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日记无法逃离的人
隔离日记
我要被关14天
有wifi,有外卖,有电视电脑手机有IPAD
还有一只兔子
我可真是太幸福了
今天是隔离的第十一天,写完这篇日记,就正式进入三天倒计时。
住一天少一天,我得好好珍惜。
我今天突然意识到,所谓「隔离」,除了意味着需要在突然多出来的大把时间里学会「自我独处」,更给了我一个课题:如何在几乎断掉所有「线下社交」的情况下,学会和「线上的自己」,和这个赛博世界相处。
而我原以为这本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
像很多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我一天单是手机屏幕的使用时间在11个小时左右,算上电脑、平板与电子阅读设备,全天计算下来的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会达到14小时及以上。
这意味着基本上所谓「生活」,不过就是一个从一块屏幕移动到另一块屏幕的视觉运动过程。
而隔离让这一切变本加厉。你知道的,如果被困在一个吃穿不愁且网速良好的房间里,那么你每一天的日子就只剩下一个问题:今天要干什么?
而屏幕就是这一切的答案。
社交在这里,学习在这里,娱乐在这里,消费与创作都在这里。从墙上的电视到面前的电脑,触手可及的手机和一有通知就亮屏提示的手表,所有的屏幕都在叫嚣着「快来看我呀,快来看我呀」我甚至怀疑他们才是这个房间真正的主人,而我不过是为他们打工的宿主,屏幕使用时间就是他们布置给我的kpi.
我当然知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科技异化是所有现代人逃脱不了的宿命,数字劳工形容的又何止是饭圈做数据的粉丝们。只是被迫的社交隔离加速也放大了这数字化的一切:线上的网络生活从「主要选择」变成了「唯一选择」。我虽自认短期之内适应良好,但也非常清楚这种伤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点点滴滴缓慢累积而成,最后滴水穿石。
无论如何自我调节,互联网带来的「媒介客观伤害」就在那里:不管是互联网的茧房效应还是传播学上的回音壁,都在让人活得更加固执与闭塞;沉默的螺旋让少数派「暴裂无声」;层见叠出的自媒体平台让去中心化后的新闻丧失权威性;群体让观点变得极端,变得情绪化,弱智化……更别提互联网上的隐私焦虑,本身缺乏社科伦理培训的媒体行为经过互联网传播后将伤害放大无数倍……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这一切的一切每一天都在可感却不可知地伤害我:磨损我的客观感知,增加我的情绪焦虑,碎片化我的思考与表达……这种伤害缓慢而无情地叠加。在过去,我会在阈值到来之前躲进人群里,不管是车站还是市场,那里都有热热闹闹的烟火气,是鲜活的,是真实的,是有温度的人与世界。
而隔离不仅放大了互联网对我的影响,还切断了我的逃跑路径,这非常糟糕。但无路可逃。
「李子柒」的诗和远方只能活在梦里,我非常清楚我需要空调需要屏幕需要外卖需要快递,我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我的技能我的教育我的思考只适合生存在这个时代。我就是现代生活的奴隶,更可怕的是,我甚至不想逃。
住进来的第一天,我开玩笑说这样的生活我能在这里孤独终老。现在觉得当时还是太年轻。我更新一下我的自闭宣言,十四天当然还是完全没问题并且觉得有些恋恋不舍,我认为如果能随时收外卖还能有冰水供应我应该能自己跟自己玩个四十天……但,再后面呢?
自我衡量的结论是这样足不出户不进行三次元社交,三次元信息交换的日子,我大约能过三个月。
再后面,可能就真的会成为另一种意义的「孤独死」。
说到底,人还是社会性的动物。智人种发展了3万年发展成如今让我能足不出户三个月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想逃,但是我想活得好一点。
互联网、现代性的铁笼既然逃不出去,至少让我三个月去一次菜市场吸吸人气,再回来做这无法逃离的数据的工具人。
我不逃,但我要清醒的死去。
(早餐:红薯馒头香肠油条鸡蛋绿豆粥甜甜的酸牛奶)
(午餐:米饭清炒小青菜杏鲍菇炒肉韭黄炒蛋辣子鸡丁青蛾冬瓜汤好甜的橘子)
(晚餐:米饭红烧鱼粉蒸肉番茄炒蛋韭菜炒豆芽榨菜肉丝汤)
(想要赶快吃掉于是本日加餐:不酸不辣粉+昨天的榨菜)
今日碎碎念
我问悦悦??你一只兔子可以隔离多久,她说她爱隔离多久隔离多久。啧。
爆裂无声可太好看了,我今天心满意足。
明天见
「我是三」
转载请注明:http://www.js-zodiac.com/jhzf/11299.html