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普定韭黄村韭黄产业

时下,在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的韭黄种植基地,一眼望去成片相连的韭黄种植基地颇为壮观,揭开一个个黑色罩子,一窝窝长势喜人的韭黄正在等待收割,这是记者近日在白岩镇的韭黄村种植基地采访时看到的场景。

韭黄村成片是韭黄种植基地

韭黄种植的部分间隙,被一张张黑色的塑料薄膜盖得严严实实,那是与韭黄套种的土豆,普定县农业局蔬菜站站长伍朝友告诉记者,黑色塑料薄膜下是与韭黄套种在一起的土豆,采访当天,虽然中午的天气很热,但翻土的翻土、除草的除草,管理韭黄的村民却忙得不亦乐乎。

“看,这一片种的都是韭黄,韭黄就‘躲’在黑色遮阳的罩子里面,我们把韭菜栽好后,罩上黑色罩子,不让韭菜吸收阳光,一个月时间,在隔绝阳光的条件下,长出来的绿色韭菜就长成了价格不菲的韭黄了。”随同记者采访的伍朝友说,韭黄种植容易管理,可以露天种植,也可以套种白菜、辣椒、豆类等蔬菜,两种蔬菜的经济效益都比较可观,目前,韭黄和韭菜苔的市场价格都不错,他指着正在给韭黄除草的韭黄村村民晏成翔说,他家有三口人,也种了三亩的韭黄,去年一年,通过韭黄就实现了人均元的收入。韭黄种植在白岩镇的种植历史久远,但是因为种植规模层次不齐,难以形成产业化发展。年,普定县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白岩镇白旗、打油、新寨、田坝、高坡、沙戈等村大面积的进行韭黄种植技术推广,同年注册了“白旗”韭黄商标。短短时间,韭黄种植面积就扩大到亩,基本实现成片规模种植,白旗韭黄更是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省农委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同时,于年9月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三年时间,从零星分散到规模连片、从产品质量到品牌销售,白旗韭黄产业也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踏石留印般的发展壮大,带动当地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

介绍韭黄种植情况

现行的普通韭黄种植技术每亩可种植窝韭黄,但是韭黄村退伍军人杨生并不满足,为提高韭黄的种植产量,他通过近三年研究,发明了能够将韭黄种植密度提高三倍,将收割时间由原来的两年收割三次提升到一年收割三次并获得国家专利的先进技术,实实在在将韭黄产量提高到原来的6倍,实现每亩产值元,目前,该技术正在普定的白旗种植基地全面推广。

白岩镇党委、政府依托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市场、规模、品牌和效益的原则,发挥白岩镇绿色蔬菜发展协会的作用,采取“党支部+协会+农户+基地”的种植模式,充分发挥特色农业种植协会联合党总支的协调服务指导作用,为专业协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逐步改变传统的自产自销的生产经营方式,严把韭黄种植质量关,在蔬菜销路问题上下功夫,向农户提供技术和营销方面的服务,并千方百计帮助农户联系客商跑销路,逐渐形成协会引领、示范一户、辐射一片、带动一片的发展格局。为提升韭黄市场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将韭黄为主要的蔬菜种植成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白岩镇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质量体系,制定无公害韭黄生产技术标准,按照现代农业管理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标准、技术规程,充分发挥科技部门及协会的作用,开展科技培训,提高项目区种植农户韭黄栽培配套技术,全面实现产业强农、蔬菜富民的产业扶贫效益。

一系列措施,推动了韭黄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个由原白旗、新寨、打油、田坝四个村合并而成的韭黄村因此而得名,种植面积也由当初的几百亩一跃发展到目前的余亩,形成年产值万元的特色蔬菜产业,使广大农户实现了跨越式增收。

如今,白岩镇韭黄村通过发展韭黄产业,村民的腰包鼓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村里盖新房的人家也渐渐多了起来,村子也变得越来越漂亮了。去年,韭黄村就已经全部实现脱贫。

(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斌)

长按扫描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北京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jz/68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