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冬至除了吃饺子,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

冬至

  今天冬至,身在北方你吃饺子了吗?你也许会收到很多信息教你冬至应该吃什么做什么,但有时候,知道不能做什么更重要。冬至除了吃饺子,你还应该知道这些事儿!

冬至为何“大如年”?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我国古代,很重视冬至,当作一年中较大的节日来过,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庆贺。冬至凭什么大如年呢?这与冬至被赋予了多重意义有关,其中几点意义,甚至是“年”都无法比拟的。1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中,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故称“冬至一阳生”。

古人还曾把冬至定为一年的开始。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冬至已经是年了。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2冬至是“数九”的开始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俗话说的“数九”寒天了。也就是说,冬至是“数九”的开始,这个,就是“年”所不具备的了。

“数九”又称“冬九九”,俗称“交九”,是我国北方旧时流行的一种杂节气。数九寒天,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有的朋友也许会问,为什么偏偏是数“九”,而不是数二、三、四、五、六、七、八呢?这应该是与阴阳消长,阳长阴消有关。九,是最大数,一九二九地数着最大数,意味着冬日的阴气不断消减,累至九次便到了头,寒去春来,“春已深矣”。

旧时,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也许形式有异,或是寒梅,或是九体对联,又或者是双钩描红书法,但意思却都差不多,都是每天填一笔,或者是一朵花,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也就大功告成了。

3冬至是祭祀的重要日子

相传,冬至祭祀始于周朝。“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祈求神灵消除疫疾,减少荒年、饥饿、死亡。

据古籍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冬至过节,则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朝称冬至为“冬节”,官府举行“贺冬”仪式祝贺,并且形成例行假期。“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是故官府放假休息,军队待命,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

唐、宋时,冬至是祭祀天、祖先的日子,皇帝要率领大臣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普通庶民百姓则要祭拜逝去的祖先。

明、清时,皇帝要在冬至这天举行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文武百官要向皇帝呈递贺表,相互之间也要投刺祝贺。

所以,即便到了现在,南方的很多地方,外出的人,都要回家过冬至节,表示年终有所归宿。闽台民间对冬至更是重视,要在这一天祭拜祖先,不回家过冬至的人,会被视为不认祖宗的人。所以冬至也就成了合家团聚的日子。

绍兴民间,不仅冬至要祭祀祖先,还要剪纸衣服,冬至日送到祖先墓前焚化,谓之“送寒衣”。祭祀之后,亲朋好友聚饮“冬至酒”,怀念逝者的同时联络感情。4冬至是元始天尊诞辰相传,冬至还是元始天尊的诞辰。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尊神,位列三清,类似于民间传说的盘古,是传说中的创世之祖。

冬至这天,道观举行盛大法会,庆贺元始天尊诞辰。

5冬至适合养生进补冬至意味着进入数九天,迎来最寒冷的天气,《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这是因为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可见,冬至前后人们开始进补是最好时间。冬至遵循3个基本原则1、起居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有晨练习惯的人群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2、药补在这个阶段,有些人喜欢药物的冬令进补。比如膏方。膏方中加入不少甘甜滋润补养药物,服用时感滑润爽口,既能进补,又能治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所以冬季进补膏方在有些地方成为一种时尚。3、食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猪肝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6冬至还被用来判断来年的天气

民间还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冬至节气在一月中的位置,来预测往后的天气。

比方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

;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俗话说的是,如果冬至在一个月的开始几天,年底就会冷;而如果冬至在月尾的话,正月就会很冷;但冬至在月中的话,就不会下雪也不会下霜。

再比如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的意思则是说:冬至这天如果是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阴天,甚至下雪。

冬至,在古代都放假!

《后汉书》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换句话说,今天最好什么都不做。

冬至,最接近死亡的一天。

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节气。此日象征太阳死亡,种植全面停止。这个时候老年人的发病率会猛增,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要特别提高警惕。

冬至·传说·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习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饺子)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北方·水饺·梁实秋

《饺子》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这是北方乡下的一句俗语。北平城里的人不说这句话。因为北平人过去不说饺子,都说“煮饽饽”,这也许是满洲语。我到了十四岁才知道煮饽饽就是饺子。

北方人,不论贵贱,都以饺子为美食。钟鸣鼎食之家有的是人力财力,吃顿饺子不算一回事。小康之家要吃顿饺子要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然而亦趣在其中。年终吃饺子是天经地义,有人胃口特强,能从初一到十五顿顿饺子,乐此不疲。当然连吃两顿就告饶的也不是没有。至于在乡下,吃顿饺子不易,也许要在姑奶奶回娘家时候才能有此豪举。

饺子的成色不同,我吃过最低级的饺子。抗战期间有一年除夕我在陕西宝鸡,餐馆过年全不营业,我踯躅街头,遥见铁路旁边有一草棚,灯火荧然,热气直冒,乃趋就之,竟是一间饺子馆。我叫了二十个韭菜馅饺子,店主还抓了一把带皮的蒜瓣给我,外加一碗热汤。我吃得一头大汗,十分满足。

我也吃过顶精致的一顿饺子。在青岛顺兴楼宴会,最后上了一钵水饺,饺子奇小,长仅寸许,馅子却是黄鱼韭黄,汤是清澈而浓的鸡汤,表面上还漂着少许鸡油。大家已经酒足菜饱,禁不住诱惑,还是给吃得精光,连连叫好。

做饺子第一面皮要好。店肆现成的饺子皮,碱太多,煮出来滑溜溜的,咬起来韧性不足。所以一定要自己和面,软硬合度,而且要多醒一阵子。盖上一块湿布,防干裂。擀皮子不难,久练即熟,中心稍厚,边缘稍薄。包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指捏紧。有些店里伙计包饺子,用拳头一握就是一个,快则快矣,煮出来一个个的面疙瘩,一无是处。

饺子馅各随所好。有人爱吃荠菜,有人怕吃茴香。有人要薄皮大馅,最好是一兜儿肉,有人愿意多羼青菜。(有一位太太应邀吃饺子,咬了一口大叫,主人以为她必是吃到了苍蝇蟑螂什么的,她说:“怎么,这里面全是菜!”主人大窘。)有人以为猪肉冬瓜馅最好,有人认定羊肉白菜馅为正宗。韭菜馅有人说香,有人说臭,天下之口并不一定同嗜。

冷冻饺子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新鲜的好。据说新发明了一种制造饺子的机器,一贯作业,整治迅速,我尚未见过。我想最好的饺子机器应该是——人。

吃剩下的饺子,冷藏起来,第二天油锅里一炸,炸得焦黄,好吃。

明白冬至的含义,我们就知道如何养生。而冬至这一天养生的核心就是“躲”!

冬至少不了聚会,难免会暴饮暴食。很多人会奇怪,平时大吃大喝没事,偏偏这个时候肠胃特别难受。这是因为冬至阳气最弱,身体运化不了太多的食物,管住嘴就可以避免一场肠胃浩劫。

冬至,是人体抵抗力最差的时候,人体生发的阳气就好比微弱的小火苗。这时若受寒得感冒,往往会持续很久都不愈。小心的保护自己,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格外重要。

不管你信不信,在中国古代就有一套完整的优生优育守则:大体上说是在双方身体状况都比较旺盛的情况下,既不伤元气又容易让孩子健康。冬至这个火苗最弱的时候还是尽量避开为妙。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凡事有度,中医讲汗为心之液,在大量排汗的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精气。特别是冬至这个让身体安静休养的日子,并不适合把身体的小能量浪费掉。所以像剧烈运动,蒸桑拿之类的大汗淋漓事情冬至就免了吧。

哪里有人哪里就是江湖,特别是聚会聚餐。请在这时能避则避,预先管理好情绪。君不见,多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便是一个激动情绪引发的命案。

有史为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古代朝廷都下旨不议事了,其原由就为了养生,对于我们平民百姓,再忙也忙不过皇上,脑子可以歇歇了。

总之,“冬至一阳生”,我们要好好保护这一丝生机。只有人体内阳气充足,才会祛病延年。如果冬至这天过度消耗阳气,体内阳气储存不足,则次年春天容易四肢无力,头晕欲厥,对养生不利。

除了“躲”冬至还有什么养生的妙招呢?且看如下总结:

早睡晚起

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要早睡晚起(可参考22:00—7:00,视情加减),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饮食进补

可选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g切块,开水汆一下,去泡沫;当归10g洗净,生姜20g去皮,放砂锅中加入适量黄酒、红糖、水,文火煮2小时即可食用。一般人都可以吃上两三顿,尤其适用于怕冷,寒性痛经的人)。

护好腿脚

“寒从脚底生”,要注意脚部保暖防寒,出门鞋底要厚,鞋帮要高。可坚持用热水泡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最好能每天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居家通风

冬天,家里一般都会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人体会出现头晕、胸闷等缺氧症状。应每天早晨、晚上各开窗通风一刻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开大窗为阳风通气效果较好,小窗为阴风最好不要开。

藏好精和神

冬为闭藏之季,要重视保养精神,固密心志。精神应含而不露,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除了饮食的进补外,还应减少房事以保精。

灸穴助升阳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前后四天,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摘自北京全攻略)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好
北京最好白癜风知名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z/153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