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话一话临潼的特色
上周小编介绍了临潼的来历,地形地貌、水系水文以及建制划分;本周来看看临潼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
临潼方言
临潼属汉族北方秦陇语系,近似西安方言。渭河南、北、骊山上下,县东、县西各有差异。与普通话比较,它多出自原《国音注音字母》,且有“猪、处、书、入”四个音。在国音字母与普通话语音之外,音调以上声多而去声少为特点。
语音按其发音特点和分布地区主要分为五个地区:
一、接近渭南市方音(包括铁炉、油槐、田市、零口地区)
二、马额方音(包括马额、纸李地区)
三、新丰方音〔包括新丰、何寨、代王、零口(零河西)、行者等地区,是20世纪60年代新生的一种语音〕
四、斜口方音(包括骊山、斜口、行者、韩峪、西泉等地区)
五、渭北方音(包括本县渭北大部地区)
风景名胜
秦始皇兵马俑(AAAAA级)
兵马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有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华清池(AAAAA级)
华清池又名华清宫,包括原骊山国家森林公园,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皇家园林。华清宫,西距西安30千米,南依骊山,北面渭水,与“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相邻。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地质森林公园。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建有离宫别苑。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唐宫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秦始皇陵(AAAA级)
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前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年)至秦二世二年(前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骊山风景区(AAAA级)
骊山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保护区。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海拔米,是燕山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带内的一个孤立的地垒式断块山。骊山自然景观秀丽,文物胜迹众多,有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谏亭、上善湖、七夕桥、尚德苑、遇仙桥、三元洞等众多景点。周、秦、汉、唐以来,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上古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西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于骊山之上。临潼博物馆
西安临潼博物馆是一所地志性历史博物馆,位于骊山脚下驰名中外唐华清宫东侧百余米处,建馆三十余年历史,收藏有上下五千年历史文物万余件,展出面积六百余平方米,设有五个陈列室,一个历代石雕碑廊,一个石雕明墓保护室。唐佛艺术室陈列有国宝级文物十余件,金棺、银椁、舍利等珍贵文物。它于年5月5日出土于唐代庆山寺遗址,同兵马俑,铜车马同被称为陕西西安近年来三次重大考古发现,随之出土还有一百余件佛教文物珍品,释迦如来佛真身舍利,雕刻细腻的舍利宝帐,形神独具的唐三彩狮子等。地方特产
临潼石榴,临潼三宝之一。临潼石榴具有悠久的历史,引进初期,先在京都长安御花园的“上林苑”和骊山的温泉宫内种植,是供皇子后妃观赏的。东晋潘岳称之为“天下之奇树,九洲之名果”。到了唐代,长安周围石榴栽种已有相当规模。临潼在长安以东二十五千米的地方,南依骊山,北跨渭河,自然条件极宜石榴生长,加之长期培育,形成临潼石榴的优良品种。石榴是陕西一大特产,它集全国石榴之优,素以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软鲜美,籽肥渣少,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名居全国五大名榴之冠,被列为果中珍品,历来是封建皇帝的贡品。火晶柿子,临潼三宝之一。临潼盛产柿子,品种甚多,以火景(晶)最为驰名,它是与临潼石榴一样享有盛名的临潼特产之一。柿果上下近似扁圆形,每个约60克左右,熟后质软,外皮大红,当它于深秋成熟后,挂满枝头,如火焰一般好看,故名“火景”。又以其果实上有一层依稀可见的白霜,且有光泽如水晶,故名“火晶”,果皮极易剥离,轻轻揭去果皮,果肉转为朱红,如蜜一样的柿汁晶莹欲滴,咬上一口,可以含化,凉甜爽口,甜而不腻,富鲜洁感。它含糖量高,营养丰富,多汁无核,品质特优。“火景”也有很多医疗效能。临潼相枣,临潼三宝之一。相枣是临潼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在相桥、康桥、新兴、武屯等乡镇一带广植。有枣树千余亩,近2万余棵,丰年产量达10万多千克。相枣以其个大、皮薄、肉厚、核小、甜脆而驰名。营养丰富,果肉内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最高,同时还含有钙、磷等矿物质。相枣除供鲜食外,多晒成干,作为加工糕点等食品的生产原料,如可做粽子、甑糕、甜饭等。又可酿酒做醋。还是重要的中药材。有健脾、养胃、益血、壮神、降血压之功能。临潼拐枣,学名枳椇。有许多雅号,万子梨、蜜屈律、山林果、木蜜、木珊瑚、鸡距子、鸡爪子、万寿果、金钩子、金钩梨、梨枣、枸、鸡爪梨、鸡爪莲、臭杞子、莲庆、纠结子等。果实近球形,无毛,直径约7毫米,灰褐色。花期6月,果期8—10月。果实形态似万字符“卍”,故称万寿果。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苹果酸钾,经霜后甜,可生食或酿酒,俗称“拐枣”;果实入药,为清凉利尿药,并能解酒;“拐枣酒”能治风湿症;木材硬度适中,纹理美,供建筑及制家具和美术工艺品等的用材。临潼韭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人们就利用华清池的温泉水在冬季栽培韭黄。“至冬移根藏于地屋沟中,盖上厚干草,暖而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嫩黄,谓之韭黄,比常韭易利数倍。(见元王祯著《农书》)骊山脚下温泉水水温高达43℃,并含有多种矿物质,菜农冬季利用温泉水灌溉,栽培的韭黄品质优良,茎叶宽大,色泽金黄,质地柔软,肥嫩多汁,味美可口,每逢年节上市,供应临潼、西安市场。据《续修陕西省通志稿》中对“韭”的记载中有:“案此秦地通产,临潼尤胜,其韭黄晚冬可剪,肥嫩味美,号为特产,乃温泉之力也。”可知“韭黄”为临潼特产已是久负盛名了。风味小吃
桂花醪糟,传统小吃之一,早在唐代就久负盛名,它是用特制的一种醪糟曲和糯米经加工制作而成。这种醪糟由于利用了温泉的“矿泉水”,同时选料精细,制作工艺考究,所以在色、味、汁上具有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特点。观其色,糟米清亮洁白,烧沸尽浮碗面;品其味,酒、甜淆合,味醇而香浓;验其汁,营养丰富,含糖分高,滴落桌上即成粘膜状。如在醪糟煎滚时适时放入适当的桂花,立时会使这醇甜的醪糟带有浓厚的香味,更加宜人,人们把它叫“桂花醪糟”。临潼醪糟不仅风味别具,成为人们喜爱的饮料,而且还有多方面的医疗效能。柿子糊塌,火晶柿子除鲜食外,可做多种食品,这柿子糊塌又是别具风味的一种。有人把“柿子糊塌”误认为柿子饼。其实不然,柿子饼已如上述,而柿子糊塌却另有妙处。将火景柿子去皮摘蒂,放入面盆中捣搅成糊,加入面粉,制成柿子面糊。用手铲将面糊摊入预先特制的手提(用铁片制成,外凹中凸,边高约2厘米)内一起入油锅内炸,当面糊熟至五成时,便自动脱离手提漂浮。然后翻过再炸,如此数次,待两面火色均匀时便可食之。临潼人炸的糊塌最佳,颜色金黄可爱,吃在口中酥脆香甜。黄桂柿子饼,以临潼县火景柿子为主料制做的黄桂柿子饼,是特有的风味细点之一,它的制法是:选色泽鲜红的软火景柿子剥皮去蒂倒在面粉里,搅成稠糊,然后在调和均匀,揉成软面团。另取少量面粉,加入黄桂、玫瑰、青红丝、猪板油、核桃仁、白糖等揉搓成馅,然后取出一两左右的面团托在手中拍平,包入馅料,双手旋转封口,成圆球形,放入油鏊烙烤,待底面色变黄时,压成扁圆形,随即翻过再加菜子油,烙至火色均匀即熟。这种黄桂柿子饼两面金黄,饼心绵软香甜,料色彩绚丽,桂花芳香扑鼻。搅团,关中人把作搅团叫做“打搅团”,一口“黑牢锅”里盛半锅水,硬木柴大火烧开水,再改用玉米叶子或者麦草烧。打搅团必须用黑牢锅,须两三个人协作,一个人烧火,一个人往开水锅里不住撒玉米面,一个人双手攥紧丫字形木杈使尽全身力气不停地在锅里搅动。搅动需要耐心和气力,搅得慢,打出的搅团有疙瘩。搅得快,上气不接下气。劲要匀匀地使,气要慢慢地出。搅动的时间越长,打出来的搅团越光越筋越好吃。搅团宜凉吃,也宜加汤热吃,更宜炒着吃。清油锅里放进去生姜末子和花椒,再放一把韭菜或者一把大葱,一小块一小块的“金砖”倒进热锅里,加上盐巴,浇上陈醋,几翻几搅,即可食用。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zf/10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