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来了,老韭黄想对你说
(温馨提醒:散户三板斧之干货在文末!)
不久前老编去体检,等候B超的时候,十分惴惴。于是打开手机上的股票app,转移一下注意力。
那天上午行情火爆,自选股里一片红色的海洋,旁边一个胖乎乎的小伙子凑过来,很真诚的请教我:“炒股真的能赚钱么?”
这个简单的问题一下子让老编回忆起自己青葱的韭菜岁月。
老编的韭菜养成计划,始于年秋。当时,老爸老妈人肉背了10万块来给我置业(年轻的朋友们不要惊讶,当时一室户的首付差不多了)。
本想存个半年一年的,可银行柜员强烈推荐一个新发行的基金,南方绩优成长,这个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名字。
当时很懵懂,觉得可能和存款差不多,就把10万全买了。
年初,偶尔发现这个基金已经涨到了30万。半年的盈利大概有当时五六年的工资,那个欣喜若狂。
可怜天下父母心,爸妈又吭哧吭哧地背来了30万,让我尽快买房,嘱咐我最好不要向银行贷款了。
可老编沉浸于一夜暴富的海市蜃楼不可自拔:半年两倍,那再加三十万,60万,半年以后万。好,不用上班,直接阳光沙滩了!
于是,我瞒着父母豪情万丈地加仓30万,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该基金的价格已经从1块涨成了3块。上证也锐不可当地冲向点。
正在老编哼着小曲儿,等候退休的时候,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雷曼兄弟倒闭了。
没想到秒怂的大A股,竟然跟着万恶的资本主义一起崩了。
还没来得及纠结完要不要赎回,老编的基金已经哗啦啦跌了一多半,一算账,差点昏过去,60万竟然缩水成25万。
不仅没有盈利,还倒亏了15万本金。真是无颜面对江东爸妈。
还好,老爸也算是久经考验(多次被割)的老股民,可能他自己的账户也惨不忍睹,就没怎么骂我。
就是叹了口气,让我不要折腾了,赶快把剩下的钱拿出来去付首付。
现在想来,就亏掉的那35万当首付,可以买个来平米,放到现在......
于是老编收获了第一条教训:高位加仓,一把亏光。
从哪里跌倒,就换个地方再跑。
痛定思痛之后,决定不相信什么基金经理,行情转熊一样稀里哗啦。还不如自己动手。
不过老编还是颇有自知之明的,炒股这件事,基因肯定是不站在我这一边。
曾有一次漫长的熊市之后,老爸终于鼓足勇气打开账户,发现他的一个重仓股不见了。
跑去证券公司一问才知道,退市啦!
在A股,退市股可要比10倍牛股难抓得多了,可人家就是能中彩,而且还连中两支!
难怪他老人家常感慨,省着省着,窟窿等着。
为了不重蹈覆辙,老编开始了刻苦学习,均线,成交量,Macd,各种背离,K线组合。
当时记得有一个超级大V,缠中说禅,提出了一套技术理论,他对大盘走势分析异常准确,可惜老编看到他博客的时候,他已病逝,不知是不是泄露了天机,sign...
虽斯人已去,博客评论区一直有人献花缅怀,讨论他留下的神奇技术。
于是我也入坑了,画线看图,简直比当年学立体几何还要上心。
技术的好处就是简单直接,有据可依,对于一无信息,二无资金优势的小散来说,就像汪洋中的灯塔。
可问题是,技术指标给出的信号往往相互矛盾,看均线要买,可是看背离要卖;MACD金叉,K线组合又来了三只乌鸦......
而且墨菲定律屡试不爽,同样图形的股票一大把,结果你挑了一个的就是死活不涨,没买的就牛气冲天。
买进来的,赚了一点小钱,过了不久就卖了,亏钱的呢,舍不得割肉,一来二去,账户绿油油一片,越陷越深。
在技术分析的海洋里呛了几口水之后,老编发现忙活了两年半,还是小赚大亏,光是给券商贡献手续费了。
于是,就只剩下名门正派的价值投资一条路了。
又开始新一轮轰轰烈烈的学习(买书)。什么投资的护城河啦,ROE财报分析啦,波特五力啦。
还觉得不过瘾,又去考了个特许金融分析师一级,一时间觉得自己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PE,PEG各种估值手段轮番上阵。好不畅快。
当时正巧接触到一家优秀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觉得一切都符合优秀公司的定义,于是从年起重仓之。
到了年,大盘开始蠢蠢欲动,各个板块你方唱罢我登场,可是热点不管怎么轮动,那只价值股就是岿然不动。
于是,老编心里百爪挠心,苦苦等7年,难道就白白错过这轮牛市了吗?
于是,在年3月,老编咬咬牙,把死活不涨的价值股换成了热门的股票。
结果,哐铛一声,又在股灾前夕接了盘。
顺便说一句,那个被老编换掉的价值股股灾后不久就收复失地,不断创出新高。
在市场经历了一轮轮巴菲特也一生未见的大跌的今年,它已经比年高点又涨了4倍。
岁月催人老,两轮牛熊之后,老编从一根青葱小韭菜,成长为久经风霜的老韭黄。
最大的收获,就是一个多么痛的领悟:
在他的著作中,朱宁教授提出了这一观点,散户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可能跑赢大盘的。
我们的A股自诞生起,就身负重任,为国企脱困啦,解决法人股流通啦,助力科技创新啦,那一项不要大把大把的钱?
钱从哪里来?反正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而市场参与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向市场提供资金,提供资金,提供资金!
而不是让你我来躺着赚钱。
所以,你有没有从报纸上看到说A股是为普通散户增加睡后收入?改善生活?
有的只是苦口婆心的风险提示,说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就叫“勿谓言之不预也”。
所以,我们散户与其不停抱怨市场不公,庄家作恶,不如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tooyoung,toosimple,alwaysnaive...
对全球资本市场的行为金融研究分析发现,追涨杀跌,听消息跟风,不肯止损绝不是我A股专利,而是各国散户投资者的通病。
而在牛市,这些缺陷被无限放大了。
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教授多年前就发现人类行为有一种代表性偏差(representativenessbias)。
意思是人类往往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xg/10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