多数动物可有效的代谢饲料中正常含量的生物胺,但过量的生物胺能使动物出现中毒表现,对神经系统起作用的胺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神经递质的作用,脉管性胺可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于心血管系统。通过释放阻止中贮藏的去甲肾上腺素、酪胺、苯已基胺和色胺可间接地增加血压。组胺是一种很强的毛细血管扩张物,可降低血压、导致低血压和血液渗出。采食过量的组胺可造成生长受阻、皮毛不整、死亡率增加、组织水肿和脾脏萎缩。
生物胺种类
由于水产动物比陆地动物含有更多的组胺。其副产品中组胺的含量也更高。组胺和大多数胺都是热稳定的,其含量不受蒸煮过程的影响,因此在这类产品的贮藏、加工,使用过程中需要格外的小心,以防生物胺的过度产生,造成机体中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cp/1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