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毒性病害是什么太子参病毒病及其防治
病毒由蛋白质衣壳及其包裹的遗传物质组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命形态。植物病毒通过将自身的遗传物质导入植物细胞,引起植物体新陈代谢的异常,导致植物病毒病的发生。随着大规模种苗调运、耕作制度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植物病毒病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多种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侵染农作物,能够侵染多种农作物引发植物病毒病害,每年都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植物栽培过程中都出现病毒病,是广大种植户最为头痛的病症,感染病毒后表现植株黄化、花叶、坏死、畸形等症状。
什么是植物病毒病
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植物病毒必须在寄主细胞内营寄生生活,转化性强,某一种病毒只能侵染某一种或某些植物,但也有少数为害广泛。一般植物病毒只有在寄主活体内才具有活性;仅少数植物病毒可在病株残体中保持活性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有少数植物病毒可在昆虫活体内存活或增殖。植物病毒在寄主细胞中进行核酸(RNA或DNA)和蛋白质外壳的复制,组成新的病毒粒体。植物病毒粒体或病毒核酸在植物细胞间转移速度很慢,而在维管束中则可随植物的营养流动方向而迅速转移,使植物周身发病。
同时植物缺乏一定的中微量元素,也会导致部分小叶、黄叶的发生。
这种情况下,可以叶面喷施,硫酸锌或者钙镁硼锌。太子参种植时施用基肥金贝壳硅钙镁补充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
侵染与传播的主要途径
植物病毒除借带毒的繁殖材料如接穗、鳞茎、太子参块根、块茎等传播外,主要是通过昆虫,以及螨类、土壤中的真菌、线虫等媒介体,称介体传播。此外,花粉与种子可传播瓜类及豆类植物的病毒,嫁接可传播果树病毒等,则称非介体传播。在自然界某种植物病毒通过一种或多种方式传播,因植物病毒的种类不同而异。传毒昆虫以具刺吸式口器者为主,如蚜虫、叶蝉、飞虱、蓟马,白粉虱等;仅少数具咀嚼式口器。它们在为害植物的同时将病毒从病株传到健株上。
使用吡虫啉或者啶虫脒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侵染后表现症状类型
在植物上的病毒种类很多,植株往往多种病毒混合有感染。一般分为以下4种类型。
1、花叶型:典型症状是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退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但严重时病部除斑驳外,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叶明脉,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结小果,果难以转红或致局部转红,僵化。
2、黄化型:病叶变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色,形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
3、坏死型:包括顶枯、斑驳坏死和条纹状坏死。顶枯指植株枝杈顶端幼嫩部分变褐坏死,而其余部分症状不明显;斑驳坏死可在叶片和果实上发生,病斑红褐色或深褐色,不规则型,有时穿孔或发展成黄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一深绿色的环,叶片迅速黄化脱落;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枝条上,病斑红褐色,沿枝条上下扩展,得病部分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干。
4、畸形型:表现为病叶增厚、变小或呈蕨叶状,叶面皱缩.植株节间缩短,矮化,枝叶丝生呈丛簇状。病果呈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斑,或黄绿相间的花斑,病果畸形,果面凸凹不平。病果易脱落。
植物病毒病害的化学防治方法
目前植物病毒病的防治还没有找到非常有效的药剂,田间生产中对于病毒病的防治,一般除采取治虫防病、加强田间管理等生态防治外,通常采用植物检疫手段来严格控制各种途径的病毒传播,通过植物病毒的普查对感染病毒的植株进行隔离来控制病毒的扩散。现有抗病毒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病毒侵染、抑制病毒增殖和诱导植物抗性,对病毒病的防治主要体现在早期预防作用,效果一般在40%~80%,而治疗效果较差,现简要介绍几种代表性病毒防治药剂。
吗胍·乙酸铜(盐酸吗啉胍4%+乙酸铜16%):能够干扰病毒核酸和蛋白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在田间生产中,使用~倍液在病毒病发生初期施用,可以防治番茄、辣椒、茄子等花叶、条斑病,水稻、玉米、马铃薯等粗缩病、花叶病、黄化病等。
混脂·硫酸铜(混合脂肪酸22.8%+硫酸铜1.2%):能诱导植物抗病基因表达,提高相关蛋白、细胞分裂素等的含量,从而提高植物抗病能力,田间使用剂量为~倍液,用于防治番茄、辣椒、烟草等作物病毒病。
宁南霉素(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是一种胞嘧啶核苷肽型广谱抗生素杀菌剂,化宁南霉素能够破坏病毒粒体结构,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同时还能抑制真菌菌丝生长,因此除用于防治烟草、辣椒、蕃茄、西瓜等作物病毒病,也用于防治大豆根腐病、水稻白叶枯病、小麦、种蔬菜、花卉白粉病。田间喷雾防治病毒病,使用剂量为~倍液。
氨基寡糖素: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对多种植物病害有防治效果,对病毒病防效尤为突出,而且还有增产作用。剂型为0.5%水剂,~倍液喷雾防治烟草病毒病。
嘧肽霉素:嘧肽霉素是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来的稀有链霉菌,能防治番茄、辣椒、烟草等作物病毒病,同时对瓜类白粉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剂型为4%水剂,稀释~倍喷雾防治番茄、烟草等作物病毒病。
毒氟磷:毒氟磷为含氟氨基膦酸酯类病毒抑制剂,防治对象为烟草花叶病毒。
阿泰灵
植物免疫,防治病害。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创新型蛋白质农药,作用方式独特,无交互抗性。植物疫苗,诱导植物抗性机制,修复受害植株损伤,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系统防治植物细菌、真菌、综合病害,对病毒病特效。
调节生长,增加产量。含有丰富的C、N等营养物质,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并作为植物生长的养份,叶绿素提高15%以上,根系发达,促进植物生长,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番茄增产15%以上,叶菜类增产20%,水稻增产18%,茶叶增产30%-40%,韭黄增产25%,甘蔗增产20%。
增强抗逆性,抗自然灾害,解药害。调节植物生长,诱导植物产生具有抗性作用植保素、几丁霉等物质,综合增强植物抗性,提高植物抗病、抗虫、抗旱、抗寒能力。
使用阿泰灵时建议可以用在浸种、拌种,苗期灌根、喷淋,生长期喷雾等,越早使用效果越佳,尤其是太子参种子处理,省时省力省药,从苗期就可以保护作物,促进苗齐苗壮。在作物生长的后期,阿泰灵可以防止作物早衰,延长作物的采收期,在抗病的同时,是一个很好的抗衰老剂。
太抗几丁聚糖全程使用促进生长,一药多效防治病害;保护植物健康,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病毒:防治病毒病效的生物农药,有效防治疑难病害;增强抗逆性,有助于除草剂或水涝为害的作物恢复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z/13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